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杰
(達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四川 達州 635000)
手術過程中使用麻醉是一種必然選擇,但是使用麻醉會導致患者術后出現認知功能障礙,使患者的精神功能出現異常,這在老年患者中更為常見[1]。我院以老年骨科患者患者共109例為研究對象,探討全身麻醉和腰-硬聯合麻醉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的對象均為2016年5月~2017年5月來我院就診的老年骨科患者共109例,采用數字隨機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患者54例,其中女22例,男32例,年齡55~81歲,平均(64.5±2.4)歲;其中人工關節置換術的有25例,股骨骨折切復內固定手術39例。研究組55例,女22例,男33例,年齡56~82歲,平均(65.1±2.6)歲;其中人工關節置換術的有26例,股骨骨折切復內固定手術39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手術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均在麻醉前半小時肌內注射阿托品0.5 mg,靜脈滴注乳酸林格液。對照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依次靜脈注射0.04 mg/kg的咪達唑侖、5 μg/kg的芬太尼、0.3 mg/kg的依托咪酯和1 mg/kg的維庫溴銨,3 min后行氣管插管。研究組患者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患者平臥位,在L1~2硬膜外穿刺置管,麻醉平面給予3 ml的2%利多卡因和2 ml的0.375%羅哌卡因。

2.1兩組術后短期內認知功能評分比較:兩組患者麻醉后的認知功能評分均呈現先降低后升高的情況,在麻醉后24 h研究組的認知功能評分為(27.24±0.56)分,比對照組的更低,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6 h、12 h和72 h拉滾阻的認知功能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兩組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比較:研究組術后6 h、術后12 h、術后24 h以及術后72 h的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分別為5.45%、7.27%、10.91%和3.64%,其中術后6 h和術后12 h的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明顯比對照組的更低,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4 h以后兩組的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兩組患者術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比較[例(%)]
認知功能障礙是指患者術后發生認知能力變化、社交能力變化和人格變化等,老年骨科患者由于年齡大,術后出現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的概率更大,常常表現為記憶受損、焦慮和精神錯亂等,是老年人術后的常見并發癥,會誘發老年癡呆癥[2-3]。因此,對于老年手術患者,臨床中一定要合理選擇麻醉方式和麻醉藥物。研究表明[4],術后認知功能障礙和手術過程中的創傷、年齡、疾病種類、麻醉藥物、麻醉方式等因素有關。近年來有大量的醫學研究表明,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患者術后發生認知功能障礙的概率更低[5]。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麻醉后的認知功能評分均呈現先降低后升高的情況,在麻醉后24 h研究組的認知功能評分為(27.24±0.56)分,比對照組的更低,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6 h、12 h和72 h拉滾阻的認知功能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6 h和術后12 h的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明顯比對照組的更低,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4 h以后兩組的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與相關的研究報道數據吻合[6]。說明全身麻醉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的認知功能影響比腰-硬聯合麻醉更大。
綜上所述,腰-硬聯合麻醉方式和全身麻醉方式相比,其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的認知功能影響更小,因此可以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1] 楊紅艷.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14(21):82.
[2] 文春艷,鄧一午.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作用評價[J].中國醫學工程,2014,52(4):38.
[3] 蘇建軍,包月群.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臨床觀察[J].甘肅醫藥,2014,33(2):101.
[4] 盛絢宇.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J].臨床骨科雜志,2013,16(3):329.
[5] 張 靜,毛安瓊.施行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4,17(8):154.
[6] 蔡偉華,張良清,李志藝.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短期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2013,33(12):2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