祁靜靜,李世平,李玉玲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陜西楊凌 712100)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賦予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現(xiàn)階段以農地作為抵押貸款的模式已日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雖然目前國內部分地區(qū)已經開展了農地抵押融資試點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工作尚處于摸索階段,因此在業(yè)務開展過程中的一些風險也逐漸暴露出來。國內大多數(shù)學者都是基于農村金融機構的視角,認為農地抵押風險主要包括法律制度風險、抵押品處置風險和風險管理與擔保機制不健全可能引發(fā)的信貸風險[1-6]。其中潘文軒指出,農民的第一還款來源是核心風險[7]。此外,還有少數(shù)學者認為農業(yè)經營風險、農地評估風險和民生風險等也必須考慮在內[8-9]。李乾寶通過農地抵押創(chuàng)新模式對比分析,認為主要存在貨幣評估風險、農業(yè)用途改變風險以及金融機構實現(xiàn)債權風險[10]。總結已有研究成果發(fā)現(xiàn)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研究多以理論分析為主,實證分析較缺乏;第二,基于金融機構視角的研究較多,而從農戶層面的分析較缺乏。因此,本研究從農戶視角出發(fā),基于陜西省農地抵押試點楊凌示范區(qū)257個農戶的調研數(shù)據(jù),實證分析農戶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對完善農地經營權抵押的相關政策及此業(yè)務的推廣具有重要意義。
數(shù)據(jù)來源于對陜西省農地經營權抵押試點楊凌示范區(qū)的實地調查,隨機選取260個農戶開展調查,收回有效問卷257份,問卷有效率為99%,被調查農戶涵蓋2個鄉(xiāng)(鎮(zhèn))2個街道辦18個村莊。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農戶及家庭的基本信息、農戶對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風險因素認知程度等。
由表1可知,調查樣本中以女性為主,占比為59.53%;年齡處于50歲以上的農戶數(shù)最多,占樣本總數(shù)的54.09%,其次是處于40~50歲之間的農戶,占比為30.35%;從文化程度來看,50.19%的農戶為初中水平,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累計達81.32%;農業(yè)收入占比主要集中于20%~50%之間,達到41.25%;供養(yǎng)比小于0.5的農戶占比為62.26%,表明被調查的一半以上樣本農戶負擔較輕;家庭收入來源主要為種植和外出打工,分別占樣本總數(shù)的98.83%、82.10%,養(yǎng)殖與經商的農戶較少,占比都在4%以下(表1)。
1.3.1 農戶風險程度認知 農戶對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認知數(shù)據(jù)表明,23.35%的農戶認為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很大,37.35%的農戶認為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較嚴重,17.51%的農戶認為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一般,認為風險程度很小、幾乎沒有風險的農戶各占19.07%、2.72%(圖1)。

1.3.2 農戶風險關注程度 調研發(fā)現(xiàn),農戶會從自身工作經驗、親朋好友、政府宣傳、報紙、廣播、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等渠道了解各種農地經營權風險,但農戶對風險的關注程度各有不同。樣本中有17.90%的農戶對農地抵押風險非常關注,會主動了解盡可能多的信息;17.90%的農戶表示對其風險較關注,一般關注的農戶占15.56%,不太關注的農戶最多,占 32.30%,很少了解信息;16.34%的農戶表示從不關注,從不了解相關信息。總的來說,農戶對風險的關注意識不強(圖2)。

表1 調查樣本區(qū)農戶的基本特征
注:供養(yǎng)比=(家庭總人數(shù)-勞動力數(shù))/家庭總人數(shù),數(shù)值越大,表示家庭負擔越重;問卷設計中收入來源是多項選擇,因此樣本數(shù)合計大于總的調查樣本數(shù)。

