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成蘭
(西寧市第三人民醫院,廣西 西寧 810005)
各種慢性腎臟疾病發展到后期會導致腎功能部分或全部喪失,由此導致腎衰竭,表現為腎臟的排水、排毒能力受到損傷,體內的水電解質和酸堿值紊亂[1],患者需要進行血液透析來代替腎臟作用,維持機體血液各項指標的正常[2]。在血液透析初期,超濾過多會導致抽搐、嘔吐、低血壓、耳鳴等液體容量失衡癥狀,超濾不足會導致嗜睡、高血壓、胸腹水、急性肺水腫等液體容量失衡癥狀。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減少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間的液體容量失衡癥狀發生率,是當前護理工作的一個研究方向。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治療的85例腎衰竭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一般資料對比

組別平均年齡(x±s,歲)性別(男/女)慢性腎小球炎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其他觀察組(n=43)4196±112322/2126458對照組(n=42)4255±116621/2125638
1.2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相同血液透析治療,采用4008b血液透析濾過機(德國費森尤斯),FX60或FX80高通量費森尤斯透析器,碳酸氫鹽透析液,血管通路為動靜脈內痿或深靜脈留置導管。2次/周,4 h/次,血液流量為230 ml,透析液流量為500 ml。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干預,透析前后接受血壓等指標測量,設定相應超濾量,做好動靜脈內痿護理,防止出現感染并發癥。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意識到在血液透析過程中,保持液體容量的平衡對自身健康的重要性。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與患者多溝通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血液透析的原理并說明這并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傷,使患者不必緊張,增加患者的治療配合度。護理人員在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態度要和藹可親,謙虛有耐心。向患者說明在血液透析期間要注意食用清淡的飲食,如低鹽、低脂食品,忌腌制品。每天的鹽攝入量應少于3 g,過多攝入鈉鹽會導致口渴、口干,從而過多地飲水導致水鈉潴留。指導患者如何計算每日攝入水量:每日攝入水量=前日尿量+透析超濾水量/透析間隔天數+500 ml,大致上是前日尿量加上500 ml水,若要超過此飲水量,多飲水的量應在200 ml以下。患者家屬應積極與護理人員配合,為患者安排合理飲食,降低患者在血液透析初期出現液體容量失衡風險。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制定方案。護理人員應及時向責任醫師提供患者每日的體格檢查、心胸比例結果,得出準確超濾率,根據血液透析過程中出現的身體變化進行調整,幫助患者安全度過血液透析初期。血液透析患者慎用利福平、喹諾酮類具有腎毒性的藥物。透析治療期間還應預防出現低血壓(患者的過量飲水會使單位時間內的超濾過大從而引發低血壓),同時也要避免出現高血壓。在對患者進行血壓檢測時若出現高血壓應及時與責任醫師聯系,采用對腎臟損傷小的合適的降血壓藥(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類、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類都可,或兩種聯用)。透析結束后,追蹤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防止出現滲血、出血、低血壓、心力衰竭等血液透析并發癥。
1.3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患者的配合度可分為積極、尚可、稍差、拒絕四個層次。積極表示患者主動接受并配合整體治療;尚可表示患者配合度一般,勉強地完成部分治療;稍差表示配合度很差,消極配合治療;拒絕表示完全不配合,對接受治療有抵觸情緒甚至強制性中止治療。配合度=(積極例數+尚可例數)/總例數×100%。

2.1兩組患者配合度對比:根據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表現,區分并記錄不同配合層次的患者例數,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液體容量失衡癥狀比較:觀察組患者接受綜合護理干預,其液體容量失衡癥狀發生率為11.63%,明顯低于接受常規護理干預的對照組的35.7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3。
表1兩組患者配合度對比[例(%)]

組別例數積極尚可稍差拒絕配合度觀察組4317(3953)23(4651)3(1395)0(0)40(9302)對照組4213(3095)19(4524)8(1905)2(476)32(7619)χ2值4647P值0031
表22組患者液體容量失衡癥狀比較[例(%)]

