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二戰期間日本研制核武器計劃與對華鈾礦的調查和開采

2018-03-06 07:50:42喬林生
外國問題研究 2018年4期

喬林生

(南開大學 世界近現代史研究中心、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 天津 300071)

眾所周知,1945年8月美軍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日本成為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彈轟炸的“受害國”,然而,不大為人知曉的是二戰期間日本也是最早著手研制核武器的國家之一,作為法西斯侵略戰爭的發動者,事實上日本曾積極扮演了一個“加害國”的角色。在這一秘密研制核武器的過程中,日本政府不僅在國內組織專家研發核武技術,而且在中國等殖民地展開了制造核彈頭原料——鈾礦的調查,還嚴酷奴役當地勞工進行開采,掠奪了大量鈾礦等稀有資源。

然而,因戰敗前日本政府下令銷毀了有關研制核武器的檔案資料,加之戰后在原子彈“唯一受害者”意識的支配下,關于日本自身原子彈受害狀況的研究盛行,而可能強化“加害者”色彩的日本研制核武的研究,反倒一定程度上成為社會輿論的“禁區”。在二戰結束半個多世紀的今天,除了核武計劃幾位參與者的簡單記述、回憶或媒體的個別采訪之外,①山本洋一:《日本製原爆の真相》,東京:株式會社創造,1976年;安田武雄:《日本における原子爆弾に関する研究の回顧》,《原子力工業》1955年第1巻第4號;鈴木辰三郎:《秘稿·完成寸前にあったニッポン製原子爆弾の全貌》,《丸》,1961年第14巻第11號;読売新聞社編:《昭和史の天皇4》,東京:読売新聞社,1968年等。有關該問題的研究仍然較少,②John W.Dower. Japan in War & Peace: Selected Essays,New York:The New Press, 1993.山崎正勝:《日本の核開発:1939~1955——原爆から原子力へ》,東京:積文堂,2011年;保阪正康:《日本の原爆:その開発と挫折の道程》,東京:新潮社,2012年等。二戰期間日本研制核武器計劃的全貌依舊存在諸多謎團。進而,關于日本研制核武器重要組成部分的鈾礦采集方面,國內外學界鮮有研究,③例如東京工業大學教授山崎正勝在《日本的核開發(1939—1955)》中敘述了“日本陸海軍在殖民地的鈾礦探測”和“福島縣石川町的鈾礦開采”的情況,其中只提到日本海軍通過兒玉(兒玉譽士夫)機關從中國上海購買了約100公斤氧化鈾。日本中津川市礦物博物館在編寫的《飯盛里安博士97年生涯》中也簡單介紹了日本政府在日本國內和朝鮮半島等地探測鈾礦的情況。韓國朝鮮大學教授任正爀在《日本的核武器開發與殖民地資源掠奪》(《戰爭責任研究》2009年第69期)中專門探討了日本在朝鮮半島開采鈾礦的狀況。特別是關于日本對華鈾礦的調查與開采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處于空白狀態。

本文擬通過美國國家檔案館收藏的盟軍總司令部的絕密檔案、日本核武器研制計劃參與人員(包括地質學者、采礦公司負責人等)的證言、手記、傳記以及有關地質學研究方面的論文等,來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為了研制核武器而在中國進行調查并開采鈾礦的狀況,旨在闡明日本核武器研制計劃不僅是一個單純的尖端軍事武器研究計劃,也是一個掠奪殖民地中國的稀有資源、奴役中國勞工的侵略行為。

一、日本秘密研制核武器計劃

1938年底德國科學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發現核裂變現象之后,隨著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美德英法日蘇等國相繼開展了核武器研制計劃,其中日本研制核武器計劃包括陸軍的“仁研究”和海軍的“F研究”。

(一)陸軍研制核武器計劃:“仁研究”

