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繼軍
(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 230031)
中醫婦科學是運用中醫學理論,認識女性的解剖、生理與病因病機特點,研究婦科疾病診療規律,防治婦女特有疾病的一門臨床學科[1]。中醫婦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臨床學科,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技能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實踐教學是中醫院校教學的重要環節,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及臨床辨證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原有實驗室基礎上建設多功能婦科教學實驗室,克服原有實驗室設備陳舊、空間狹小、使用率低的缺點。實驗室設專人管理,加大開放力度,延長開放時間,使學生有較多機會進行實踐操作,滿足學生實踐學習需要,強化學生臨床實踐技能,也使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由于婦科檢查的特殊性,婦科實習生尤其男實習生很少有實際操作機會。因此,在婦科實踐教學中開展仿真人體模型學習,由帶教教師指導實習生在仿真人體模型上進行實踐操作。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鼓勵學生提出并解決問題,使學生得到專業訓練,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臨床動手能力。
PBL教學是一種以問題為核心,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綜合性教學模式,通過“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資料、反復論證、總結與歸納”,旨在提高學生綜合思考和處理問題能力。同時,PBL教學模式也是一種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利用信息資源能力。同時,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分析,提高學生語言組織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中醫婦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婦科檢查操作常涉及患者隱私,因而使帶教教師的臨床教學活動開展受限,臨床實體教學困難。在臨床實踐教學中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利用醫學模擬人強化學生臨床操作訓練,提升學生臨床操作技能[2]。另外,通過在實踐教學中引入標準化病人,提高學生臨床溝通能力和診治查體的熟練度。在標準化病人和模擬人學習訓練中,帶教教師能及時點評學生的操作,讓學生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實踐能力,也明顯減少學生臨床學習工作中的失誤。
傳統教學模式只重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傳授,多采用“填鴨式”教學法,學生學習多采用課堂上記筆記、課后背筆記、考前突擊學習的方法,沒有形成系統完善的知識結構,技能操作掌握不牢固。“填鴨式”教學法忽視學生興趣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更多注重于教學內容的完成和提高考試成績,理論和實踐脫節,使培養出的學生“高分低能”。為改變這一現狀,在婦科實踐教學中采用病例導入式教學法,根據教學要求,以臨床典型病例為先導,提出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然后組織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其提出診斷依據和鑒別診斷、完善輔助檢查、制訂治療方案,讓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學習,提高對疾病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3]。
中醫婦科學涉及許多中西醫相關知識和內容,如何引導學生將兩種知識內容及體系融會貫通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實踐教學中,注重中西醫疾病的比較教學,使學生明確兩者的區別與聯系[4]。例如,將教材中作為單個內容編寫的“證”,如帶下病中的“帶下過多”“帶下過少”,在講課時,除了注意內容上的前后照應、融會貫通外,還結合西醫婦科學相關的“病”,即“陰道炎”等進行介紹。引導學生學會中西醫結合,形成對疾病的系統認知,提高臨床辨證能力,對比掌握疾病的診療方法和手段。將中西醫知識比較教學也有利于學生在以后的醫療實踐中對中醫婦科知識進行實踐創新,使中醫知識與時俱進,貼合時代發展趨勢。
隨著時代和社會發展,互聯網已廣泛普及,為開展網絡教學和實現人機對話創造了良好的基礎。利用互聯網技術,將傳統教學內容制作成集聲音、圖片、視頻等為一體的多媒體教學課件,開發建設網絡課程。采用微課[5]、慕課等新形式[6],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生動有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加強學生和教師課堂外的互動,提高學習效率。網絡資源和教學相結合,可以讓教師充分利用現代媒體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將教學內容做成生動有趣的多媒體教學資料,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多媒體教學的廣泛開展促使學生更快、更廣泛地接受新知識、新技能,自主學習途徑多元化,快速拓展知識領域和深入學習知識,從而快速、高效、廣泛地開展學習活動。
目前,醫學院校的臨床技能考核方式和內容較為單一,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因此改革考核模式,建立標準化題庫,完善臨床技能考核系統,將客觀結構化臨床技能考試引入期末和結業臨床操作考核中。采用三站式考核模式,第一站: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強化基礎問診和疾病診療思路;第二站:中西醫臨床實際操作技能和專科檢查考核,提高臨床技能;第三站:輔助檢查報告解讀,包括超聲、性激素、影像結果等,為臨床疾病診療服務[7]。三站式考核模式的采用,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診療思路和治療方法,也可以讓帶教教師明確學生的短板,有助于后續開展針對性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