組別例數超濾過多、低血壓超濾不足、液體過多合計觀察組433(698)2(465)5(1163)對照組427(1667)8(1905)15(3571)χ2值6851P值0009
腎臟對于排出人體內代謝廢物具有重要作用,是人體重要的排泄器官[3]。它能夠調節人體酸堿平衡和電解質紊亂產生的腎素、前列腺素、促紅細胞生成素等可調節血壓、代謝鈣質,生成紅細胞,當腎臟出現障礙時會影響上述功能的正常進行,從而出現腎衰竭[4]。腎衰竭可分為急性腎功能衰竭和慢性腎功能衰竭。在腎衰竭早期,可以通過循環給藥的方式來治療。而在腎衰竭終末期,由于腎臟失去功能,責任醫師會采取血液透析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利用血液透析來代替腎臟排出人體內代謝廢物達到清潔機體內循環的目的。
腎衰竭血液透析初期主要是指患者接受透析的前3個月,在血液透析初期,患者不了解血液透析原理,不會完全信任醫師提出的治療方案,對治療存在恐懼,并且由于對護理技能、健康教育知識的缺乏,導致在治療過程中自我管理困難、難以應對突發狀況,因此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護理技能、健康教育知識的普及尤為重要。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應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做到謙恭有禮、不卑不亢。從患者本身出發而不僅僅是以疾病為中心,在觀察患者疾病發展的同時更應注重患者本身的情緒變化,情緒變化會影響患者血液透析的效果,護理人員需多關心患者,多與患者溝通交流,使患者感到猶如來自家庭的溫暖,這可增加患者的配合度。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接受的是從患者角度出發進行護理服務的綜合護理干預,患者的配合度為93.02%,明顯高于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的76.1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綜合的護理干預能夠增加患者的配合度。在腎衰竭血液透析初期的綜合護理干預中,護理工作除了更照顧患者的情緒外,也增加了對患者的液體數值監測[5]?;颊咴谘和肝鲞@樣一個新環境中,精神會遭受一定壓力,身體會產生不適感,也會對同室患者出現過多超濾而導致的不適感產生共鳴,最終接受保守超濾而超濾不足,出現液體容量失衡[6]。在血液透析初期,患者需要接受輸液,出現體內血液過多,同樣會導致液體容量失衡。液體容量失衡會出現如胸腹水、高血壓等超濾不足癥狀或低血壓、肌痙攣等超濾過多癥狀,而如何減少甚至是避免出現上述癥狀,成為護理工作有效開展的一個研究方向。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出現液體容量失衡癥狀5例,發生率11.63%,分別低于對照組的15例,35.71%。說明對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加強對液體的監測,能較好保持液體容量平衡,有效減少血液透析液體容量失衡癥狀發生率,增加患者的臨床療效和對治療的滿意度,促進護患矛盾的解決,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1] 范春琴.腎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初期液體容量失衡的護理干預措施[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27.
[2] 尹銀芝.探討減少腎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初期出現液體容量失衡癥狀的護理干預措施[J].醫學信息,2016,29(2):99.
[3] Roh YS,Kim SS,Kim SH,et al. Effects of an integrat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simulation course for nursing students[J].Nurs Health Sci,2014,16(1):91.
[4] Stacey G,McGarry J,Aubeeluck A,et al.An integrated educational model for graduate entry nursing cirriculum design[J]. Nurse Educ Today,2014,34(1):145.
[5] 程妙容.腎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初期液體容量失衡的護理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3):165.
[6] Yo Kobayashi,Takeshi Kobayashi,Kumi Shono,et al.Decrease in Capacity in Mn-Based/Graphite Commercial Lithium-Ion Batteries I.Imbalance Proof of Electrode Operation Capacities by Cell Disassembly[J].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2013,160(8):A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