1940年夏季某天,日本陸軍航空技術研究所所長安田武雄中將在通勤列車上從理化研究所仁科芳雄的口中得悉其“準備著手進行原子彈制造的實驗研究”消息,[注]安田武雄:《日本における原子爆弾製造に関する研究の回顧》,《原子力工業》1955年第1巻第4號,第44頁。遂命令剛從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畢業的部下鈴木辰三郎,“調查一下原子炸彈的可能性!”[注]読売新聞社編:《昭和史の天皇4》,第78頁。鈴木辰三郎:《秘稿·完成寸前にあったニッポン製原子爆弾の全貌》,《丸》,1961年第14巻第11號,第30頁。于是,鈴木向其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的老師嵯峨根遼吉請教后,于同年10月提交了一份20頁左右的報告。安田拿著該報告游說了陸軍大臣東條英機等軍隊領導層,并公開配發陸軍各學校、海軍相關技術機構、三菱飛機制造公司、住友金屬、日本特種鋼材以及各大學物理系等。該報告指出:“(1)原子彈出現的可能性很大;(2)鈾235一千克發生核裂變可以產生相當于黃色火藥18000噸的爆炸能量;(3)在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各國,有可能埋藏著鈾礦石。”[注]鈴木辰三郎:《原子爆弾の開発を命ず》,《寶石》1995年第23巻第1號,第90頁。読売新聞社編:《昭和史の天皇4》,第79頁。二者在時間上稍有出入,前者作者撰文表示調研報告提出時間為7月,后者鈴木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時間為10月。1941年5月,安田正式下令委托理化研究所所長大河內正敏研究制造原子彈,大河內將任務交給了仁科芳雄博士。同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但由于戰爭初期日方戰事順利,陸軍對研制核武也并未予以較大關注,仁科研究室只是進行了有關理論計算和基礎研究。

然而,太平洋戰局很快逆轉,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后,日本失去了制海權與制空權,研制新式武器的需求急劇增加。1943年5月,仁科向陸軍方面提出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1)技術上研究了原子彈制造的可能性,結果認為是可能的;(2)通過濃縮分離天然鈾中的同位素鈾235一千克,可以制造相當于18000噸黃色炸藥爆炸威力的炸彈;(3)為濃縮分離鈾235,制造六氟化鈾,采用熱擴散法最好。因此分離筒要鍍金或鍍白金為好,是否可以用銅,須進一步研究。[注]鈴木辰三郎:《原子爆弾の開発を命ず》,《寶石》1995年第23巻第1號,第93頁。読売新聞社編:《昭和史の天皇4》,第83頁。接到仁科的報告后,首相東條英機命令已升任航空總部部長的安田武雄,令其以該部為中心推進核武器研制。[注]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戦史叢書 本土防空作戦》,東京:朝雲新聞社,1968年,第631—632頁。據航空總部總務課長川島虎之輔回憶,他也被叫到首相辦公室,東條指示他說:“美國和德國的原子彈制造計劃已取得相當進展,若我們落后,戰爭就會失敗。一句話,以你為中心推進研制!”[注]読売新聞社編:《昭和史の天皇4》,第84頁。安田立即命令總務課長川島和技術總部部長谷口初藏制定研發計劃,大力推進研究,并將其作為最高軍事機密,由航空總部直接管理。作為絕密軍事研究,負責制定具體方案的航空總部技術科員小山健二按照一種傳統的計數法,將該計劃標記為日語片假名“ni”,正好與研究承擔者仁科芳雄姓名的第一個字母相同,于是該項計劃被命名為“ni號研究”(即“仁研究”)。川島受命后拜訪理化研究所的仁科,表明:“資金和器材要多少我們也出,您需要的東西,無論如何也給您籌集”,仁科則表示:“我們研究是先制造原子彈,還是先制造核反應堆,還不知道。總之是沒有原材料鈾礦,這方面就有勞軍方幫著搜尋了。”[注]読売新聞社編:《昭和史の天皇4》,第85、142頁。

(二)海軍研制核武器計劃:“F研究”

