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武
(河池市第三人民醫院,廣西 河池 547000)
近些年來,隨著空氣污染程度的不斷加深,肺癌的發病幾率也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據可靠調查研究數據結果顯示,在100例肺癌患者中,就有14例患有小細胞肺癌[1]。目前,針對該疾病最常用的治療手段為化療。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腫瘤體積的大小是決定正常肺部組織劑量參數的決定性因素[2]。因此,在哪一時期對患者實施化療可以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是目前醫學研究中所關注的重點問題。基于此背景下,本文就小細胞肺癌化療后腫瘤體積變化規律及影響因素展開研究,現闡述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30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入選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54.14±1.21)歲。中央型17例,周圍型13例,腫瘤位于上肺部16例,腫瘤位于中下肺14例。所有患者均實施EP及DC治療方案,同時采用基因檢測,行靶向藥物治療。
納入標準:①經病理學或細胞學診斷進行確診,患有小細胞肺癌;②在對患者進行CT掃描時,可見清晰的腫瘤邊界;③未進行過肺部腫瘤切除手術;④體力狀況評分為0~2分之間。⑤未進行過胸部放療,且在此次研究中未合并手術以及放療治療[3-5]。
排除標準:①影像學資料缺失患者;②由于肺不張等原因所導致的腫瘤體積測量困難患者[6]。
1.2方法:對各個不同周期,患者接受化療后腫瘤絕對體積和相對體積進行測量、計算、記錄和比較。并以此測量結果作為對腫瘤體積的變化規律進行分析的依據,同時,對其中可能對腫瘤體積產生影響的因素進行分析和評價[7]。
1.3觀察指標:觀察不同化療周期患者體內腫瘤體積的變化情況;分析患者體內腫瘤體積變化的影響因素。
1.4統計學方法:在此次實驗研究中,使用Logistic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若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8-10]。
2.1不同化療周期患者體內腫瘤體積的變化情況:入選的30例患者均接受了為其2周及其2周以上的化療,在經過為期1周的化療后,所有患者的腫瘤體積均明顯縮小。相比較治療前,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在第3、第5周期時,腫瘤體積明顯回升。具體數據將以表1的形式進行呈現。
表1腫瘤體積的變化情況

時間絕對體積(95%Cl,mm3)相對體積化療前6300271(1946781~13158851)1周期4052412(1208100~7712780)05590(03389~07653)2周期1214527(275513~6751689)03511(01816~04398)3周期1814059(449896~7006319)04774(01467~11981)4周期1385636(294656~7007145)04413(01852~1096)5周期1385686(294631~7108123)04588(01125~10514)6周期2095658(185458~8580435)03325(01562~13916)
2.2腫瘤體積變化影響因素的Logistic分析:在對患者腫瘤體積可能產生影響的因素,如T分期、化療前體積、體力狀況評分、年齡、進性別等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后,發現,患者在接受為期1周期的化療后,能夠使腫瘤體積明顯縮小的獨立影響因素為T分期。具體數據將以表2的形式進行呈現。
表2腫瘤體積變化影響因素的Logistic分析

因素βSEWaldP值OR(95%CI)T分期2478045720156000120416(7317~19872)化療前體積082744841421102312581(1723~10458)體力狀況評分2039036116349031710335(3864~7315)年齡148104711381204016126(1911~4120)性別131205211428102294287(1294~3249
近些年來,隨著醫學發展水平的不斷加快,放療技術也大放異彩,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腫瘤的臨床治療中,針對SCLC進行治療,采取放療和化療的方式,已經成為了醫生們進行治療的共識,但是針對該病進行綜合治療的時機和方法在醫學研究中所有涉及,但為數不多,因此需要進一步的進行探討。因此,對于SCLC患者而言,采取聯合化、放療,介入的時機并不是越早越好。尤其在放療和靶向治療被廣泛應用的今天,已經很少會有患者愿意冒著浪費時間、生命、精力的風險去嘗試沒有作用的治療方式。因此,這就需要為誘導化療后放療、靶向治療的介入時機提供有參考意義和價值的理論依據[11]。
據可靠調查研究顯示,SCLC患者在接受多期的化療后,腫瘤體積會呈現出一定的變化規律。在接受化療1周期后,原發病灶的體積會呈現出顯著的下降,在第2周期末時體積會達到最小。3周期時會反彈,4~5周期時,會相對平穩,在第6周期又會出現反彈。這與本次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因此,在第1~2周期對患者實施誘導化療所取得的治療效果最好[12-13]。
通過對腫瘤體積變化可能產生影響的因素進行Logistic分析后發現,能夠使腫瘤體積明顯縮小的獨立影響因素為T分期。這或許與腫瘤的異質性有直接的關聯,不同的SCLC患者接受化療的敏感性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腫瘤的生長速度與T分期呈現出正相關的特點,對于化療較為敏感。因此,對于SCLC患者在T1~2時期進行化療,所取得治療效果明顯優于T3~4期,早發現,早治療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腫瘤的退縮效果。
[1] 張緯建,鄒 喜,洪金省,等.非小細胞肺癌誘導化療后腫瘤體積變化規律及其影響因素[J].廣東醫學,2013,34(11):1741.
[2] 崔艷艷.小細胞肺癌化療后腫瘤體積的變化規律及影響因素分析[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18).
[3] 朱 坤.小細胞肺癌化療后腫瘤體積變化規律的臨床觀察[J].心理醫生,2015,21(7).
[4] 鄭 廣,韓婷婷,徐忠玲.誘導化療后非小細胞肺癌腫塊體積變化規律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3,23(18):74.
[5] 張緯建,洪金省,陳 群,等.小細胞肺癌化療后腫瘤體積變化規律有影響因素[J].廣東醫學,2015,(1).
[6] 劉 珍,解翠林,朱琳燕.放療聯合化療治療局限期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9):1036.
[7] 凌華晃,黃錫梅,李 濤,等.恩度聯合化療治療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5,(3):295.
[8] 韋文浩,雷海紅.非小細胞肺癌放射治療后腫瘤體積變化規律及其影響因素探索[J].醫藥前沿,2014(6).
[9] 于 韜.同期放化療對局限期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8).
[10] 洪華蘭.非小細胞肺癌放射治療后腫瘤體積變化規律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福建醫科大學,2013.
[11] 韋文浩,雷海紅.非小細胞肺癌放射治療后腫瘤體積變化規律及其影響因素探索[J].醫藥前沿,2014(6).
[12] 蘇勝發,盧 冰,馬 筑,等.非小細胞肺癌化療同期調強放療靶區變化規律的臨床分析[J].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13,5(3):231.
[13] 潘錦峰.同期放化療治療局限期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