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是當前世界上為數不多還保留著死刑的國家。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廢除死刑,國內無論是在法理的實務或理論界,包括社會各界均非常關注中國死刑制度的具體適用度。為了能更好適應社會的發展,必須要以國際接軌作為目標,對死刑改革的刑事政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死刑;改革;政策
中圖分類號:D9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32-0280-01
作者簡介:余菲(1994-),男,漢族,云南保山人,西南石油大學文法學院法學系,本科,研究方向:法學。
一、我國目前死刑制度的改革背景
一直以來我國對死刑的態度是保留,但要嚴格控制的政策。早在2006年底,我國發布了統一行使死刑案件核準權有關問題的相關決定,并于2007年初回收死刑的復核權,這次是重大的改革。從國際角度分析,嚴格限制死刑適用是必然,并且要穩步地推進死刑廢除制度。早在1863年,委內瑞拉創先廢除了死刑,世界性的這一項活動一直在開展,并且越來越多的國家用實際證明廢除死刑。2012年,根據Amnesty International,即國際特教組織的統計,當前世界共有140個國家廢除或不使用死刑,仍使用死刑的國家目前只有58個。二、我們國死刑改革所要面臨的問題(一)當前廢除死刑的條件不成熟
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在經濟大力發展的前提下,不斷增強,但從全局方面分析,我國仍屬于發展中國家,而且是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但無論是文明程度或物質等,均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較。(二)民意基礎不具備
2007年,有關部門專門對是否廢除死刑開展了民意調查,支持死刑的占57%以上,而反對的只有14%。78%的民眾認為,死刑存在的目的在于“殺人償命”這種傳統的思想在民眾的意識中生根發芽,成為主要社會心理的問題,對于死刑的廢除也起到了強烈的阻止作用。而認為死刑可以恢復社會清靜,或是給被害人家屬一個說法的分別占48%、66%。而認為死刑可恐嚇著犯罪的占有58%,認為死刑才可確保罪犯不會再犯罪的占到46%。實際上,很多民眾的見識不足,所考慮的問題也不全面,例如死刑有可能會造成“殺一個是死,殺兩個也是死”的最大問題,很多罪犯會出現“破罐破摔”的心態,導致更嚴重的問題出現。(三)廢除死刑不具備相應的治安形勢
當前,我們國家處在社會的轉型期,伴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的不斷變遷、利益的分化等,社會矛盾有被激化的現象,犯罪率也在不斷上升,有的地方暴力犯罪、黑社會性質犯罪也比較嚴重,這對于國家的社會穩定及發展不利。在這樣的情況下廢除死刑,會讓累犯在犯罪時更加肆無忌憚,社會治安的形勢也會進一步惡化。三、當前我國死刑改革刑事政策
(一)當前國內死刑制度立法改革
1997年,國內對刑法開展了全方位的修訂,由于我們國家的死刑制度立法改革也就此開始了。在這之前刑法規定死刑罪名數量非常高達到了72種。從這時起,我們國家立法機型加大對于死刑的限制,在刑法分則中,對一部分犯罪死刑開展調整,將數量降低至68種。我國的刑法修正案第八次對死刑制度有了兩方面重大改革:第一是取消了13種經濟性的非暴力犯罪死刑;第二是滿七十五周歲的老年人犯罪死刑被取消。從這里可看出,立法機關對于死刑改革的不斷深入。(二)當前我們國家死刑制度司法改革
在實體法這一方面,中國刑法的第四十八條規定了死刑只適用在罪行以及嚴重犯罪的分子,我們國家最高司法的機關先后出臺了系列的司法文件,并且還嚴格限制死刑的適用條件。最高人民法院在199年發布了關于農村維護穩定刑事審判的工作會議紀要,對故意傷害罪適用死刑具體也做出了很多標準、需求。2010年還頒布了關于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的文件,對于死刑的控制要依法嚴格執行,對其裁判更是要有統一的標準作為核心,對于死刑的運用是少用、慎用,只適用極為少數的、嚴重的、社會影響極其惡劣的犯罪人員。
由程序及流程方面分析,我們國家對于死刑控制也從以下三點加大了規范的力度:
第四,對于死刑案件的核準程序要嚴格執行,將死刑的復核權交到最高人民法院進行處理,其他法院不具備這一權力。
第五,對于死刑案件的二審審理流程及程序要嚴格執行,不可草率從事,也不可對其不重視。
第六,死刑所適用的證據標準也需要嚴格執行。四、結語
綜上,我們國家當前階段需要徹底的廢除死刑是不切實際的。加大民間方面的引導,并且慢慢限制、減少死刑,這是我們國家當前發展的需求,也是死刑國際發展形勢的需求。伴隨著我們國家物質及精神文明的發展和人權意識的提升,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限制、減少,甚至是完全廢除死刑都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實施。[參考文獻]
[1]趙秉志,商浩文.論死刑改革視野下的終身監禁制度[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7(1):129-136.
[2]王勇.中國死刑立法改革的過程敘事及其突圍[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4):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