海軍方面就核能的軍事應用展開調查,是在日美開戰前夕的1941年11月。海軍技術研究所電氣研究部的伊藤庸二在1939年就得悉核能實用化模擬實驗成功的消息,1941年他從德國軍事考察回國后,與電氣研究部部長佐佐木清恭征求了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日野壽一和理學部嵯峨根遼吉教授的意見,1942年3月提出了研究軍事利用核能的計劃“原子核物理應用研究”。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日軍慘敗后,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希望海軍技術研究所“設法開發劃時代的超級武器”,伊藤便提出了研制核武器和電磁波武器。1942年初夏,伊藤與理化所的仁科芳雄協商后,組織成立了“物理懇談會”,即“核物理應用研究委員會”,該委員會由11名科學家組成,仁科芳雄出任委員長。該委員會從1942年7月8日到1943年3月6日召開了十多次會議,據伊藤1953年回憶,委員會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日本沒有鈾礦石,朝鮮稍有希望,但還未開發,在日本占領地區,緬甸最有希望;即便是美國,在這次戰爭中恐怕也難以利用核能。”[注]読売新聞社編:《昭和史の天皇4》,第181頁。于是,海軍技術研究所決定中止研制核武器,集中資源研發雷達。研制核武器的主體自然轉到了陸軍方面。

然而,在中途島海戰慘敗的日本海軍頗具危機感,在海軍艦政總部的主導下,海軍方面重啟了核武器研制計劃。1942年10月,艦政總部第一部(大炮和火藥部門)第二課長磯慧在與第一部部長谷村豐太郎中將商談后,將研制核武器計劃委托了母校京都大學理學部的荒勝文策教授,每年支付研究費3000日元。[注]關于海軍“F研究”的開始時間存在多種說法,読売新聞社編:《昭和史の天皇4》,第182—183頁。“F研究”正式啟動應為1944年10月,參見安田武雄:《日本における原子爆弾製造に関する研究の回顧》,《原子力工業》1955年第1巻第4號,第46頁。山崎正勝:《日本の核開発:1939~1955——原爆から原子力へ》,東京:積文堂,2011年,第47頁。該研究計劃暗號稱為“F研究”(還有一種說法稱為“日研究”),名稱取自六氟化鈾的字母F(也有說法是取自核裂變的英文單詞Fission)。“F研究”由19名科學家組成,荒勝文策負責領導工作,采取了有別于陸軍“熱擴散法”的“遠心分離法”,希望用天然鈾礦提煉出濃縮鈾。海軍面臨的不僅是制造回旋加速器等技術方面的問題,同樣亟待解決的瓶頸問題是缺乏制造核武器的原料——鈾礦。誠如荒勝文策在海軍省正式商談接受“F研究”時所言:“我們理論上認為可以造出原子彈,但實際上怎樣不知道。倘若能大量弄到鈾就好了,總之就其可能性研究一下吧。”[注]《荒勝先生覚え書き》,《資料10—12本文》C,日本科學史學會編:《日本科學技術史大系第13巻·物理學》,東京:第一法規出版,1970年,第469頁。

研制核武器的焦點問題之一,就是首先如何獲得制造核武器所必需的大量鈾礦。有鑒于此,首相東條英機命令軍方負責人川島虎之輔:“給我按仁科說的,全力找鈾礦!”[注]読売新聞社編:《昭和史の天皇4》,第142頁。于是,日軍在國內尋找鈾礦的同時,1944年4月,川島少將通過參謀本部第四部,通令“大東亞共榮圈”下的各地所有軍政長官,讓他們在其轄區極力調查并開采稀有金屬礦床,特別是釷和鈾。[注]安斎育郎編:《GHQトップ·シークレット文書集成 第Ⅳ期——原爆と日本の科學技術関係文書》第3巻,東京:柏書房,1998年,第11頁。読売新聞社編:《昭和史の天皇4》,第145頁。日軍在日本國內開采了福島縣的石川礦山,但礦石品位低,含量很少。在朝鮮半島開采了黃海道的菊根礦山,但該礦為砂礦,含量低,且有兩米以上的表土,開采成本高。[注]梅野實先生伝記編さん委員會編:《梅野實翁伝記》,福岡:秀巧社印刷株式會社,1972年,第122頁。在東南亞馬來半島,日方發現錫渣含有鈾,用專用運輸船運到日本4500噸之后,因運輸船被美國潛艇擊沉而告終。一海之隔的中國大陸,遂成為日本探查和開采鈾礦資源的重要目標。