因子分析就是將大量彼此可能存在相關關系的變量轉換成較少的、彼此不相關的綜合指標的一種多元統(tǒng)計方法。這樣既可以減輕收集信息的工作量,且各綜合指標代表的信息不重疊,便于分析。由于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的影響因素很多,因此,最終確定采用該方法對農戶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進行評價。
因子分析的基本過程可分為4個步驟:第1步為因子分析適用性檢驗。檢驗變量是否適合進行因子分析運算,可用KMO檢驗和Barlett球度檢驗來確定。如果P<0.05,KMO檢驗值處于0.6~0.9,則表示變量適合作因子分析;第2步為主因子分析,通過少數(shù)幾個綜合變量去描述原始的多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第3步按公因子包含變量的特點(公因子內涵)對因子作解釋命名;第4步在因子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主成分分析確定各指標權重。
選擇科學、合理的風險因素是進行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評估的前提。本研究遵循全面性、科學性、數(shù)據(jù)可得性等原則對農戶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因素進行分析與篩選。通過閱讀農地經營權抵押相關文獻,對可用風險因素進行匯總及合并,確定農戶共同風險因素,并在此基礎上對抵押農戶進行實地訪談及發(fā)放訪談問卷,主要目的在于深入了解農戶目前可能面臨的個別風險因素,最終確定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因素16個。
利用SPSS 20.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由表2可知,檢驗結果KMO檢驗值為0.658,Bartlett檢驗顯著性概率為0,說明數(shù)據(jù)變量之間關系顯著,對因子分析有良好的適用性。

表2 樣本區(qū)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評估的KMO和Bartlett的檢驗
對農地抵押風險因素的16個風險變量進行計算,根據(jù)特征值大于1的提取原則,可以提取6個公共因子,且前6個因子的累計貢獻率為60.544%,說明這6個因子反映了樣本區(qū)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評價大部分的信息(表3)。

表3 樣本區(qū)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評估的特征值、
建立因子分析模型的目的不僅是找出主因子,更重要的是知道每個主因子的意義。由表4初始因子載荷可知,各主因子的典型代表指標不是很突出,容易使因子的意義含糊不清,不便于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為了更好地表明各主因子與各指標之間的關系,用方差最大法對因子進行旋轉(表5),這樣可以說明各主因子在各指標上的載荷。
由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可知,主因子1在農地評估機構專業(yè)化程度、農地評估體系規(guī)范化程度、農地評估人員專業(yè)化程度3項指標上的載荷較大。農地價值評估機構和專業(yè)評估人員匱乏及農地估價程序不規(guī)范導致農地評估價格偏低,因此將其定義為農地評估風險因子。主因子2在年均純收入、融資渠道、供養(yǎng)比、家庭總資產4項指標上的載荷較大,這是反映農戶自身情況的指標,因此將其定義為自身還貸風險因子。主因子3在普法宣傳力度和政策了解程度2項指標上的載荷較大。我國農地經營權抵押正處于試點階段,加上與現(xiàn)行法律制度的不相匹配,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違法違規(guī)風險,因此將其定義為法律法規(guī)風險因子。主因子4在貸款利率波動、貸款期限、農產品價格波動3項指標上的載荷較大,這是反映市場經濟不穩(wěn)定性的指標,因此將其定義為市場風險因子。主因子5在自然災害風險程度、病蟲害風險程度2項指標上的載荷較大。這是反映農業(yè)產業(yè)自身的弱質性和生產過程特殊性的指標,因此將其定義為自然風險因子。主因子6在社會保障的完善程度及農地貸款比例2項指標上的載荷較大。農地作為農戶最重要的生產生活資料,一旦抵押不能向金融機構清償?shù)狡趥鶆眨鹑跈C構就有權將農地經營權流轉,這意味著農戶將會喪失生存之本,因此將其定義為生計風險因子。

表4 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評價的主因子載荷

表5 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評價的主因子旋轉成份矩陣
綜上,將風險識別得到的影響因素作為備選指標,可初步得到基于農戶視角的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評價指標體系(表6)。
首先,確定指標線性組合系數(shù):
(1)
式中:aij表示線性組合系數(shù);lij表示各指標因子載荷值;λi表示各主因子特征值。

