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鑒于我國在核準《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時并沒有就適用于香港特區作出任何肯定性的聲明,導致司法界和學術界對該公約是否適用于香港產生了爭議。本文從爭議產生的邏輯出發,基于公約規則的解釋,闡述了兩種觀點的理論依據,在此基礎上論證了我國通過后續聲明的方式明確該公約就香港特區的適用的可行性。
關鍵詞:《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締約國;領土單位;香港特區
中圖分類號:D9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32-0194-02
作者簡介:陳友春(1976-),男,廣東汕尾人,國際法法學博士,北京市君澤君(深圳)律師事務所,律師。
1980年的《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以下簡稱“CISG”),是由聯合國制定的為了統一協調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法律關系的國際性公約。CISG在1988年1月1日開始生效,至2018年6月,CISG已經在全球89個國家生效,在調整各國的國際貨物買賣關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為使國際貨物交易具有確定性并降低交易成本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我國于1986年12月1日向聯合國秘書長遞交了正式核準書,因此CISG從其生效之日起在我國生效。由于我國在遞交核準書時僅對該公約作了兩項保留,并沒有對其他事項進行保留和聲明,尤其是在多個領土單位及多個法律制度的適用問題。①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區回歸以后根據“一國兩制”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以下簡稱“《基本法》”)的規定繼續施行普通法的法律制度,關于CISG是否適用于香港的問題多次在香港司法界和學術界有探討,不過大多傾向于CISG不適用于香港的意見。②甚至,聯合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秘書處在第二屆亞太司法峰會上也表示CISG不適用于香港。③雖然如此,由于我國在遞交核準書時所做的保留及聲明并無明確的排除香港特區的適用問題,依然有必要根據CISG的規則探討香港特區在CISG的地位。一、CISG是否適用于香港特區的爭論產生
香港特區在1997年7月1日中國恢復行使主權之前采用英國的法律,雖然大多數普通法系國家都加入了CISG,而英國一直都不是CISG的締約國,因此香港特區在回歸之前一直都不適用CISG。
我國作為締約國,CISG從1988年生效日就開始適用于我國。香港特區在1997年回歸之后,在“一國兩制”的安排下是CISG第93條第(1)款所定義下我國的一個領土單位,香港特區雖然實施與內地不同的普通法法律制度,但理論上CISG應該在其回歸后自動適用于香港特區。
由此推導,才有了關于CISG是否適用于香港特區的探討基礎。
二、特定領土單位在CISG的適用規則及香港特區的現狀
首先,CISG第93條第(1)款規定若締約國有兩個或以上的領土單位,締約國可以在簽署、批準、接受或加入時宣布CISG擴展至適用于其全部或部分領土單位。書面聲明必須正式提交給聯合國秘書長,并應明確說明CISG擴展至適用的所屬領土單位。這個條款還有一個前提就是根據該締約國的想法規定,各領土單位對該公約所規定的事項適用不同的法律制度,而香港特區就是符合這個條款的所謂適用不同法律制度的領土單位。
但是,我國在核準CISG時并沒有根據第93條第(1)款的規定就香港特區作出任何適用聲明,因為我國在核準CISG時尚未對香港特區恢復行使主權,法理上不能作出如此的聲明。
其次,我國政府在1997年對香港特區恢復行使主權時,向聯合國秘書長發出了書面通知,其中載有兩份條約清單,第一份清單確定了我國已經加入并明確適用于香港特區的條約(包括《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④但是,從1988年開始在我國生效的CISG不在這份清單之中,這個也正是許多學者認為CISG必然不適用于香港特區的法律根據。
最后,依據CISG第6條的規定,CISG不適用的情況必須清楚、明確和肯定的予以明示。不過,我國在1986年向聯合國秘書長遞交CISG的核準書時沒有作出相關聲明,也未在1997年對香港特區恢復行使主權時就是否適用于香港特區作出聲明,更沒有根據第93條第(1)款排除適用于香港作出后續聲明。換言之,對不同領土單位的適用問題保持沉默并不能排除CISG的適用性。況且,依據第93條第(4)款的規定,如果締約國沒有按照第(1)款作出聲明,則CISG應該適用于該締約國的所有領土單位。因此,CISG適用于香港特區并沒有被我國的聲明肯定的排除。
三、我國政府聲明CISG適用于香港特區的可行性
首先,香港特區作為亞洲乃至世界的重要貿易自由港,雖然施行的普通法法律制度在調整國際貨物買賣方面已經有完善的體系,CISG與普通法的原則有許多相似之處也存在一些差異,但是CISG一直被視為是將當今世界不同司法管轄區的普通法原則和大陸法系民法思想相結合的國際法律混合體,其在使國際貨物買賣具有法律確定性并從而降低交易成本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香港特區適用CISG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其次,關于締約國就其適用領土單位的聲明問題,CISG第93條第(1)款使用的是“可”(英文版使用的是“May”)字,“可”字在該公約上應該理解為容許而非強制性義務。因此,締約國可以任何階段作出適用其特定領土單位的聲明,而不是必須在核準CISG的時刻作出聲明。況且,第93條第(1)款的最后一句也闡明締約國可以隨時提出另一項聲明來修改其之前所作出的聲明。因此,CISG的規則上是允許我國通過后續聲明的形式明確CISG在香港特區的適用性問題。
最后,為了解決CISG在香港特區適用性含糊不清的問題,我國政府可以根據《基本法》第153條的規定,在征詢香港特區政府的意見后,通過向聯合國秘書長提出后續通知將CISG擴展適用于香港特區。[注釋]
①目前有效的聲明僅為不受第1條第1款(b)項的約束,另外一項關于合同必須書面締結的保留已經撤銷.
②Navin G.Ahuja,Slience as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ISG,Hong Kong Lawyer,July 2018,Thomson Retuers.
③http: // uncitralrcap. org/ zh/ conference/ 2nd - uncitral - asia - pacific - judicial - summit - 4/.
④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的公約,在征詢香港特區政府的意見后,才適用于香港特區.[參考文獻]
[1]張玉卿.國際貨物買賣統一法.中國商務出版社,2009.10.
[2]高旭軍.<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適用評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10.
[3]單海玲.從國際私法角度看《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在我國的適用.政治與法律,2003(5).
[4]張為國.對中國與CISG有關聲明中若干理論問題的研究.國際經貿探索,2009.3.
[5]劉瑛.《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公約》解釋規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