二、日本對華鈾礦資源的調查

隨著日軍在太平洋戰場戰局逆轉,核武器研制計劃全面展開,日本的資源調查對象也由強調地下資源轉變為戰略性礦物的緊急開發調查,鈾礦調查首次成為地質調查的重中之重。搜尋鈾礦,亦提升為日本軍政日程中的重要工作。從軍方、政府到研究機構、公司、大學等,在中國各地四處探查稀有的鈾礦資源。

(一)軍隊的調查

軍部從日本國內直接派礦床地質專家赴華調查鈾礦資源。理化研究所的長島乙吉參與了陸軍航空總部“仁研究”計劃,在飯盛里安研究室負責原料鈾礦供應。他不但奔走于日本國內各地搜尋鈾礦,[注]山本洋一:《日本製原爆の真相》,第91頁。還被派往中國進行了鈾礦資源的調查。1944年8月,長島參加了由技術院總裁、科學動員協會會長多田禮吉中將組織的滿蒙資源調查團,9月到10月間對中國的內蒙古和偽滿洲國的遼寧等地進行了調查。據長島的手記《蒙古、滿洲以及朝鮮產稀有元素礦物》記載,他分別調查了平地泉趙秀溝(今烏蘭察布市集寧區趙秀溝)的黑金石,集寧魚心的褐釔鈮礦,陶林黃花(今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黃花溝)的重砂,三岔溝(卓資縣)的偉晶巖、鋯石,遼寧省海城縣三臺溝的黑稀金礦、褐釔鈮礦,海城縣大房身的褐釔鈮礦,海城縣中灘的鋯石等。[注]長島乙吉:《蒙古、満州及び朝鮮産稀元素鉱物:昭和19年9月—10月 調査団採集》,中津川市鉱物博物館編:《飯盛里安博士97年の生涯―放射性鉱物研究の先達―》,中津川:中津川市鉱物博物館,2003年,第36頁。

駐屯偽滿洲國的關東軍則成立了“關東軍稀有元素調查班”,以作戰命令的形式,展開了對當地鈾礦資源的調查。據1993年日本地質學會成立100周年搜集到的未公開資料即地質學家山村禮次郎的手記記載,“1944年6月,我突然收到轉任關東軍司令部參謀部第四課的命令……來到滿洲首都新京中心一幢高大巍峨的城樓式建筑——關東軍司令部,向第四課長剛一報到,就接到一項意想不到的任務,即‘你是最高學府礦山專業畢業的專家,此次大本營向全軍下達作戰命令,最高命令是截止本年(1944年)12月,必須要向東京送達10噸鈾(礦石)。……滿洲這里有鈾礦石,盡快制定并提出有關調查以及開發生產的作戰計劃。’……當時在滿洲國經濟部礦山司任職的大學同屆同學千村勘也來到司令部,情況很清楚。……在滿洲國的許多地質、采礦專業畢業的都被召到軍隊,大家不知所措。于是,最大限度地摸清政府、滿鐵或者礦山方面公司的有關成員,將其召集到關東軍司令部,軍隊本身萌生了成立一個從鈾礦探查到開發生產的核心機構的想法。這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關東軍稀有元素調查班’誕生的契機。一直到戰爭結束,該機構是全軍中唯一一個用轟炸機向東京運送鈾礦石的機構。”[注]矢島道子:《資料:戦時中のウラン探鉱》,《科學史研究》2006年第2期第45巻,第96—97頁。