表6 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jù)表3、表4的數(shù)據(jù),經公式(1)推算可得:
F1=0.352x1+0.345x2+0.331x3+0.313x4+0.301x5+0.281x6+0.254x7+0.239x8+0.316x9+0.066x10+0.238x11+0.114x12+0.143x13+0.018x14+0.200x15+0.153x16;
F2=-0.093x1-0.399x2-0.336x3+0.316x4+0.350x5+0.242x6+0.321x7+0.107x8-0.429x9+0.038x10-0.089x11-0.095x12+0.115x13+0.276x14+0.164x15+0.079x16;
F3=0.196x1-0.060x2-0.225x3-0.105x4-0.120x5-0.315x6-0.195x7+0.157x8-0.067x9+0.610x10+0.441x11+0.023x12+0.274x13+0.174x14+0.196x15-0.077x16;
F4=-0.298x1+0.180x2+0.004x3+0.272x4-0.026x5-0.016x6+0.088x7-0.162x8+0.082x9+0.319x10-0.370x11+0.520x12+0.344x13+0.051x14-0.168x15-0.324x16;
F5=-0.339x1+0.243x2+0.167x3-0.098x4+0.055x5-0.338x6+0.072x7+0.288x8+0.168x9+0.092x10-0.346x11-0.401x12+0.075x13+0.440x14+0.076x15+0.244x16;
F6=0.005x1-0.082x2-0.021x3-0.021x4+0.046x5-0.166x6+0.300x7-0.346x8+0.059x9+0.040x10+0.224x11-0.089x12+0.356x13-0.083x14-0.554x15+0.500x16。
其次,根據(jù)表3中6個主因子的方差貢獻率,對指標系數(shù)作加權平均,得到指標綜合得分模型:
y=0.042 0x1+0.063 3x2+0.023 4x3+0.164 3x4+0.152 4x5+0.029 4x6+0.166 5x7+0.091 5x8+0.042 1x9+0.169 7x10+0.056 3x11+0.029 6x12+0.197 2x13+0.132 2x14+0.047 4x15+0.095 0x16。
最后,指標權重在綜合指標模型指標系數(shù)的基礎上歸一化(表7)。

