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冬月,李亞麗,李亞華,陳 蕾
(1.長春中醫藥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2.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吉林 長春 130041;3.吉林大學口腔醫院,吉林 長春 130021;4.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前饋控制又稱為預先控制,是指在管理工作之前,對管理活動所產生的后果進行預測并采取預防措施,使可能出現的偏差在事前得以避免的一種質量控制方法,近年來逐漸被應用到護理領域的質量管理并顯示出其獨特優勢[1]。根管治療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國際上最常用的有效治療方法[2]。根管治療術是通過機械和化學方法去除根管內的大部分感染物,并通過充填根管、封閉冠部,防止發生根尖周病變或促進已經發生的根尖周病變的愈合。在根管治療術中,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常見的風險有藥物不良反應、誤吞誤吸、醫院交叉感染、醫療糾紛等。2016年3月起,科室將前饋控制理論運用在口腔根管治療術的安全管理中,有效降低診療中風險發生概率,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1.1一般資料: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對我科室136例行根管治療患者行前饋控制。 男59例,女77例,年齡28~76歲,平均(54.81±12.35)歲。
1.2方法
1.2.1根管治療術中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前饋控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結合文獻數據對根管治療風險問題進行客觀判斷,評估存在的或可能出現的不安全因素,提前采取控制措施,達到防微杜漸的目的[3-4]。根管治療過程中不安全因素的來源有患者自身及醫護人員的行為[5]。藥物:麻醉藥物、根管沖洗液、根管消毒藥物、根管封閉劑等,可造成過敏反應、刺激反應、疼痛反應、皮膚黏膜損傷。器械因素:治療過程中使用的高速渦輪機、根管治療銼、熱牙膠充填器械等,存在損傷或灼傷口腔周圍軟組織的安全也可造成誤吞、誤吸、根管內器械分離、交叉感染等;醫療糾紛的安全管理根管治療步驟多、操作復雜、復診次數多、費用較貴,涉及不可預知的臨床問題比較多,容易引起醫療糾紛。
1.2.2前饋控制在根管治療術安全管理的應用
1.2.2.1成立前饋控制護理專項管理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長、質控護士1名、帶教護士1名、健康教育護士1名。質控護士負責護理質量的監督、控制和管理。帶教護士負責制根管治療四手配合術規范,分層級進行護士培訓考核。健康教育護士健康教育資料,評估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的掌握程度。護士長起到監督及支持的作用,對根管治療患者至少進行1次質量督查,并在每月例會上反饋護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
1.2.2.2應用橡皮障隔濕術:橡皮障隔濕術是利用橡皮布的彈性,打孔后套在牙頸部作為屏障,使治療的牙冠與口腔隔離的一種防治交叉感染的操作方法。在臨床治療中護士積極配合醫生應用橡皮障,可以保證口腔醫療安全,減少器械掉人患者喉嚨的風險,避免患者吞咽。而且保護患者的軟組織,避免高速手機危害舌、唇及頰部,避免沖洗根管而引起化學藥物對口腔黏膜的刺激,從而減少口腔診療中的風險,保障了診療安全。
1.2.2.3分層級進行護士培訓:科室每年進行考核,合格后上崗。 帶教護士依據醫院對每名護士專業能力考核所定的N0~N4層級,進行分層級培訓。N0:理論學習掌握四手操作規范,根管治療術的護理配合要點,健康宣教技巧;操作培訓以“角色互換”形式開展,包括橡皮障及四手護理配合技術。N1~N2:理論培訓主要以前饋控制理念和實行措施為主,增加根管治療術風險事件案例的討論;操作增加應急預案、流程及患者安全教育培訓。N3~N4:參與護理工作,查找護理缺陷;督查護理安全,討論不良事件,解決護理疑難問題[6]。
1.2.2.4不良事件的應急處理流程:科室制訂相應應急處理流程并進行演練。一旦發生不良事件,護士按照流程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可能存在的疏漏的環節,將危害性降到最低限度。于24小時上報不良事件經過,評估不良事件發生原因,討論制訂整改方案改。方案施后7天內進行復查,實現不斷持續質量改進,追蹤評價6個月以上。
1.2.2.5開展患者健康教育:護士借助健康宣教卡片、手冊和視頻,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患者告知病情、治療計劃、療程、復診次數、費用,以及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和預后情況,使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治療前充分了解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況,有無藥物、食物過敏史,做好記錄;密切觀察