1944年9月,山村禮次郎被任命為新成立的“關東軍稀有元素調查班”班長,成員有18人,1945年4月,又增加了6人。[注]安斎育郎編:《GHQトップ·シークレット文書集成 第Ⅳ期——原爆と日本の科學技術関係文書》第3巻,第11頁。山村在手記中也記述到,“該調查班成員,當初18名,隨后增為20多名……技術中尉的我擔任隊長,其中有戰后成為東京大學教授、擔任過NASA宇宙開發計劃月球巖石研究主任的久野久(當時是兵長),北海道大學理學部畢業的齋藤林次(熊本大學名譽教授),九州大學名譽教授野田光雄等地質專家,與我同屆的北海道大學礦山專業的金曾吉夫和各大學礦山專業畢業的技術人員一同聚在一起,組建了一支罕見奇特的軍隊。”[注]矢島道子:《資料:戦時中のウラン探鉱》,《科學史研究》2006年第2期第45巻,第97頁。滿鐵地質調查所松田龜三在私人手記中也表明,當時東京大學副教授久野久(1932年畢業)作為二等兵應招加入關東軍,成立“稀有元素礦物調查隊”,即上文提到的“關東軍稀有元素調查班”,開始調查。他們確認在三臺溝有數十條偉晶巖,放射性礦物有數種的情況。而且,在錦州省興城縣(今遼寧省興城市)夾山也有類似礦物,于是從滿鐵調查部第四調查室招募的士兵丹野正王與久野進行挖掘,測試其含量,發現黑稀金礦含量不及三臺溝。[注]松田亀三:《満鉄地質調査所私記》,東京:博栄社,1990年,第134頁。然而,他們也認識到,海城縣三臺溝“偉晶巖礦藏的特性是,鈾礦的含量不過百萬分之幾克,無需說從經濟上看肯定不合算,但技術上進行生產是完全可能的。于是,便向關東軍司令部提交了報告。”[注]矢島道子:《資料:戦時中のウラン探鉱》,《科學史研究》2006年第2期第45巻,第97頁。

(二)政府及科研機構的調查

1941年1月,日本政府成立“資源科學諸學會聯盟”,將總部設在文部省,旨在調查“東亞共榮圈”的資源。同年12月,成立資源科學研究所。1942年4—7月,應日本當地駐軍的要求,政府派遣了涵蓋地理、地質、動植物等領域的大規模的“山西省學術調查團”,重點是礦物資源的調查。多田禮吉中將負責的“科學動員協會”則于1942年9—12月,組織了由民間公司技術人員組成的“南方特殊資源調查團”,前往中國、東南亞等地進行調查。據時任陸軍航空總部總務部長川島虎之輔少將回憶,“該協會說是要協助尋找鈾礦,因此,由航空總部向該調查團提供了一架當時三菱公司制造的大型運輸機(MC),赴滿洲、中國以及南方各地搜尋,結果徒勞而返。”[注]読売新聞社編:《昭和史の天皇4》,第146頁。進而,1944年8月,科學動員協會又派出“蒙疆稀有元素調查團”,即上述的滿蒙資源調查團赴華調查。[注]廣重徹:《科學の社會史:近代日本の科學體制》,東京:中央公論社,1973年,第202頁。

日本政府的在外駐留機構也積極參與了鈾礦的調查。據日本地質工作者在侵華戰爭期間撰寫的地質報告資料顯示,1943年日本駐華大使館北平事務所奉命在中國華北地區調查稀有元素礦藏,其真實意圖是尋找鈾礦,特別是品位高、儲量大、易開采的無礦脈型瀝青鈾礦。[注]轉引自修義嵩編:《原子彈秘聞錄》,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8年,第29—30頁。

1944年日本政府還在中國成立“華北科學動員協會”,設在被日軍占領的舊北平沙灘嵩公府夾道原北京大學地質館內,是具體負責鈾礦調查工作的機構。日本地質學家對我國遼寧省海城、遼陽以及江西省星子縣等地的偉晶巖十分重視,因這種礦物含有稀有元素鈾。日本地質專家還把調查結果寫成了專題報告,例如嵩田達寫過《中國境內有無礦脈型瀝青鈾礦之理論的考察》。然而,結果令其失望,日本人沒有在中國找到瀝青鈾礦。[注]修義嵩編:《原子彈秘聞錄》,第30頁。

