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芳,谷春會
[1.赤峰學院附屬醫院(紅山院區)婦產科,內蒙古 赤峰 024000;2.內蒙古民族大學臨床醫院、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婦產科,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0]
卵巢腫瘤是婦科領域常見腫瘤,其發病率與卵巢功能呈正相關,絕經后婦女罹患卵巢腫瘤的幾率更低,但惡性腫瘤發病率卻隨之上升[1]。卵巢位于盆腔隱匿位置,卵巢腫瘤多無典型的臨床癥狀,絕經后婦女卵巢萎縮,婦科檢查常無法觸及,發生腫瘤時常會延誤診斷和治療時機[2]。尤其是在基層醫院,醫務工作者缺乏對絕經后卵巢腫瘤認識和處理經驗,不利于卵巢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本文回顧性的分析了呼倫貝爾地區的160例絕經后卵巢腫瘤患者的詳細臨床資料并得出結論,希望能為我市卵巢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帶來幫助。
1.1一般資料:2008年1月~2016年1月在呼倫貝爾市人民醫院婦科收治的絕經后卵巢腫瘤患者160例,其年齡47~81歲,平均(58.36±5.28)歲,絕經時間1~34年,平均(9.56±4.36)年。160例均行手術治療并經病理檢查證實:良性123例,交界性5例,惡性32例。每例卵巢腫瘤患者術前均常規行B超和血清CAl25檢查,B超檢查見乳頭為囊實改變,CAl25≥35 U/ml定義為陽性。
1.2病例資料:160例患者的主要就診原因如下:以腹脹、腹痛發病的84例,腹部包塊就診的16例,無癥狀體檢發現的34例,陰道流血8例,尿頻等其他癥狀起病的18例。術后病理診斷黏液性腫瘤17例,漿液性腫瘤85例,子宮內膜樣腫瘤7例,生殖細胞腫瘤23例(包括2例成熟性畸胎瘤惡變),性索間質腫瘤10例,炎性包塊4例,輸卵管系膜囊腫3例,卵巢冠囊腫6例,輸卵管癌2例,腹膜癌2例,轉移癌1例。
1.3手術方式:惡性腫瘤及交界性腫瘤患者均在我院和外院行全面分期手術或腫瘤細胞減滅術,術后根據具體情況部分患者行TP或DP方案化療。良性腫瘤患者的術式有全子宮加雙附件切除術、患側附件切除術、雙側附件切除術及卵巢腫物剝除術等。

2.1絕經后卵巢腫瘤的臨床癥狀:查閱160例絕經后卵巢腫瘤患者病歷資料,其中以腹脹、腹痛發病的84例,腹部包塊就診的16例,無癥狀體檢發現的34例,陰道流血8例,其他18例,主要為腰痛、尿頻尿急、陰道排液、消瘦等。
2.2絕經后卵巢腫瘤組織學分布: 絕經后卵巢腫瘤患者以良性腫瘤為主,共123例,交界性腫瘤5例,惡性腫瘤32例。病理組織類型黏液性腫瘤17例,漿液性腫瘤85例,子宮內膜樣腫瘤7例,生殖細胞腫瘤23例(包括2例成熟性畸胎瘤惡變),性索間質腫瘤10例,炎性包塊4例,輸卵管系膜囊腫3例,卵巢冠囊腫6例,輸卵管癌2例,腹膜癌2例,轉移癌1例。見表1。
2.3不同年齡組織學類型分布情況:160例中交界性及惡性腫瘤37例,交界性腫瘤5例,惡性腫瘤32例,1例為轉移癌,2例為成熟性畸胎瘤惡變,24例為原發卵巢癌,其年齡分布詳見表2,通過χ2檢驗,χ2值為4.5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檢驗結果是有統計學意義的,即絕經后婦女隨著年齡的增加,所患卵巢腫瘤惡性可能性大。
2.4絕經時間與卵巢惡性腫瘤發生的關系:將絕經時間以10年為間隔分為三組,三組間良性、惡性腫瘤的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5腫瘤質地與惡性腫瘤發生的關系:123例良性腫瘤中67例為囊性改變,42例為囊實性,14例為實性;而37例交界性及惡性腫瘤組中囊性8例,囊實性28例,實性4例。通過χ2檢驗,三組超聲下腫瘤的質地與腫瘤的性質比較,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即與囊性相比,囊實性和實性者為卵巢交界性及惡性的可能性較大。
表1絕經后卵巢腫瘤組織學分布(例)

