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麗麗
(江蘇省響水縣人民醫院,江蘇 響水 224600)
復發性翼狀胬肉屬于眼科臨床治療中普遍見到的一種多發病,該病的發作會導致患者的視力逐漸降低,或出現散光、異物感等癥狀,這些癥狀的發生均會致使患者的視力受到巨大的的影響,針對于復發性翼狀胬肉臨床治療主要是以手術切除為主,但常規的手術治療極易使患者在術后再次復發,并且還會發生角膜混濁、瞼球粘、廣泛瘢痕連等并發癥[1]。再加上復發性翼狀胬肉患者在接受切除手術后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結膜受到損傷[2]。因此,如何采取直接、有效的治療方式對于復發性翼狀胬肉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旨在研究、分析復發性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的臨床療效?,F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復發性翼狀胬肉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進行回顧性分析,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5例。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復發性翼狀胬肉的相關診斷標準。觀察組男16例,女9例,年齡31~62歲,平均(45.26±8.65)歲。對照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30~63歲,平均(45.52±8.41)歲。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發現其在性別、年齡等數據參數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觀察組患者選用復發性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進行治療,而對照組則是使用復發性翼狀胬肉切除聯合結膜移植術實施醫治。在實施手術之前采取加替沙星滴眼液均給予全部患者進行滴眼1~3 d,從而可以將患者淚道中的無膿性分泌物進行沖洗返流。全部的手術方式均通過利用眼科顯微鏡實施。具體方法如下:
1.2.1翼狀胬肉切除術:給予患者實施愛爾卡因表面麻醉,實施約3次左右的麻醉,使用開瞼器進行開瞼,采用腎上腺素(1 g/L)和利多卡因(20 g/L)配制成1 ml左右的麻醉混合液,并將其作用于翼狀胬肉體部結膜下進行浸潤麻醉,然后在距離翼狀胬肉頭部大約0.5 mm左右的位置使用弧形將球結膜實施剪開操作,將球結膜、翼狀胬肉頸部二者進行分離,從體部分離至半月皺襞,分立完成之后,對眼部內的鞏膜面復發翼狀胬肉組織、角膜面、瘢痕等物質進行仔細清除,從而確保其再無一絲的殘留血管、瘢痕纖維組織,同時在進行清除的過程中要避免對內直肌造成損傷,若是發現還有瞼球粘連的患者,必須要將其進行完全的分離。
1.2.2帶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的結膜移植術:從患者眼部上方的角膜緣位置作為基底進行分離操作,同時在該位置取下一塊與鞏膜暴露區大小相同、未存在有筋膜組織的結膜瓣,于患眼的角膜緣位置將其向前進行剖切,從而使其切開大約有1 mm寬大小的透明角膜緣上皮組織。于鞏膜暴露區將結膜瓣滑至其中,上皮則是往上朝,采取10-0尼龍線將透明角膜緣縫至對應的角膜緣位置,從而將其進行固定,而剩下的結膜邊緣則是縫合于鞏膜暴露區的球結膜的間斷位置。
1.2.3結膜移植術:從患者眼部上方的角膜緣4 mm左右的位置進行分離操作,同時在該位置取下一塊與鞏膜暴露區大小相同、未存在有筋膜組織的結膜瓣,于鞏膜暴露區將結膜瓣滑至其中,上皮的方向則是往上朝,采取10-0尼龍線將透明角膜緣縫至對應的角膜緣位置,從而將其進行固定,而剩下的結膜邊緣則是縫合于鞏膜暴露區的球結膜的間斷位置。
1.2.4術后處理:手術實施結束后,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對結膜囊進行涂抹,并對眼墊實施加壓操作及包扎24 h以上,術后3 d之內,1天替換1次藥物,而在患眼的局部范圍使用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進行涂抹4次/d,以及4次/d的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眼用凝膠,并每天的睡前時間在使用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為患處進行涂抹。拆線時間為術后7~10 d,拆線后在連續滴一周時間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1.3療效判定標準[3]:將本次研究患者的臨床療效分為痊愈、復發兩個標準。痊愈:患者實施手術治療部位的角膜上皮顯現出平滑干凈,結膜完全修復平整,且角膜創面上皮未存在有新生血管,同時沒有產生充血、胬肉等癥狀;復發:患者在實施手術治療后,其眼部的結膜發生充血肥厚現象,角膜創面存在有胬肉以及新生血管。

2.1臨床效果:觀察組較對照組治愈率高,復發率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臨床恢復情況:觀察組較對照組,其臨床恢復情況比較優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對比[例(%)]

組別例數治愈率復發率觀察組2524(9600)1(400)對照組2519(7600)6(2400)χ2值415409P值<005<005


組別例數角膜上皮愈合時間(d)術后不適持續時間(d)觀察組25206±035423±026對照組25474±052697±086t值367426P值<005<005
本文通過利用復發性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進行治療復發性翼狀胬肉,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利用角膜緣干細胞進行移植,可以進一步增進角膜上皮再生的速度,并且可以保持角膜透明性,從而可以對眼周環境、生理起到平衡的作用[4]。這兩種手術治療方式可以加快角膜創面的愈合速度,降低患者產生的不適感,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進而降低該病的復發率[5]。另外,本研究中可知觀察組較對照組治愈率高,復發率比較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較對照組,其臨床恢復情況比較優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復發性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復發性翼狀胬肉,效果顯著,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1] 李 化.復發性翼狀胬肉切除術聯合絲裂霉素與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的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4,(13):120.
[2] 申愛軍,陳曉君.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與生物羊膜移植術治療復發性翼狀胬肉療效比較[J].山東醫藥,2014,34(23):104.
[3] 任敏榮.胬肉切除術+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與單純胬肉切除術治療復發性翼狀胬肉的療效[J].實用臨床醫學,2016,17(2):58.
[4] 駱華輝.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和羊膜移植術治療復發性翼狀胬肉的療效比較[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4):47.
[5] 范惠雅,陳子林,宋青山,等.翼狀胬肉切除聯合帶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的結膜移植治療復發性翼狀胬肉[J].國際眼科雜志,2014,14(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