滿鐵地質調查所[注]滿鐵地質調查所1938年4月劃歸偽滿洲國大陸科學院,滿鐵新設調查部,由四個調查室組成,其中第四調查室分為礦務、采礦、金屬、測量、冶金、化驗等11個班,負責對偽滿洲國、北部中國的鐵、黃金、煤炭、石油和工業原料礦物等的調查。1941年第四調查室改稱礦床地質調查室,坂本峻雄擔任主任,調查人員約有160人,其中地質專家35人,第四調查室的實際調查范圍,不限于偽滿洲國,而是擴大到中國北部、南部,包括1942~1944年的海南島調查,以及1943年以后對東南亞地區的緬甸、印尼爪哇、印尼西里伯斯島、文萊等地的調查。參見日本地學史編纂委員會、東京地學協會:《日本地學の展開(大正13年—昭和20年)〈その2〉》,《地學雑誌》2001年第110巻第3號,第380頁。最早發現并調查了遼寧海城鈾礦。1938年6月,一位長石采礦人員讓地質調查所的池田早苗幫著鑒定在遼寧海城三臺溝發現的一塊暗褐色直徑約為10~20 cm圓形礦物,剛來偽滿洲國的三井礦山技師西肋親雄看后認為是鋅。池田表示懷疑,將其放在感光玻璃板上進行了感光測試,發現其感光。滿鐵的坂本峻雄猜測是鈮釔礦或燒綠石。于是坂本委托滿鐵中央試驗所化驗室主任內藤傳一研究員進行化驗,實驗結果確認該礦物含有鈾和鐳。坂本和池田又赴該地進行調查后,將部分樣品送交東京帝國大學化學研究室的木村健二教授進行定量分析。1939年3月,木村教授的分析結果顯示,該礦含有三氧化鈾(UO3)1.41%、二氧化鈾(UO2)3.84%、鐳(Ra)14800個單位,為黑稀金礦;而超過10公斤的大塊礦物含有二氧化釷(ThO2)3.06%、鐳1343個單位,為褐廉石。1942年4月,作為在偽滿洲國鐳礦的最初發現者,坂本和池田被滿鐵總裁授予功勞獎和獎金一份。[注]坂本峻雄、池田早苗、松田亀三、林迺信:《奉天省海城縣下のEuxenite(?)及Orthote》,《地質學雑誌》第46巻,1939年,第250頁。松田亀三:《満鉄地質調査所私記》,第134頁。

隸屬于外務省的上海自然科學研究所[注]上海自然科學研究所1931年創建時隸屬于外務省,七七事變之后1938年轉歸興亞院、1943年轉歸大東亞省管轄。也參與了日本對鈾礦資源的調查。創建于1931年的上海自然科學研究所,是日本一個綜合性的殖民科研機構,設有地質學研究室。據前所長佐藤秀三在日本戰敗后為國民黨政府提供的《原子能研究計劃書》指出,“上海自然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渡邊新六博士在綏遠省發現確實含有‘鈾’及‘釷’之地層,又因日本投降,中止研究。此外尚有其他調查,如在湖南、廣西、福建等地區均有散在……”,“上海自然科學研究所……對原子核子研究并未開始,對中國礦產中放射能之資源,卻有相當廣泛之調查與研究。”[注]《國民政府致中央研究院代電》附件,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全宗號393。

(三)企業的調查

日本企業也參與了中國鈾礦資源的調查。時任千葉大學文理學部教授神尾明正,曾經是北支那開發株式會社調查局的一員。其回憶說:“我京都大學文學部地理系畢業后,從青島的華北航業總公會調到燕京大學成立的華北綜合研究所,又進入北京交民巷的北支那開發會社,在這里進行了大規模的經濟調查和地質調查。這里有數百日本地質專家,調查對象地區亦非常廣泛。我先是負責華北五省和蒙疆地區,搜尋戰爭所必需的煤炭和鐵等,然而到了1944年,就開始搜尋軍方要求的稀有元素。1945年1月某日,我被叫到像是大使館的地方,那是一次關于稀有元素礦物的會議,出席會議的少佐講‘用什么辦法,我們不討論,總之從華北一個月要拿出一噸獨居石(磷鈰鑭礦)!’記得此時朝鮮和滿洲也每月各攤派了一噸,直覺這是需要釷,釷是獨居石的主要成分。聽說真是要搞核炸彈……”,“以往調查,山東半島高大的海角間有凹入的平緩沙灘。這些沙灘向下挖三四十厘米,就有發青光的黑色鈦鐵礦,往下就是約10厘米厚的無色透明的鋯石,再往下邊就是比黃色米粒稍小的精美獨居石結晶,用過去淘金的簡單方法可以篩選出來。然而,麻煩的是,這地方全是匪區,我們不可能輕易過去。因此,與他們背后進行交涉,憲兵偷著交給他們想要的東西,然后憑著在華北航業總公會的面子,用帆船將開采的礦物先運到青島,許多礦石還沒來得及運走,就稀里糊涂地迎來了戰敗。”[注]読売新聞社編:《昭和史の天皇4》,第148—149頁。