患者的反應,叮囑患者如有不適立即告知醫生、護士;科室常規配備急救物品,制定應急預案,護士要掌握急救技術,在出現情況時能及時施救協助醫生充分做好急救工作;治療完成后要關心患者在治療中的感受,安撫、鼓患者,并交代治療后注意事項、以免引起患者的恐慌、誤解,從而引發不必要的醫患糾紛。
1.2.2.6品管圈在護理安全管理應用:護理風險管理防范于未然,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預見,在風險出現前進行預警。根據問題采用頭腦風暴法、查檢表、甘特圖、魚骨圖、柏拉圖,分析發生的原因減少和預防不良事件,通過采取護理措施,提升護理安全管理。
1.2.3效果評價:通過對根管治療護理風險事件病例的回顧性分析,比較前饋控制實施前后不良事件發生率和護理配合質量。不良事件發生率=發生例數/患者人數×100%。護理質量依據醫院制訂的《根管治療護理配合規范評價標準》,操作要求、評分、評價人、評價時間。 評分標準:1分為不合格、3分為合格、5分為優秀。

2.1根管治療中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不良事件發生發生率為12.02%(19/158)。 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實施前饋控制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為4.41%(6/136)(P=0.02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實施前后護理質量比較: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護士長進行質量檢查20次 ,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前饋控制期間,質量檢查26次。結果見表1。


項目實施后實施前t值P值掌握根管治療術操作流程及橡皮障應用468±13362±02633780002醫護配合默契,及時準確傳遞技術嫻熟453±017388±02621380033護士對高風險人群已采取防范措施420±020308±02439340006護士對意外情況能正確判斷并積極處理434±029314±01532340004護士熟練掌握不良事件應急流程445±035334±03423760035患者知曉治療的目的配合方法及預后464±017376±01832760004患者知曉術后的宣教,品管圈實施445±023365±03831720008
前饋控制降低根管治療術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本研究針對根管治療中可能發生的風險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和分析,制訂前饋控制解決方案,通過控制風險因素,將發生不良事件后的消極處理轉變為發生前的積極控制,獲得防止意外護理措施。護士定時評估,及時發現異常、主動采取干預措施。提高護士知識技能、風險防范能力。本研究將護士培訓作為前饋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N0護士重點進行根管治療流程技術及橡皮障使用培訓,提高了臨床操作能力。N1~N2護士通過案例學習和應急流程的演練,提高了根管治療術中風險防范意識和處理應急事件的能力。N3~N4護士進行安全管理和循證護理培訓,有利于更好的實施安全質量監控和改進。護士的安全理念、態度和行為等方面發生了明顯變化,提前干預意識和規范操作的自覺性,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率,防范于未然。
[1] 沈鳴雁,盧芳燕,盧婕楠.前饋控制在外科持續腹腔沖洗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3):280.
[2] 高學軍.牙體牙髓病學[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3.
[3] 劉金蓮,張洪君,張曉靜.前饋控制在護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11):1190.
[4] 吳琴珍,潘月敏,石紅榮.靜脈用藥安全管理中的前饋控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7):824.
[5] 李秀娥,王春麗,嚴 紅,等.口腔門診護理中器械、藥品風險分析及應對措施[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7):591.
[6] 甘 寧,李月恒,萬朝霞.牙體牙髓病學臨床病例分析的TBL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6(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