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警官兵是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本文從武警官兵作為國家公民的角度入手,梳理出武警官兵日常需要遵守的相關法律。以及列舉了武警官兵需要做到遵守的相關法律要求。從而強化官兵法律意識,達到熟練掌握法律武器,自覺做學法用法的模范。
關鍵詞:法律武器;武警職權;權力
中圖分類號:E27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32-0274-01
作者簡介:趙楠楠,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軍事法。
一、武警官兵作為國家公民,必須遵守國家法律的規定
我國的法律既包括國家立法機關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憲法、刑法、兵役法、婚姻法等,也包括國家其他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中央軍委制定的條令條例及武警部隊制定的軍事規章具有法律效率,也屬于法律的范圍。我國目前已制定的法律大致可分為九種。
憲法。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規定國家所屬成員享受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1]比如受教育權,選舉權等。國家的機構的組成成員,國家的政治屬性和發展任務,以及經濟屬性。
刑法。刑法是我國打擊犯罪,保障人權的一部法律。它的根本目的是保衛國家的安全穩定,保障社會秩序的穩定,維護人民的安居樂業,從根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主義社會制度,保護國有財產,武警作為國家公民的一份子,同時也是打擊犯罪的主要力量,理應作為遵守刑法的模范帶頭人。
民法。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會見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法律的規范總稱。武警官兵在參與到民法法律關系時,應當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規律,按照平等的原則參與到民事活動中去。
婚姻法。婚姻法是調整婚姻關系和家庭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軍人因為其職業的特殊性,婚姻法對軍人的婚姻有特殊保護。但是,如果武警官兵違反婚姻法的相關規定,如軍人有重婚、家暴、賭博等行為,那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行政法。行政法是規定國家行政管理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武警官兵的任務中經常會有授權性任務,當武警官兵在擔負相關國家機關賦予的任務時,代表的是行政執法部門,如果有違規使用職權導致,行政相對人利益受損,也要承擔相關責任。
訴訟法。訴訟就是“打官司”。訴訟法是規定處理案件程序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訴訟法它們分別是打“刑事官司”、“民事官司”和“行政官司”程序的法律依據。隨著武警官兵參與社會事務增多,不可避免的,訴訟也會增加。這要求我們要遵守訴訟法的規定來維權。
武警法。武警法規定了武警官兵不僅規定了武警的性質和地位同時也規定了在遂行任務中行為準則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武警法就是武警官兵的行為準則,武警法是武警職權的規定,既是賦權法也是控權法。
二、武警官兵要做遵守憲法,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在我國法律中,憲法是根本大法,是國家的總章程。憲法與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大”、“最高”、“最嚴”三個鮮明的特點:從內容上看,憲法規定的是國家生活中最重大的問題。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基本方針和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是指制定比較完備的法律以供遵循。這是法律可以執行的重要前提。
有法必依。法律不是空洞的條文,執法者比如以法律為標準,堅持有法必依必須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執法必嚴。武警官兵代表國家執行法律,一定要嚴格按照法律的要求和標準,不能徇私枉法,以權謀私。
違法必究。是指一切公民,不分家庭出身、宗教信仰、職位高低、財產狀況,只要違了法、犯了罪,一律應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決不允許凌駕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的存在。
這四者之間是相互關聯,相輔相成的一個完整的統一體。
三、武警官兵學法用法是武警部隊執行任務的特殊需要
武警部隊作為一支執法護法的部隊,學法用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從任務的性質來講,武警部隊是一支內衛武裝力量,是一支執法護法的部隊。我們肩負著保衛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的神圣使命,是國家以法律的名義賦予的;我們擔負的執勤和處突任務,也都是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去完成的。[2]
做黨和人民忠誠衛士,必須具備良好的法律素質。這既是武警部隊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也是武警部隊自身的許多特點所要求的。
四、武警官兵強化法律意識,自覺學法用法
掌握法律武器對于武警部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每個同志都應努力強化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質,自覺依法辦事,用實際行動做學法、守法、護法的模范。
勇于護法,堅決同違法違紀行為作斗爭。維護法律尊嚴,依法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不僅是執法機關和人員的事,也是每個公民的權利和責任。
我們武警戰士不僅享有全體公民都具有的監督法律實施的權利,而且直接擔負著執法護法的任務,更要帶頭同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不論在任何艱難危險的情況下,都應忠誠履行保衛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的神圣職責,忠于職守,不辱使命。當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到危害時,要挺身而出,勇敢地制止犯罪。[參考文獻]
[1]淺談新時期部隊基層新兵管理的方法.百度文庫.
[2]《軍人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M].國防大學出版社,第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