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雅文
2017年春季學期,我校共開設了26個社團,我與覃老師一起擔任“巧手拼盤”社團的指導老師。我們這個社團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對水果外形、顏色、味道等特點的觀察與思考,拼搭出營養價值高、外觀美觀的水果盤,讓學生初步掌握水果拼盤的造型藝術及水果的合理搭配思想,提高家務能力以及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在社團開課第三周,班上轉來了一個挺精神的小個子男生。幾周觀察下來,我發現他通常不會按照老師的要求帶來相應的拼盤材料,并且幾乎從不參與我們的課堂活動,老師講課時他會隨意起身東張西望,學生活動時他會無端地去干擾別的同學拼盤……在多次提醒無效后,我們單獨找他進行了談話。我們一次次苦口婆心,每一次他都答應得好好的,但每一次課上他都會照例無所事事或調皮搗亂。
有一次課上,我們微調了教學模式:由原來的教師引導學生一步步拼出規定的作品,改為以小組為單位一起構思作品樣式,再分工合作完成拼盤作品。沒想到這次調整竟讓我們有了意外發現。所有的學生對于小組合作都表現得特別積極,每個人都很用心地完成自己所負責的拼盤手工,連從不參與課堂活動的他也像是換了一個人,積極地參與了進來。我忍不住好奇地問他:“你不是不喜歡我們的拼盤課嗎?為什么這一次就突然感興趣了?”他一邊繼續著手上的工作一邊說:“因為這一次我可以用這些材料拼出和別人不一樣的圖案啊!”看著他燦爛的笑臉,想著所有學生在這堂課上釋放出的更多熱情,我終于后知后覺地發現:不是某些學生本性調皮搗蛋不愛學習,而是我們老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缺乏創意,用一個固定模式上課而從不考慮學生會“審美疲勞”;我們還總是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創造創新,打著“幫助”的旗號事事鋪墊……
此后,我與覃老師開始更加認真地設計我們的每一節課,開始把引導學生形成團隊意識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作為我們重要的教學目標。我們讓學生學會分工合作,秀出各自的特長與優勢;我們用小組競賽的方式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創意構思,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美的能力……感謝這個“異類”小男生的出現,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老師把課堂交還給學生,勇敢地退、適時地進,方能讓我們的學生更加愛思考、會創造。
(責編 白聰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