(四)大學的調查

大學在對殖民地鈾礦的勘探中也扮演了特殊角色。以京城帝國大學(首爾大學的前身之一)理工學部教師今村豐、泉靖一等為首組織的京城帝大第三次蒙疆學術調查團(第一次1938年、第二次1939年),分為物質資源調查班和人力資源調查班,調查范圍涉及資源、醫學和人文等,然而重點是礦產資源即鈾礦資源。該調查團1944年7月30日從朝鮮漢城(今首爾)出發,坐著汽車沿北京、張家口、大同、厚和(今呼和浩特)、包頭進行了一個月的調查。物質資源調查班中的地質、稀有元素兩個班,調查了白云鄂博、固陽沿線,礦山班調查大青山、烏拉爾山一帶,土木班調查包頭周邊的黃河灌溉,藥草班調查大樹灣、昭君墓、百靈廟附近,人力資源班也調查了百靈廟、大樹灣和昭君墓附近。[注]《朝鮮》351號,1944年8月1日,第50頁。全京秀:《京城學派の人骨研究と戦時人類學:今村豊の南柯一夢(?)と絆》,酒井哲哉、松田利彥編:《帝國と高等教育:東アジアの文脈から》,國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2013年,第94頁。該調查團1944年以油印版形式出版了《京城帝國大學第三次學術調查隊報告》,該報告書第2號便是理工學部巖瀨榮一博士寫的調研報告《蒙疆稀有元素礦物及其產地》(共10頁)。[注]中生勝美:《植民地大學の人類學者:泉靖一論》,《國際學研究》2014年第5號,第59頁。

三、日本對遼寧海城鈾礦的開采

日方在廣泛調查中國鈾礦資源之后,將遼寧省海城作為重點開采地區。開采工作由軍方牽頭,組織民間財團成立專門公司,政府還緊急修改《礦業法》,大規模征用中國當地勞工,采取軍事化管理,進行了野蠻式開采。

(一)設立鈾礦開采公司

據泰亞工礦株式會社原董事岸本春一回憶,日本侵華期間,松竹京都攝影所的電影演員高木新平來到中國(戰爭期間其隸屬于近衛聯隊),從華北的大同到偽滿洲國四處搜尋,結果在遼寧海城發現了“鎢礦石”,鎢礦石的顏色和重量與鈾礦相似。高木以為是鎢礦,將其帶回京都,讓京都帝國大學名譽教授中澤良夫博士檢測后才知道是鈾礦。其通過人找到了根津財團的鎮目泰甫,鎮目則將鈾礦石的事匯報了軍方。負責“仁研究”的陸軍航空總部總務部長川島虎之輔少將要求鎮目的公司來負責開采鈾礦。川島指示:“你們干吧,現在是日本危急存亡關頭!拜托!”[注]梅野實先生伝記編さん委員會編:《梅野實翁伝記》,第125—126頁。

于是,鎮目來到偽滿洲國,拜訪了偽滿洲國工礦業技術員協會理事長梅野實,希望其對成立鈾礦采礦公司給予合作。梅野實與關東軍、偽滿政府以及滿洲礦業開發株式會社竹內德亥理事等人商談后,決定創立泰亞工礦株式會社,公司設在奉天市(今沈陽市)朝日區東亞街,兩個派出機構分別設在新京特別市(今長春市)新發路和奉天省(今遼寧省)海城縣海城大街。鎮目泰甫出任公司董事長,與子田敏雄任常務董事長,藤澤拓水、岸本春一、磯野勵三任董事,梅野實和田中知平任顧問。

