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旋,林曉華,吳曉玲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廣東 深圳 518000)
白血病屬于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出血、貧血、感染、發熱以及淋巴結腫大、肝腫大、脾腫大與骨骼疼痛[1]。目前,化療是治療白血病的主要方式,然而化療在殺滅惡性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正常細胞造成損傷,繼而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治療依從性,甚至使其喪失治療信心[2]。同時,白血病化療周期較長,加之病痛的折磨,多數患者易產生抑郁、焦慮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護理難度。因此,采取一種有效的措施提高白血病化療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其不良情緒十分必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優質護理示范工程的開展,傳統護理措施也發成了巨大轉變[3]。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對42例白血病化療患者應用了優質護理干預,收效十分滿意,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行化療的白血病患者84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即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2例。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行骨髓穿刺活檢與常規檢查后確診;(2)預計生存期在1年以上;(3)本次研究內容已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并取得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伴有傳染性疾病;(2)伴有繼發性癡呆與原發性癡呆;(3)有化療禁忌證者。對照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18~65歲;文化水平:大專及以上8例,高中20例,初中10例,小學4例;疾病類型:CLL10例,AML10例,ALL10例,CML12例。研究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 18~65歲;文化水平:大專及以上7例,高中20例,初中11例,小學4例;疾病類型:CLL11例,AML10例,ALL10例,CML11例。兩組性別、年齡、文化水平與疾病類型構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包括: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狀態,盡量滿足其身心需求;指導患者的飲食結構,并囑其規律作息,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遵醫囑實施化療,并認真觀察化療期間患者的身體狀況以及不良反應;向患者說明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化療的必要性、方法與注意事項,提高他們對自身疾病知識的掌握能力。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 化療前 化療前,護理人員應全面評估患者的文化水平、病情狀態、家庭經濟能力等,之后根據具體情況制訂科學、合理的護理計劃。首先,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與溝通,介紹白血病治療的相關知識,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情緒與觀點,并對其中的錯誤認知及時進行糾正與指導,通過積極溝通消除其焦慮、抑郁、恐懼與緊張等不良情緒,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化療,確保依從性。同時,護理人員可以指導患者通過閱讀、聽音樂等方式分散注意力,改善不良情緒。組織患者參與白血病病友交流會,使患者之間進行良性接觸、交流與互動,分享抗病經驗,相互給予支持與鼓勵,豐富日常生活,幫助他們形成愉悅的心理狀態。此外,為了保證患者的就醫舒適度,護理人員還應為其提供一個整潔、干凈、溫馨的住院環境,確保化療前可以得到良好的休息與睡眠,提高機體免疫力。
1.2.2 化療時 化療期間,護理人員應準確評估患者的情緒表現以及對醫療行為的依從性,及時采取干預措施。穿刺時應有足夠的愛心與耐心,保證動作準、穩、快,盡量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患者因反復穿刺而出現緊張與恐懼感。合理安排用藥順序,先使用刺激性大的藥物,做好血管保護措施,并向患者說明每種藥物的使用目的與注意事項。
1.2.3 化療間隔期 化療間隔期,指導患者根據自身喜好合理選擇飲食結構,以便滿足機體對營養的需求。同時,飲食方面應注意少食多餐,避免過于甜膩與油膩的食物,若有惡心、嘔吐等癥狀,可遵醫囑給予止吐藥物,例如:胃復安、維生素B2等。由于病房內的細菌與病毒較多,所以應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積極預防感染。
(1)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兩組患者干預前與干預后(化療兩個療程后)不良情緒的變化。其中SDS量表共有20項,采取4級計分制,分界值為53分;SAS量表共有20項,采取4級計分制,分界值為50分。兩個量表評分越高說明焦慮與抑郁癥狀越重。(2)評價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其中自愿按時、按療程完成治療為依從;在醫務人員與家屬的督促下完成治療,且治療次數占總療程的80%及以上為基本依從;拒絕治療或在醫務人員與家屬的多次督促下才能配合治療,但治療次數不足總療程的80%為不依從??傄缽穆?(依從人數+基本依從人數)/總人數×100%。
本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15.0軟件處理與分析,所有數據均符合正態分布,(±s)代表計量資料,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干預前SAS與SD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SAS與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與干預后不良情緒的變化(±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與干預后不良情緒的變化(±s,分)
組別SAS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SDS研究組(n=42)對照組(n=42)t P 55.60±8.20 55.82±7.78 0.452 0.885 40.50±5.50 50.52±6.65 4.856 0.018 56.62±5.62 56.65±5.50 0.520 0.620 40.45±3.52 50.65±5.85 4.250 0.020
研究組的治療總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n(%)]
化療是白血病患者最為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然而多數患者缺少對自身疾病與化療知識的了解,盲目地產生焦慮、緊張與恐懼感,嚴重影響了治療的依從性與進展[4]。因此,針對白血病化療患者,應選擇合理的切入點給予全面的身心護理,最大限度地增強其治療依從性,這樣才能保證臨床治療質量。
優質護理是一項先進的護理服務模式,它將患者作為工作的核心,著重強調整個護理過程的周到照顧與全面關懷,使患者感受到溫暖與舒適,并獲得足夠的滿足感與安全感[5]。有研究指出,負面心理與情緒能夠降低機體的免疫功能,繼而減少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消滅與識別作用,而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利于免疫機能平衡,不僅保證了治療依從性與效果,同時也能使惡性腫瘤處于自限狀態[6]。白血病患者普遍存在復雜的負性心理活動,對健康、生活的心態均持有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表現[7]。在優質護理過程中,化療前對患者實施心理指導,可以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并對自身疾病與化療過程有一個初步的領悟與認知,提高配合度,避免延誤治療時機?;煏r的優質護理能夠進一步加強患者對化療的認知,鞏固治療的依從性?;熼g隔期優質護理為患者治療提供了有利的環境與飲食支持,使其以良好的身心狀態面對下一療程的治療。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SAS與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治療總依從率高于對照組(P<0.05)??梢?優質護理通過身心護理可以幫助患者對疾病與化療形成正確的認知,繼而改善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這與部分報道結果相符[8]。需要注意的是,白血病化療患者的心理活動十分復雜,具有隱匿性、多變性與反復性等特點,臨床應根據這些特點及時掌握其心理動態,積極通過護理措施消除負性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這樣才能保證治療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