病理類型良性交界性惡性總計上皮性腫瘤漿液性6251885黏液性110617生殖細胞腫瘤畸胎瘤210223性索間質腫瘤顆粒細胞瘤1012卵泡膜-纖維瘤8008轉移性腫瘤結腸癌轉移0011其他炎性包塊4004卵巢冠囊腫6006輸卵管系膜囊腫3003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7007輸卵管癌0022腹膜癌0022總計123532160
表2不同年齡組織學類型分布[例(%)]

組別(歲)良性腫瘤交界性腫瘤惡性腫瘤χ2值P值<503(75)01(25)4567<00550~5985(85)2(2)13(13)60~6924(5854)2(488)15(3658)≥7011(7333)1(667)3(20)
表3絕經時間與卵巢惡性腫瘤發生率比較[例(%)]

絕經年限(年)良性交界性及惡性χ2值P值<1079(8229)17(1771)3748>00510~2031(7209)12(2791)>2013(6190)8(3810)
表4腫瘤質地與惡性腫瘤發生關系比較[例(%)]

腫瘤質地良性交界及惡性χ2值P值囊性67(9296)5(704)16883<005囊實性42(6000)28(4000)實性14(7778)4(2222)
2.6123例良性腫瘤中CA125<35 U/ml者109例,CA125>35 U/ml者14例;而37例交界性及惡性腫瘤中CA125<35 U/ml者8例,CA125>35 U/ml者29例。通過χ2檢驗,CA125陰性與陽性與腫瘤的性質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即CA125陽性者為卵巢交界性及惡性的可能性較大。
表5CA125與惡性腫瘤發生關系[例(%)]

