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潔,郭 艷,陳 晶,辛 麗, 張曉星,張俊玲
(1.華北理工大學臨床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2.華北理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3.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河北 唐山 063000)
皰疹性咽峽炎及手足口病均為兒童常見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臨床上以柯薩奇A組16型(coxA16)及腸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為主。近年來發病率呈現上升的趨勢,特別是手足口病重癥病例逐漸增多,已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重視[1]。皰疹性咽峽炎患兒有較高幾率發展為手足口病,為后續治療增加難度,因此觀察患兒早期免疫功能變化對于及早預防及治療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1一般資料:選取唐山市婦幼保健院2016年5月~9月早期診斷為皰疹性咽峽炎并收住院的患兒共80例,發病時間均在2 d以內。之后按患兒病情轉歸不同分為三組:A組為單純皰疹性咽峽炎組,共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齡20 ~27個月,平均(20.3±4.5)個月。B組為皰疹性咽峽炎發展為手足口病組,共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齡16 ~28個月,平均(22.0±6.0)個月;C組為皰疹性咽峽炎發展為重癥手足口病組,共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齡12~20個月,平均(15.5±6.3)個月。皰疹性咽峽炎患兒診斷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診斷標準[1]。手足口病及重癥手足口病患兒診斷均符合2010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頒發的《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
1.2研究方法:患兒入院后征得患兒家屬同意,第2天晨起即抽取靜脈血,送檢血常規檢驗白細胞計數及其分類,同時檢驗免疫球蛋白定量。采用流式細胞儀分析外周血T細胞亞群變化,Epicsxl型流式細胞儀及試劑均有美國Beckman Coulter公司生產。采用ELISA法測定IL-6、IL-10,試劑盒由美國安迪公司生產。

2.1三組患兒白細胞計數及其分類比較:三組患兒白細胞計數和分類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組別例數WBC(109/L)LYM(109/L)NEU(109/L)MON(109/L)A組36601±055290±080405±02418±023B組24807±322307±037643±05523±023C組20820±065396±034843±09632±082F值211181088185P值012017041018
2.2三組患兒免疫球蛋白IgG、lgA、lgM比較:皰疹性咽峽炎發展為手足口病組及重癥手足口病組患兒免疫球蛋白定量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三組患兒外周血IL- 6、IL-10水平的檢測:皰疹性咽峽炎發展為手足口病組及重癥手足口病組患兒外周血IL- 6、IL-10水平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組別例數CD+3CD+4CD+8A組367707±8474983±7123338±510B組246504±6024048±8542650±645C組205815±5423855±6782302±706F值393385436P值002001001


組別例數IL-6IL-10A組361802±6091045±412B組244325±4506035±728C組204836±5396725±532F值15321832P值001001
皰疹性咽峽炎及手足口病初期臨床表現相近,鑒別困難,多依據典型的手、足及肛周等典型皮疹確診。手足口病患兒病情多較皰疹性咽峽炎患兒病情重,而部分重癥手足口病例,可能自始至終均無手足部典型皮疹出現[2-3],因此臨床上常常會將早期手足口病患兒誤診為皰疹性咽峽炎或其他出疹性疾病,最終延誤診治,導致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死亡[4-5]。上述兩種疾病均為病毒感染性疾病,機體感染病毒后均可引起免疫系統的功能變化。有研究顯示,免疫功能的變化可能與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相關[6],因此研究早期機體免疫功能的改變可能有助于我們及早鑒別兩種疾病。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806.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2年版)
[3] 蔡志琴.手足口病21例誤診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1,1(1).
[4] 韓立秀,孫寶霞,鄭昌煉.手足口病早期病情分析及預后評估[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 ,2011,2(14):466.
[5] Lin YW,Chang KC,Kao CM,et al.Lymphocyte and antibody responses reduce enterovirus 71 lethality in mice by decreasing tissue vitral loads[J].J Virol,2009,83(13):6477.
[6] 趙愛芹,李 堂,孫淑蘭.皰疹性咽峽炎患兒T細胞亞群和免疫球蛋白變化[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13):21.
[7] 農少云,梁娟英,揚曉泉.手足口病患兒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及免疫球蛋白檢測的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9(11):1287.
[8] 劉亞敏,李 穎,任 彥.不同病原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兒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分析[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12,5(3):175.
[9] 付 丹,李成榮,何顏霞,等.腸道病7l型感染患兒免疫功能探討[J].中華兒科雜志,2008,47(11):829.
[10] Osuchowski MF,Welch K,Siddiqui J,et al.Circulating cytokine/inhibitor profiles reshap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IRS,CARS continuum in sepsis and predict mortality[J].J Immunol,2006,177(3):1967.
[11] Chatterjee P,Chiasson VL,Bounds KR,et al.Regulation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terleukin-4 and interleukin-10 during pregnancy[J].Front Immunol,201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