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艷,王俊青,范衛衛,王福安,陳 秋
(平頂山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為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國內眾多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轉向培養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1]。高校教學改革開始把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拓展學生的就業范圍作為主要目標。課程建設著力體現課程的實用性、新穎性和綜合性,推動高等學校應用型課程教學資源共建共享,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教學內容更新和教學方法改革,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是藥學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內容多,涉及知識面廣,適用性強,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實踐性和應用性,與后續課程天然藥物化學和藥理學等專業課的關系十分密切,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和實踐技能。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實驗教學是注重培養學生掌握藥用植物和生藥的組織形態、性狀和理化鑒定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學環節[2-3],也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素質和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更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也是應用型大學辦學特色的重要體現。
我校藥學專業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實驗課程開設有9個實驗,總計36學時,多為驗證性實驗,如對顯微特征及理化性質的驗證,綜合性實驗較為簡單,設計性實驗幾乎未涉及。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勤奮好學的學生會向教師請教,有些學生則敷衍了事,僅僅把觀察到的顯微結構繪制到實驗報告中。大多數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未能激發他們上實驗課的興趣,既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實驗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科研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培養[4-5]。
我校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傳統實驗教學主要是在室內觀察蠟葉標本,同時購買一些中藥材供學生分類檢索,但因為蠟葉標本有些特征觀察不清楚,如根、花各部分的特征及顏色等。因此,對于初學這門課的學生來講這部分內容相對抽象,無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本校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實驗不單獨進行考試,導致學生從思想上并不重視實驗課,因此動手能力差。近年來,研究生入學復試和找工作面試時,很多人連最基本的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實驗操作都沒有掌握,最常見的是直接用手拿蓋玻片封載玻片上的實驗材料,而不使用鑷子。使用顯微鏡常犯的錯誤有:移動顯微鏡時,隨意搬弄,而不是左手托鏡座,右手握鏡臂;轉換物鏡時,直接用手轉動物鏡,而不用手握物鏡轉換器。如此差的動手能力,必然影響考研復試和就業競爭力。
傳統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實驗課所需材料均由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課前準備[6],上課時教師對實驗步驟進行詳細講解后,由學生自己觀察,最后完成相關作業。這樣學生僅被動參與了實驗,無法調動學生的實驗積極性,更不用說培養科學探索精神。針對這一情況,在根、莖和葉組織特征實驗中,筆者做了一些改革。課前讓學生自己采集一些植物的葉、花、幼嫩的莖段和根段,盡量做到學生能邊聽課,邊觀察。為加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每次顯微實驗均安排學生獨立進行對實物的徒手切片,制作臨時水裝片,并繪制結構簡圖。教師從班級里選擇一個做得比較好的切片拍成照片后在多媒體上展示,這樣不僅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為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理論課上重點介紹的被子植物包含平頂山及周邊地區常見的22個科屬。教師在上實驗課時選擇3~5種帶花、果、莖、葉和根的新鮮植物材料,一部分屬于理論課未涉及的科屬。學生可以根據植物科屬的鑒定特征或植物分類檢索表明確實驗材料的科屬,例如解剖有花的實驗材料,寫出其花程式。這樣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在實驗技能、查閱文獻能力等諸方面得到全面訓練。
近年來,由于某些中藥材資源匱乏,偽品不斷涌現,道地藥材與非道地藥材的混淆情況日益嚴重[2]。因此,通過指導學生對河南道地藥材“四大懷藥”(懷地黃、懷牛膝、懷山藥、懷菊花)生藥學特征鑒別,使其認識道地中藥材,了解道地藥材與非道地產區中藥材在性狀、顯微結構、主要化學成分等方面的區別。通過綜合運用藥用植物學、植物化學、生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等理論及技術方法鑒別中藥材的優劣真偽,既鞏固了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教學不能滿足學生對藥用植物學和生藥學學習的需要,野外實踐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根據藥用植物生長的季節,利用課外活動,帶領學生在校園識別藥用植物,參觀中藥材加工廠。利用休息日安排學生到祥云公園、河濱公園、鍋底山、大香山和堯山進行野外實踐,讓學生自己拍攝植物的形態特征圖片,后期通過軟件處理加入植物的科名、種名、典型特征。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對豫西南特色生物資源的認知,又鍛煉了其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在傳統實驗教學考核中,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實驗成績僅依據實驗報告成績來評定,忽視學生實驗技能、動手能力的培養以及對實驗方法的理解與掌握。為能較客觀地反映教與學的情況,全面合理評估學生實際水平,改革實驗教學考核方式:考勤和實驗過程中的紀律占20%;實驗報告完成情況占40%(實驗操作及繪圖是否規范、顯微結構繪圖與所觀察實驗樣品是否一致、顯微結構標注是否準確、顯微結構各部分位置及比例是否恰當);學生實驗操作技能占40%(實驗考核中,根據學生臨時裝片的制作和顯微鏡操作技術是否規范等,監考教師進行現場評分)。這樣既能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又能培養其動手能力和科學探索精神。
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通過這門課的系統學習和嚴格訓練,使學生感受中華醫藥文化的魅力,并積極投身以后的專業課學習中。實驗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艱巨的工程,各院校應結合自身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改革措施,以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實驗技能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