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光豐(海南政法職業學院 海南 海口 571100)
在我國市場經濟持續活躍以及教育體制不斷改革的大背景下,傳統的足球發展模式不僅無法滿足社會對于足球運動的發展需求,同時也無法順應體育運動的發展潮流。長期以來,由于我國足球運動受傳統教育制度、教學觀念的束縛以及經濟條件的制約,從而導致我國的校園足球發展較為滯后。另外,大部分學校以及家長過度重視學生的學習,反而忽視了學生的體育運動,從而就導致學生沒有多余的時間去進行足球運動,最終無法有效的促進我國校園足球的發展,也無法為國家培養整體素質較高的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
家長與校長是“動力機制”的基礎與前提,并且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與推動力。在學生成長期間,若家長之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不關注學生的同于運動,這就會導致家長對足球缺乏全面的認識,否定了足球運動的價值,因此不會給學生留下空余的時間參加足球的訓練與足球比賽。校長作為中小學教學的領頭羊,不僅負責學校的大大小小的事物,同時也決定著學校未來的發展方向。若校長過分重視學生的升學率,就會忽略學生的體育教學,從而導致學生缺乏足球訓練,并無法形成健全的動力機制。因此就要積極轉變家長與校長的體育觀念,健全與完善校園足球競賽機制,實施特殊的人才招生制度,以此來吸引較多具有足球天賦的學生,從而促進足球人才的全面發展。
近些年來,隨著升學壓力以及課業負擔的加重,我國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多余的時間與精力進行體育鍛煉,而是把時間與精力集中放在學習上。這一現象不僅降低了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重視程度,同時也降低了對足球運動的興趣。同時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學生的興趣與愛好也越來越廣泛,學生對于足球運動的興趣也越來越低。另外,由于我國現階段的足球運動發展水平較低,普及力度較小,從而導致學生對于足球運動的認識不夠全面,無法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學習足球的興趣,這也不利于我國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
目前,由于我國體育與教育等部門的體育場館設施標準較為明顯,且差別較大,因此就無法有效實現足球資源的共享,因此我國足球場地設施的使用率較低。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校園足球的主管權已經由體育部門移交給教育部門,但體育部門仍舊有促進校園足球發展的義務。校園足球活動主要針對的對象是中小學生,且活動內容包含了足球訓練與足球文化。因此在校園運動發展的過程中,若出現體育與教學相分離的情況,就會降低足球教學的質量,阻礙校園足球的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校園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
用發展的眼光來看,我國大力發展校園足球的目的不僅僅停留在培養學生的踢球技能,而是為了有效的打造現代化的校園足球文化,并通過加大校園足球文化的建設力度來起到育人的目的。根據校園足球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校園足球發展的關鍵是文化,同時文化也是校園足球發展的本質屬性。校園足球的發展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校園文化的內容,同時也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學生作為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的主體,要以校園為空間展開一系列的足球運動,并在此過程中培養自身的用體育精神,從而形成一張具有鮮明特征的校園群體文化。
一方面,健康向上的校園足球文化究其本質屬于一種可以育人的文化。因此在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過程中,不僅有利于學生舒展筋骨,增強體質,同時也可以令學生身心愉悅,釋放緊張的學習壓力,健全人格,磨練意志。另外,學校要充分發揮開展校園足球期間的興校功能。發展校園足球不僅可以在校園內營造一種“積極向上,勇于拼搏,團結互助”的校園氛圍,同時也可以為校園生活增添新的色彩,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從而形成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
另一方面,校園足球文化在樹人育人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可持續性。在我國現階段,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校園足球的發展力度,不能只限于單一的增加體育課的次數,單一的增加體育課次數無法從根本上促進足球體育的發展,并且也無法有效的維持足球文化的可持續性育人作用。因此增加體育課的數量只可以塑其枝,而并不能植其根。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將校園足球最為一種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建設才可以從根本上促進校園體育的發展,讓校園足球走入課堂的同時也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促進患者全身心的發展,并在這一過程中激發學生對足球的熱愛,培養學生獻身足球的情懷,同時也是開展校園足球的最高旨歸與訴求。
目前,隨著我國高考壓力的不斷增加,我國青少年足球人才的整體數量與質量也在不斷下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足球水平的發展與提高,這也是我國教育部門以及體育總局近些年來高度重視校園足球發展的原因之一。
在這種形勢下,我國的足球事業要想從根本上得到發展,首先就要解決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短缺的問題。根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自從2009年相關教育部門正式起到校園足球后,我國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的數量也在不斷上升,這就為我國未來校園足球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足球已經被教育部門納入學校體育課教學的必選內容之一,同時教育部門也在積極倡導中小學進行校園足球的建設。隨著世界體育事業的發展,加快校園足球的發展已經成為提高我國足球水平的主要途徑之一,同時也是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不管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足球競技技藝高超的日本與韓國,其足球運動項目之所有具有顯著的優勢,均受益于中小學校園足球的開展。根據我國目前足球的發展狀況來看,要想進一步有效提高我國足球運動的發展,營造良好的足球環境,就要不斷吸取世界各國先進的足球運動經驗,加強足球教學,為中國培養更多的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
在經濟全球化日益加強的今天,體育強國也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同時也指引著我國體育事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引領著體育事業發展的奮斗目標。體育強國主要是指一個擁有較高體育競爭力與綜合實力的國家。
站在內在層面來看,要想早日實現體育強國這一奮斗目標,首先就要確保國內體育事業的發展長期處于和諧有序的運行狀態,并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出較為厚實強勁的體育實力。就目前的狀況而言,體育強國主要是通過協調社會、學校以及競技體育的發展,來有效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以及體育產業的繁榮,從而提高我國體育運動的整體發展水平。
站在外在層面來看,體育強國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我國在國際體育事業發展過程中的話語主導權以及話語影響力,同時也是衡量我國綜合國力以及體育競爭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在這一階段,就要求我國要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與體育綜合實力。但根據我國足球長期的發展情況來看,雖然我國體育的綜合實力已經可以列入世界體育競技強國,但是與體育強國相比,我國的足球水平仍舊較低,且相差距離較大。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國缺乏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出現這一原因是由于我國民眾對于足球運動的興趣并不高,使得足球運動成為了少部分人的游戲與愛好。另外的一個原因是傳統的足球人才培養模式較為落后,傳統足球人才培養主要采用的是“體育運動學校”+“專業隊”的培養模式,但是卻很少落實與貫徹在普通中小學的足球教學過程中,同時也不利于我國培養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以及校園足球的發展,我國的校園足球要通過增強青少年的足球意識,轉變體育運動觀念來進行進一步發展,以此來促進我國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促進我國體育強國目標的早日實現。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體育競技的意識增強,我國教育部門以及體育總局也都提高了對校園足球的重視程度。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求學校以及家長積極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對足球運動的認識水平,同時也要求相關的教育部門以及學校大力開展校園足球活動,在校園足球活動不斷普及的情況下,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同時也能夠進一步促進我國足球運動的發展,為我國培養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促進我國足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