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春華(三峽大學體育學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田徑是體育運動中最古老、最基礎的項目,它的形成和發展與人類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素有“運動之母”的美稱。但多年來,學校體育教學受田徑競技性的影響,以在田徑運動會上奪取錦標為目的、以獲得冠軍多寡作為評價學校體育工作的主要依據,只注重少數田徑運動尖子的培養,置廣大學生于不顧,背離學校體育教育目的的方向,使每個學生發展的機會不均等。
隨著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體育與健康》教學的主旋律,不管是誰,也不管從哪個角度去研究素質教育,都離不開學生身心素質。而促進身心全面發展,是學校體育教學的本質和目標。田徑作為體育教學的“主打”教材,貫穿于學校體育的整個過程,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學校教育工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因此,如何在高校田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使得高校田徑教學的內容、模式、方法和手段多樣化;加強學生的基礎能力與發展特長個性;注重田徑教學的實效性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文以三峽大學、長江大學、江漢大學、湖北大學、武漢大學公共體育田徑教學現狀和內容為研究對象,從田徑運動發展的角度探討田徑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發展過程,現狀和“冷現象”的原因,發展方向以及改革措施。
高校田徑教學的單一性無法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的后備軍,學習和發展的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們思想敏捷、眼界開闊、求新求異、富有朝氣,在心理上日漸成熟,人生觀初步形成,對未來充滿理想。經過小學、中學多年有系統的體育學習和鍛煉,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大大提高,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更加重視個人參與運動的權利、積極體驗體育運動所帶來的樂趣、充分展示自我運動的才能。然而,許多的大學生他們雖然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一定的運動水平,但在實踐性很強的體育教學和鍛煉中,往往無所適從,還沉湎于傳統的“教師中心”的被動教學模式中,或者是停留在無組織、無目的的“自由放羊”階段。
目前,隨著體育選用教材比重的增大,田徑教材的單調性和枯燥性已日漸突出。作為曾經的體育教學“大戶”,較其他運動項目相比,它已“風光”不再,并逐漸淡出大學體育教學。因為田徑學習內容的選擇上還不能以學生的身心發展、年齡和性別、興趣進行選擇,而是以教師或某個動作技術為中心來選擇和設計,忽視全面鍛煉學生身體,忽視田徑知識和健身方法的學習及終身體育意識與能力的培養,與素質教育的基本思想、《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相違背。如果我們繼續沿襲原來的田徑教學觀念——以教授運動技術為主,一個動作來回重復練習,用過多的時間去練習基本功,學生總是處在被安排的地位,沒有表現的機會,這將會引起學生們反感和不滿,使得課堂成為培養田徑競技人才的基地。這樣一來,不僅扼殺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還不利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體育教師必須樹立“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教育思想,準確掌握來自學生的信息反饋,了解他們的體育心理活動,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通過對湖北省內部分高校田徑課程開展現狀的調查中可以看出:與其他運動項目相比較,對田徑和武術教材,同學們雖作了冷處理,但在對田徑教學內容的選擇和采用上,他們則表現出了強烈的自我意識:有90%的學生認為田徑運動對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有著良好的作用,并表示對學習田徑知識有興趣;有80%的學生意愿選擇以前田徑教學中接觸較少的接力跑、背越式和俯臥式跳高、標槍和鐵餅等教學內容,對過去田徑教材中重復出現的如100m跑的技術要領和800m跑的測試、推鉛球等技術的教學、考核表示厭煩。從對大學生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只要我們選擇好田徑教材的內容、挖掘田徑運動中的趣味性和娛樂性、注重田徑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方法和手段,那么,在高中田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完全可行的。我們體育教師也只有樹立新的田徑教學觀、學生心理健康觀、和質量觀,才會對田徑教學的良好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高校田徑教學的“東山再起”,重現“昔日光彩”才大有文章可做的。在田徑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次進行素質教育,沒有固定的模式,只有我們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去探索和研究,才會提高田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從全體學生的心理和情感入手,激發他們的運動興趣;以他們的發展需要為中心來選擇和設計田徑教學和競賽活動的內容、目標;改變傳統田徑運動會的模式——注重全員參與,而不是體育骨干的“表演專場”,改變那種小部分是陪襯,大部分是跑跑龍套、做做冷板凳的現象;改變傳統的田徑運動項目的考核方式和標準——考核的內容應簡單易行、具有典型性,并能合理反映出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關注個體差異,確保每一個學生從中受益——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田徑運動所帶來的樂趣;讓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愉快地發展;加倍愛護體育尖子,讓他們發展得更好,并為以后步入體育高等院校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在田徑教學中應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利用田徑運動的非競技性,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和生存與發展的能力打好基礎;利用田徑運動的競技性的競爭特點培養大學生的競爭和應變能力;還可以通過組織多種形式、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田徑競賽活動,鍛煉他們的組織才能、管理才能;并隨著班級間、年級間的競賽與交流,人際關系得到改善,豐富學習閱歷,進一步培養勇敢、進取、拼搏的優良品質以及豁達灑脫的良好氣質。使他們真正在運動參與上、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上達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大學生所相應的水平。
