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攀
(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埌東分院,廣西 南寧 530000)
惡性腫瘤是一種影響人類整體健康水平的惡性疾病,早期準確的檢查和診斷,對于惡性腫瘤患者生存時間的延長和治療效果的鞏固具有重要意義,腫瘤生物標志物的檢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瘜W發光免疫法指的是通過抗體上標記的物質發光檢測技術,對腫瘤生物標志物進行臨床檢驗,這一檢驗方法具有較好的選擇性和較高的靈敏度,主要包括無酶標記化學發光法和酶標記化學發光法兩種,隨著近年來多碳納米管、石墨烯和納米金等納米材料的推廣應用,以及人工模擬酶、脂質體、磁性微球以及核算適配體的出現和應用,化學發光免疫法腫瘤生物標志物檢驗技術的準確性也實現了極大提高,因而其臨床應用范圍較廣。
1.1一般資料:筆者對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間在本院腫瘤科住院治療60例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男性與女性比例為33:27,年齡38~78歲,平均(53.4±13.2)歲,同時選擇60名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男性與女性比例為30:30,年齡24~72歲,平均(47.3±11.2)歲。從上述論述結果可知,各個腫瘤患者性別、年齡等基礎信息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全部觀察對象均于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3 ml,保存在生化管內,以3 000 r/min速度進行15 min離心處理后,將血清分離出來。通過化學發光免疫法對兩組觀察對象的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25、CA153、CA199等腫瘤生物標志物指標結果進行檢驗。本次醫學研究所用檢驗設備為MAGLUMI4000化學發光檢測儀(新產業公司提供),嚴格執行產品操作說明書的要求。
1.3陽性判斷依據:若患者生化免疫法檢查結果證實,AFP為10 000 ng/ml,CEA為80 ng/ml,CA125為500 U/ml,CA153為500 U/ml,CA199為400 U/ml,則證實其腫瘤生物標志物檢驗結果為陽性。

試驗組觀察對象腫瘤生物標志物檢測結果為:AFP(10000±343)ng/ml,CEA(80.0±13)ng/ml,CA125(500±15)U/ml,CA153(500±65)U/ml,CA199(400±34)U/ml;對照組觀察對象腫瘤生物標志物檢測結果為:AFP(769±61)ng/ml,CEA(17.4±2)ng/ml,CA125(230±21)U/ml,CA153(290±23)U/ml,CA199(120±10)U/ml。兩組觀察對象AFP、CEA、CA125、CA153、CA199等腫瘤生物標志物檢測結果對比具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組別例數AFPCEACA125CA153CA199試驗組6010000±343800±13500±15500±65400±34對照組60769±61174±2230±21290±23120±10t值1214411867114381221611565P值004003003004003
化學發光免疫法是一種特異性和靈敏度較高的臨床檢驗模式,這一檢驗方法使用范圍較廣,所用設備材料較為簡便,因而臨床應用價值較高。醫學研究結果證實,化學發光免疫法對于腫瘤生物標志物的臨床檢測,具有較好的效果,有助于患者惡性腫瘤的檢查、診斷、治療和預后評估[1-4]。
由本次醫學研究結果可知,驗組觀察對象血清AFP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原因在于,AFP主要包括假性膽堿酯酶和真性膽堿酯酶兩種類型,主要存在于中樞神經白質、子宮、胰腺和肝臟等人體組織內,屬于一種血漿固有酶,能夠水解丁酰膽堿[5-7]。試驗組觀察對象血清CEA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8-9]。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膠電泳能夠將CEA劃分為13個種類的同工酶,臨床上也通常將其視為惡性腫瘤患者輔助診斷的高敏感性指標。試驗組觀察對象血清CA125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原因在于,人體肝臟組織內存在大量的鐵蛋白,同時,肝臟也是清除鐵蛋白循環的主要場所,所以,若患者機體發生肝臟病變,其體內鐵蛋白水平也會有所升高[10-12]。試驗組觀察對象血清CA153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觀察對象血清CA199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13-14]。
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是一種較為有效準確的檢測方法,具有無污染、操作簡單方便、特異性好以及靈敏度高等優勢,其檢測結果受到樣本的影響較小,可用于免疫系統疾病、心臟疾病、腫瘤標志物和病毒的監測,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與常規放射性方法相比,其檢測的過程和結構均有明顯的優勢,應充分發掘新型的發光物和高效催化劑、修飾和增強化學發光效果,提高其檢測準確度,擴大其臨床應用范圍。由于近年來納米材料的間接或是直接用用,及其與納米材料和脂質體材料等核酸適配體、放大探針的結合。
綜上所述,化學發光免疫法是一種穩定性高、分析方法簡單快速、特異性好、靈敏度高且污染發生率相對較低的臨床檢驗技術,這一方法的檢驗結果不會受到溶血和樣本破壞等因素的影響,因而臨床上常備用于免疫系統疾病、心臟疾病、腫瘤標志物和病毒等的臨床檢查和診斷,且具有較為滿意的檢測效果,然而,與放射性分析法相比,這一檢測技術在檢測方法靈敏性和儀器設備準確性方面仍然有待提高。
[1] 石 英,黃艷春.腫瘤標志物檢測技術的研究進展[J].新疆醫學,2011,41(1):38.
[2] 戴志文,蔡向霞,楊相約,等.甲胎蛋白化學發光免疫定量檢測試劑的研制與臨床應用[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4,32(2):121.
[3] 馬智慧.化學發光參與的免疫測定在臨床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0(11):140.
[4] 施麗娟.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及在臨床檢驗中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4):454.
[5] 焦 梅,李 明.化學發光免疫技術定量測定HBs Ag的評價[J].實用醫技雜志,2003,10(6):598.
[6] 何 惠,周迎春,劉基鐸,等.化學發光免疫測定在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中的臨床應用[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32(13):1469.
[7] 朱 瑜.AFP、CEA、CA199 診斷乙型肝炎相關肝癌初步研究[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1,29(5):541.
[8] 汪 晨,吳 潔,宗 晨,等.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方法與應用進展[J].分析化學,2012,40(1):3.
[9] 肖彥革,周 勰,陳纘光.蛋白芯片技術在腫瘤標志物中的研究進展[J].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2010,2(1):54.
[10] 吳佳玲,湯宏順.酶聯免疫反應加速法與常規方法定量檢測腫瘤標志物 CEA 的比較[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0,28(2):143.
[11] 田育佼.血清腫瘤標志物的聯合檢測在原發性肝癌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5):172.
[12] 余曉敏.原發性肝癌腫瘤標志物化學發光酶免疫分析方法在臨床中的應用[J].社區醫學雜志,2015,13(14):1.
[13] 肖 勤,林金明.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方法的應用研究進展[J].分析化學,2015,43(6):929.
[14] 戶雪冬,戶秋冬,劉陽貴.電化學發免疫法檢測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及心肌酶學在心肌梗死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6(23):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