CA125(U/ml)良性交界及惡性χ2值P值<35109(9316)8(684)64964<005>3514(3256)29(6744)
3.1絕經后卵巢腫瘤的特點:卵巢組織成分復雜,導致卵巢腫瘤的高發性,但由于卵巢腫瘤早期多無明顯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癥狀,故容易導致疾病的延誤診治[3]。交界性及惡性腫瘤患者就診時只有4例(9.7%)無臨床癥狀,無癥狀的患者往往是早期患者,所以重視絕經后婦女的定期婦科檢查有助于發現早期卵巢惡性腫瘤患者。本組資料中惡性腫瘤患者臨床表現為腹脹、絕經后不規則陰道出血,與良性腫瘤有顯著性差異(P<0.05)。患者出現以上臨床癥狀時應高度警惕卵巢惡性腫瘤發生的可能性[4]。國內哈春芳等報道50歲年齡組卵巢癌發病率最高[5]。本文對住院手術的125例絕經后卵巢腫瘤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表明,50歲組、60歲組、70歲組惡性卵巢腫瘤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文獻報道有一定差異,分析原因可能與病例數少有關,今日將進一步加大樣本量研究。研究提示對于絕經后婦女,一旦發現卵巢腫瘤,應高度警惕惡性腫瘤可能,不應長期隨訪,以免延誤手術時機,影響預后。
卵巢腫瘤的發生以上皮性腫瘤常見,絕經后卵巢惡性腫瘤的發生以漿液性囊腺癌最為常見。不論良性還是惡性卵巢腫瘤,其體腔上皮來源的腫瘤的發生率均比其他性質的腫瘤發生率高,在惡性卵巢腫瘤中漿液性囊腺癌發生率最高[6],Koonings等報道,隨年齡的增高,漿液性囊腺癌發生率有增高的傾向[7]。通過分析125例患者資料顯示,良性腫瘤患者以漿液性囊腺瘤為主;惡性腫瘤患者以60歲發病率最高,以漿液性囊腺癌為主,與文獻報道一致。
3.2預測絕經后卵巢腫瘤良性、惡性發生的相關指標:卵巢腫瘤因其特殊的盆腔位置和缺乏特異性臨床癥狀而不易早期發現和治療,導致其預后較其他腫瘤差。由于血清CAl25敏感性和特異性均較低,單獨應用對鑒別附件包塊的良性、惡性意義不大。聯合應用盆腔檢查、超聲波以及CAl25檢查對鑒別卵巢腫瘤的性質比任何單獨指標的特異性及敏感性都高,與文獻報道一致[8]。本資料采用超聲檢查卵巢腫瘤的大小和質地,結合腫瘤標記物CAl25和絕經年齡等因素,研究發現,良性、惡性腫瘤的發生與絕經年限無關;腫瘤直徑5~10 cm的患者惡性腫瘤發生率比小于5 cm的患者明顯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超可準確描述腫瘤的位置、大小和質地。血清CAl25是迄今在卵巢癌診斷及療效評價中研究最廣泛的腫瘤標志物。當血清CA 125>200 U/ml時,良性、惡性腫瘤有顯著差異,在37~200 U/ml之間有較多交叉,良性腫瘤多為內膜異位和炎性腫塊所導致CAl25升高。本組資料中有2例為囊實性占位且CAl25大于35 mmol/ml小于200 mmol/ml,臨床病理結果為炎性包塊。
3.3絕經后卵巢腫瘤的診斷和處理:關于絕經后卵巢腫瘤的診斷和處理方式國內外學者觀點不一。有國外學者認為,絕經后如果超聲發現單側單房囊腫,直徑<5 cm、無腹水、CA125值正常、無癥狀患者可嚴密隨訪[9]。國內有學者認為,絕經后婦科檢查觸到卵巢腫塊,應剖腹探查,決不猶豫;也有人認為盆腔腫塊>5 cm者,不論年齡大小都應手術探查。鑒于本資料中絕經后卵巢腫瘤惡性比例高,尤其是包塊5~10 cm惡性率更高,因此,建議絕經后婦女應加強保健意識,如發現附件區占位應及時行超聲檢查聯合CA125各項指標綜合評估,考慮為卵巢腫瘤可能時及早手術治療。腹腔鏡手術用于附件包塊治療,手術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微創特點符合手術的人性化要求,目前已被各級醫院廣泛認可。術中對于卵巢腫瘤操作,應盡量完整剝除囊腫,避免囊腫破裂使惡性腫瘤升級。取出標本可用標本袋,于袋內穿刺囊腫抽出囊液后取出[8]。筆者認為,對合并高危因素(如合并乳腺癌、直腸癌、胃癌等)或有家族卵巢癌病史患者,絕經后發現卵巢腫塊,若無手術禁忌,應盡早行手術探查,明確腫塊性質,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和解決患者顧慮的目的。
綜上所述,絕經后婦女應重視絕經后的婦科普查,一旦發現卵巢腫瘤,應盡快手術探查;對于絕經后出現腹脹、陰道出血等表現應及時就診,以免貽誤病情;超聲檢查腫瘤的大小、質地結合血清CAl25值對卵巢腫瘤的早期診斷和處理具有指導意義;腹腔鏡探查術同時行術中冰凍病理檢查可作為絕經后卵巢腫瘤首選手術方式。
[1] 任春花,周勤芬,欒加敏,等.絕經后婦女卵巢腫瘤的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22(2):1852.
[2] 豐有吉,沈 鏗.婦產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340-341.
[3] 陳 銳,李庭芳,董志紅,等.絕經后卵巢腫瘤610例臨床病理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11,26(34):5370.
[4] 趙 霞.絕經后婦女卵巢腫瘤269例臨床病理分析[D].大連醫科大學,2011.
[5] 哈春芳,王智宇.絕經后婦女卵巢良惡性腫瘤臨床分析[J].寧夏醫學雜志,2008,30(3):217.
[6] 方 玲,絕經后卵巢腫瘤136例臨床病理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4,20(5):299.
[7] Koonings PP,Campbell K,MishellD R,et al.Relative frequency of primary Ovarian neoplasms[J].Obstet Gynecol,1989,74(9):921.
[8] 冷金花,郎景和,張俊吉,等.腹腔鏡在附件包塊治療中的價 值和安全性[J].現代婦產科進展雜志,2006,15(3):173.
[9] Roman LD.Small cystic pelvic masses in older women:is surgical removal necessary[J]? Gynecol Oncol,1998,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