表7 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評價指標權重
注:數(shù)據(jù)通過計算獲得。
農地評估風險在農地抵押風險中的權重為0.085 6,影響相對較大。主要是由于目前農村地區(qū)農地經營權價值評估機構普遍缺失,農地價值評估程序不規(guī)范,評估機制不健全,進而導致當前土地價值認定過低;另外,由于農地經營權專業(yè)評估人員極度缺乏,僅有的評估人員限于專業(yè)素質等原因,都可能造成農地經營權資產評估價值不實,給農戶帶來風險損失。
6類風險中自身還貸風險發(fā)生概率最大,權重達 0.341 1。農戶在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yè)務中除了不可抗力導致的農產品歉收之外,由于自身條件或家庭特征不同,面臨的還貸風險也有較大差異,其中包括供養(yǎng)比、年均純收入、家庭資產、融資渠道等。因此,農戶必須提高自身的生產經營水平與能力,從根本上減小風險損失程度。
法律法規(guī)風險權重最小,僅為0.065 5。雖然農地經營權抵押與現(xiàn)行的法律法規(guī)有所沖突,從某種程度上說農地抵押貸款無法可依。但現(xiàn)階段中央在政策上積極鼓勵地方政府探索農地抵押融資試點辦法,加上當?shù)卦圏c政府普法宣傳力度大,農民對農地經營權抵押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從而降低了業(yè)務發(fā)展過程中的違法違規(guī)風險。
市場風險在農地抵押風險中權重為0.180 5,表明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其發(fā)生的概率相對較大。究其原因,一是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產品市場穩(wěn)定,“谷賤傷農”的現(xiàn)象近年來時常發(fā)生;二是由于農地抵押貸款模式在我國尚處起步階段,金融機構為了防控風險,在實際操作中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期限一般較短且利率相對較高,無法真正發(fā)揮土地的融資作用。
自然風險在農戶農地抵押風險中權重較高,為0.244 3。農業(yè)屬弱質性產業(yè),在整個生產循環(huán)過程中面臨許多的自然風險,是典型的風險產業(yè)[11-13]。但隨著農業(yè)機械化投入的加大、農業(yè)種植技術水平的提高,以規(guī)模化集約化為特征的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會使農業(yè)自然風險的防控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生計風險對農戶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較小,權重為 0.083 0。主要是由于現(xiàn)今農戶家庭收入來源的多元化,土地并不一定是農戶唯一的生產生活資料。但由于土地承載了一定的社會保障功能,一旦農民不能向金融機構清償?shù)狡趥鶆眨鹑跈C構就有權將農地經營權流轉,這意味著農戶可能會喪失生存之本,因此也不能忽視生計風險的防范。
農戶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主要有6個因子(自身還貸風險因子、自然風險因子、市場風險因子、農地評估風險因子、生計風險因子、法律法規(guī)風險因子)構成。農戶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準則層中,自身還貸風險權重最大,為 0.341 2;其次是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權重分別為0.244 2、0.180 5;風險最小的為法律法規(guī)風險,其權重僅為0.065 4。從農地抵押風險因素層權重值來看,病蟲害風險程度(0.131 3)、自然災害風險程度(0.113 0)、融資渠道(0.110 8)、家庭年均純收入(0.109 3)、家庭總資產(0.101 4)、農產品價格波動(0.088 0)、貸款期限(0.060 9)、社會保障完善程度(0.063 3)等因素對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有重要影響。因此,在以后的實踐中應著重關注以上因素。此外,也不可忽略其他方面的風險,最終還須多角度著手進行農戶農地經營權抵押風險防范。
4.2.1 加大政府宣傳力度,提升農戶風險意識水平,合理規(guī)避風險 農戶在進行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風險時首先要做到盡量規(guī)避風險,規(guī)避風險關鍵在于農戶要有足夠的風險意識[14]。由于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yè)務尚處于摸索階段,農戶在此過程中風險意識的培養(yǎng)必須依賴政府的普法宣傳。在普法宣傳過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包括:第一,要深入農村,與農戶進行面對面交流,尤其是注重與家庭地位較高、文化程度較高、接收信息較快成員的交流;第二,必須突出在全國農地經營權抵押試點中的典型案例的宣傳,使農戶對其有更深、更全面的認識。因此,在典型案例的宣傳過程中,成功及失敗的案例都應包括在內,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農戶農地抵押貸款的積極性,還可以帶動農戶對農地抵押貸款風險意識的提升。
4.2.2 綜合考慮內外部因素,增強農戶抵御風險能力,盡量減小風險 風險不可避免,但可以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盡量使風險損失最小化。首先,農戶個人及家庭自身的條件決定了農戶家庭的風險抵御能力。農戶及家庭通過提高生產經營水平與能力,穩(wěn)定增加收入,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風險損失的程度,這也是減小風險發(fā)生的根本途徑。其次,金融機構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農戶的風險抵御能力。在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中對金融機構來說,應加強自身的操作水平,給農戶提供一個相對優(yōu)質的抵押環(huán)境。同時,應根據(jù)農戶的特點,適當延長貸款期限,提高貸款抵押率及貸款額度。當然,農戶風險損失的降低更大程度上依賴政府的支持。鼓勵并支持專門評估機構的設立、規(guī)范農地價值評估體系、培養(yǎng)專業(yè)評估人員,提高農地評估價值的的科學性、合理性,從而減少估值偏低風險帶來的損失程度。最后,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把農戶從依附土地保障的地位中解放出來,是未來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全面開展的重要前提和必備條件。
4.2.3 建立健全相關風險分擔及補償機制,解除農戶后顧之憂,有效轉移風險 農戶風險損失的降低關鍵還在于相關風險分擔及補償機制的設計。第一,設立專門的擔保機構為抵押貸款提供擔保;第二,加快推廣農業(yè)保險制度,擴大農業(yè)保險的品種范圍,減小由于自然災害給農戶帶來的經濟損失;第三,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擴大風險補償來源渠道,加大財政風險補償力度。
[1]于麗紅,李辰未,蘭慶高.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信貸風險評價——基于AHP法分析[J].農村經濟,2014(11):79-82.
[2]趙一哲.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風險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
[3]何上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制度法律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
[4]陳雪梅,李國燕.論農村土地金融業(yè)務的構建[J].改革與戰(zhàn)略,2009,25(2):104-105.
[5]林樂芬,王 軍.農村金融機構開展農村土地金融的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1(12):60-65.
[6]童 彬.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制度研究——以制度困境、主要模式、風險控制和處置機制為路徑[J].社會科學家,2014(10):105-109.
[7]潘文軒.農地經營權抵押貸款中的風險問題研究[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5(5):104-113,141.
[8]王 平,邱道持,李廣東.農村土地抵押調查[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5):447-450.
[9]蘭德平,劉洪銀.農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風險形成與控制[J].征信,2014(4):84-86.
[10]李乾寶.農地入股抵押模式的實踐探索及其風險防范探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83(6):28-32.
[11]于 洋.農戶對于低概率氣候變化風險的態(tài)度:颶風保險的意愿支付[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6,44(10):544-548.
[12]胡志全.農業(yè)自然風險分析及支持政策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13]陳雅子,申雙和.江蘇省水稻高溫熱害保險的天氣指數(shù)研制[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6,44(10):461-464.
[14]黃延廷,高銘遠.農地承包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特殊價值與風險防范[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6,4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