最后,在田徑教學中應該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即用少量課時進行基本技術教學,更多的時間是滿足他們參加田徑知識學習和實踐的愿望,自由組合進行田徑各項項目的教學比賽;還可放手讓他們根據意愿和興趣結合,組成課內外田徑俱樂部或鍛煉小組,學生自己決定組織的形式、自己選擇練習的伙伴,將課內學習和課后鍛煉結合起來,以利于滿足他們的興趣愛好、促進運動技能的提高。只有在教學比賽中,當他們發現了自己技不如人時,他們就會主動向你請教,這時候就會把田徑教學中的“要我學”的煩惱變成了“我要學”的動力。
大力發展體育事業,全面提高中華民族的體質與健康水平是當前我國的一件大事。1995年,國務院頒布了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人民群眾的體育意識有了進一步的增強,群眾性的全民健身熱潮正在中華大地上一浪高過一浪,田徑運動以其自身特有的優勢,必將在全民健身活動中占據首要地位。
目前,我們的國家還不是很富裕,特別是部分不發達地區缺少正規的訓練和比賽場館,設施缺乏。在這些地區,大部分運動項目如果缺少最基本的器材和場地,就無法開展。如:參加排球運動鍛煉最少應該有一個球,參加乒乓球運動要有球、球拍、球臺。在這種情況下,田徑運動鍛煉在簡易條件下就可以開展的優勢顯得尤為突出。例如:有一塊長30m的空地就可以進行25m往返跑、迎面接力跑、加速跑。在小路上能練長跑;在公園內可以散步;石塊可用來練投擲;有一個沙坑就能做跳躍練習;草原上的牧童跳越羊圈、柵欄進行“跨欄”比賽;遠洋艦上的官兵推擲炮彈殼;工廠的工人投擲鐵錘,進行“投擲”比賽等等。總之,可利用的場地,器材隨處可尋。正是這些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使田徑這項運動能夠在祖國的大疆南北,學校、機關、工廠、農村、部隊廣泛深入地開展起來。
參加田徑運動鍛煉和參加其它運動項目鍛煉一樣,能夠對有機體產生良好的影響,提高健康水平。同時,它還具有其它運動項目所沒有或不及的健身價值。
(1)田徑運動鍛煉能提高人的基本活動能力,以及人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抗病力。
走、跑、跳、投等活動是人們日常生活、生產勞動、保衛祖國所需要的基本活動能力。經常參加走、跑、跳、投的練習可以鞏固人的基本活動能力,加快完成日常生活中各種任務的速度,提高勞動生產的效率。生活中我們常見的“飛毛腿”、“大力士”,都是堅持跑步和力量練習的結果。另外,由于田徑運動多在戶外進行,因此在從事田徑運動鍛煉過程中,能使人體更多地受到空氣、日光等自然力的鍛煉,從而提高人體體溫的調節能力,增強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譬如,經常參加晨跑鍛煉的人就不易患感冒,抵抗力強。由于田徑運動鍛煉對于抵抗疾病,增進健康有明顯效果,受到千百萬人的重視,特別是跑步活動逐漸風行;美國、德國、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掀起了“長跑熱”。而一些在室內進行的運動項目如:體操、乒乓球、羽毛球等則可能達不到上述健身效果。
(2)參加田徑運動鍛煉能全面發展身體素質。
身體素質的好壞是體質強弱的標志之一,它是人體各器官系統機能能力在肌肉工作中的綜合反映。由于田徑運動項目多,各個項目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因此,參加田徑運動鍛煉能全面發展人的身體素質。例如:參加短跑鍛煉能發展速度,下肢爆發力,靈敏性,協調性等身體素質;參加跳躍項目鍛煉能發展彈跳力,增強腿部力量,提高靈敏性和協調性。參加投擲項目的鍛煉可以有效發展人體四肢和軀干的力量以及速度、靈敏和協調等身體素質。而某些運動項目發展身體素質往往具有單一性和傾向性。
(3)田徑運動鍛煉能促進兒童和青少年身體形態正常發展。
全民健身運動的重點對象是青少年兒童。青少年兒童參加田徑運動鍛煉,能加速血液循環,增加對骨骼和肌肉的血液供應,使骨骼和肌肉獲得比平時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同時田徑運動的走、跑、跳、投等動作還能對骨骼和肌肉的生長產生全面、良好的機械刺激。這樣就為造骨過程和肌肉生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促進了兒童和青少年身體朝著完美的方向發展。經常參加田徑運動鍛煉的青少年兒童身高、體重、胸圍的發育指標均超過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同年齡組少兒。
總之,經常系統、科學地參加田徑運動鍛煉,能夠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協調神經系統與運動器官之間的聯系,提高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及其他內臟器官的機能;能全面發展力量、速度、耐力、靈巧、協調等身體素質,促進正常的生長發育,增進健康水平;還能使走、跑、跳、投的技能更趨合理有效,從而保持和提高人體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適應能力;并可延緩人的衰老過程。因此,田徑運動不僅是各級各類學校體育課規定的主要內容,也是我國現行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規定的鍛煉和測驗項目,并且越來越被廣大群眾選作日常鍛煉的運動項目。同時,其他各項運動也把田徑運動作為身體全面發展的有效訓練手段。
綜上所述,現在湖北省內各高校田徑教學“冷現象”亟待解決,這就需要學校和教師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來緩解或者改善這種現狀,讓田徑運動在高校教學中大放異彩。田徑運動是一項健身價值高,同時簡單、易行、省時、省力、省錢便于廣泛開展的運動。它必定能在全民健身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當代大學生塑造強健的體魄,為學生奠定良好的學習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