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功(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株洲 412006)
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部分,是培養大量復合型人才的主要場所。體育教學在高職高專院校中占據著一定比例,肩負著塑造健康體魄的責任。就目前來看,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在體育課程教學實施中還存在諸多問題,若不及時改善便會影響高職高專院校的發展,筆者將分別從:分層教學模式研究、高職高專院校體育課程教學現狀、高職高專院校體育課程中分層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于分層教學模式的研究最初起源于孔子中的 “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是以班級授課制為主,對學生個體差異性加以考慮,根據學生的層次水平來實施針對性指導,從而推動學生充分發展。在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興趣、愛好的了解,根據不同教學內容來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期學生在原本基礎上取得進步。
在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個性,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穩定發展,受到學生生活背景、年齡層次等因素的影響,在體育方面展現出的潛能存在較大差異,對學生本身個性會產生很重要影響,通過體育教學培育學生個性,借助后天因素的培養,促使學生形成向上的、積極的個性,從而增強學生未來競爭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就目前來看,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在體育教學中依然采取傳統教學手段,實施一刀切的模式,未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特點。一些身體素質差的學生無法完成難度大的技術動作,長此以往學生的積極性難以提高,無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將分層教學運用到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個體發展及素質水平的提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在體育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模式中可促進學生素質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在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對學生個性差異予以了重視,進一步克服了傳統體育教學中兩極分化的問題,這對于職業院校素質教育的落實奠定了重要基礎。基于新課程改革之下,教師應對學生個性差異加以注意,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不斷強調,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提高體育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分層教學可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得,在體育教學中根據學生差異將其分為不同班級來開展教學,并根據教材、大綱要求對不同層次學生教學目標進行設計,并給予其不同的輔導手段,使學生按照不同的學習難度、學習進度來開展教學,使不同層次學生的矛盾得到有效解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體育教學效率。
分層教學模式的運用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桎梏,使傳統的授課方式及教學手段得到了創新改革,使以人為本宗旨得以凸顯,確保課堂教學的個性化與個別化,以此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發展與興趣特點,從本質上來說,分層教學以學生技術水平與知識水平為主,將其分成不同的班級,對各自班級的學習目標進行設定,以此形成一個具有競爭性的平臺,使各層次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激發。
綜上筆者對分層教學模式定義及實施的必要性進行了闡述,就目前來看,高職高專院校在體育課程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教學內容時代感欠缺、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教學模式過于單一,筆者將從這些方面展開闡述。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體育課程在初中教學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教師應當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轉變體育教學理念與方式,根據學生在體育方面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豐富體育鍛煉活動。經研究發現,我國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在體育教學中通常會采取普通高校、中專院校的體育教材,這一點不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好的教材讓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提升和發展,因此學校和教師,要努力的完善體育教學教材,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教學措施,以此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和職業能力。另外原本教材內容相對繁瑣,時代感、針對性相對匱乏,學生無法真正理解新課改的含義,無法為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有效支持。
我國高職高專院校教師大部分為中職教師擔任,教師在學歷結構、專業知識等方面均顯現出問題,關于這一問題高職高專院校進行了一番調整,例如,聘請了經驗豐富的運動員來兼職教師,然而這類教師缺乏專業的教學經驗與技能,導致體育教學效果難以實現。
從體育教學方法、內容及形式方面來看,我國大部分高職高專沿襲依然沿襲傳統教學方法,對“課程中心論”不斷強調,以此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從現階段來看,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在體育課程教學中還存在更多問題,為確保體育課程教學的有效實施,應充分利用分層教學的優勢,根據教學對象來分層次教學,合理設計教學目標、根據學生體能差異來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教學、對學生進行分層次講解運動技術和技能、采取分層次考核方法,詳情如下。
為確保職業院校體育課程的有效實施,高職高專院校應根據教學對象來設計教學目標,主要分為教學整體目標與課程階段性目標,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來確定教學目標,從而確保學生的學習目標有效實現。
基于分層次教學模式下,教師應根據學生接受能力與身體能力的差異,對教學目標有效細化,領悟能力強,體能好的學生的學習速度可以更快一些,學習的內容可以更多一點;相反,體能差,領悟能力弱的學生便可學得慢一些,學得少一點。為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不可揠苗助長,應遵照循序漸進相關原則讓學生慢慢進步,逐步接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在具體實施中,教師可對課程階段性目標進行設定,從內容理解考核入手,第一個層次為好,100%、第二個層次為中,80%、第三個層次為差,65%。從目標來分析,第一個層次學生更加嚴格,第二個層次與第三個層次則可將難度適當降低,為確保學生目標的實現,可采取“低起跑、中速跑、沖刺要搞好”等原則來開展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此外教師還應根據學生體能差異來實施教學分層教學,從學生體能差異可將其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為好,第二個層次為中,第三個層次為差。例如:在具體檢測中,可選擇男性1000米,女生800米來比較,同時增加測肺活量、臺階試驗、坐位體前屈等項目,總得分為500分,第一個層次得分為400分以上,第二個層次則為300-400分區間,第三個層次為300分以下。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分層次模式并非是固定不變,應根據具體情況來實施。
為了確保單向分類的有效推進,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教材內容等情況來安排分組教學,層次逐步調整,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在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啟發誘導,循序漸進方式,根據教學難點與重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對策,對講解順序精心設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互動,共同參與問題的研究與觀察,確保認知沖突的形成,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相關知識,使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
在體育教學中還應對學生體育技能加以強化,合理安排練習內容,控制練習難度,對不同層次學生科學對待。
在高職高專院校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殊性,利用高職高專院校生的性格特點來提高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因此,教師應當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主要以提高學生的熱情與興趣為主,利用活動等創新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在寓教于樂中完成相應的體育鍛煉。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則需要起到引導的作用;例如,在足球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相關足球比賽,讓對足球有興趣的學生分為兩組,互相進行比賽和練習。隨后讓其他的學生在一旁觀看足球比賽;這樣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足球水平,同時還能夠提高其他觀看比賽學生的對于足球的興趣。通過提高學生的足球興趣,能夠使學生在沒有體育課的情況下,也能夠利用課余時間自發進行足球等體育運動。
此外高職高專院校還需在學校的體育教學改革中建立、完善符合學校自身教學特征的教學考核體系——分層次考核方法。
由于體育教學課程的考核體系是保障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健康發展,因此在完善考核體系的過程中,首先應明確院校體育教學的培養目標。目前,部分體育教師尚未意識到教學考核具有的重要意義,依舊將體育技能、學生素養統一為考核的標準,往往忽視了學生存在的個性差異,而這些個性差異會對學生在體育課程的綜合能力產生一定的影響。故而,在學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完善體育教學的課程考核體系,應將學生的綜合能力納入考慮的范圍,制定一套較為靈活的考核體系,彰顯教學考核的公平性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除此之外,體育教師通過考核學生的成績以外,還應將學生的自評、互評環節添加,以多個視角來完成體育教學的考核,以免單一的考核模式對學生發展產生局限性。
綜上所述,在發展學生個性化特征的過程中,教師應綜合考慮體育教學目標、學生個性特征等方面的內容,不斷創新課內外體育活動的開展途徑,引導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樹立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樹立起“終身體育”的意識,增強自身體育素養,用自身魅力影響、感染學生,深入挖掘學生在體育學習方面的潛能,拓展學生個性化興趣,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