因此前稀有元素礦物屬于非法定礦種,所以日本政府急忙修改《礦業法》,將鈾礦等稀有元素類礦藏定為法定礦種,指定并特許泰亞工礦株式會社和滿洲礦業開發株式會社開采鈾礦。1944年9月,滿洲礦業開發株式會社的技術人員已進駐海城,幫助制定開采計劃。[注]安斎育郎編:《GHQトップ·シークレット文書集成 第Ⅳ期——原爆と日本の科學技術関係文書》第3巻,第13頁。關于礦區的劃分,關東軍參謀部第四課門田雅夫中佐當著兩個公司負責人的面,劃分了海城縣三臺溝一帶,分攤給泰亞工礦株式會社的是第44礦區。[注]梅野實先生伝記編さん委員會編:《梅野實翁伝記》,第123頁。1944年10月10日,泰亞工礦株式會社正式運營。

(二)野蠻式開采與征用勞工

據《梅野實翁傳記》記載,因鈾礦是戰爭所需的重要且緊急物資,在動力來不及的情況下,便在安排準備重力法選礦、磁力選礦、放射性分選法等設備與鑿巖機的同時,匆忙采取了各種臨時性的原始方法進行開采。[注]梅野實先生伝記編さん委員會編:《梅野實翁伝記》,第124頁。然而,據美國國家檔案館收藏的資料顯示,實際上除了運輸卡車之外,沒有使用任何機械設備,都是人工開采。[注]安斎育郎編:《GHQトップ·シークレット文書集成 第Ⅳ期——原爆と日本の科學技術関係文書》第3巻,第13頁。因礦石稟賦狀態不定,所以采用露天挖掘式作業方法,在母巖硅石上打孔,裝上炸藥爆破,然后從碎石中揀選。另外,也挖掘坑道,或者用鐵鍬、洋鎬等去掉表土,尋找礦石。因為鈾礦石較重,且帶有黑褐色的特殊顏色,而母巖是白硅石,好像白米中長著稗子一樣,連小結晶也可以較容易地用手摘取出來。[注]梅野實先生伝記編さん委員會編:《梅野實翁伝記》,第124頁。

采掘的礦石在現場收集在一起,嚴格選礦之后,將精礦存放到現場辦事處,然后過稱、標記、貼封、上鎖,進行保管。采滿一百千克以上,就配置護衛,用關東軍調撥的汽車運到奉天(今沈陽),從奉天搭載戰斗機,送到日本。并且,為了保密,公司將那里開采的鈾礦命名為海城石。[注]梅野實先生伝記編さん委員會編:《梅野實翁伝記》,第124頁。

由于研制核武器任務緊急,加上又是重體力的采礦勞動,日方從海城當地大規模地征用了勞工。為了推進采礦任務,從白石村、南臺海城地區按照每戶一人的比例,征用了大量勞工。[注]梅野實先生伝記編さん委員會編:《梅野實翁伝記》,第124頁。具體征用了多少人,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據美國國家檔案館公布的資料記載,約在1944年11月1日,400名當地勞工在20名日本工頭的監督下,開始開采并用手撿拾,來精選鈾礦石。[注]安斎育郎編:《GHQトップ·シークレット文書集成 第Ⅳ期——原爆と日本の科學技術関係文書》第3巻,第13頁。另據泰亞工礦株式會社的高木證實(表1),到1945年,該公司在海城五處礦區的21個作業區,每天征用約近千名(950人)勞工開采鈾礦。因沒有找到另一家滿洲礦業開發株式會社征用勞工的數據,若據此做簡單推斷,其征用勞工人數亦不會少于千人。此外,承包商的工人們以及滿蒙青年義勇隊的一個團隊也加入到采礦隊伍中。采礦人員像軍隊一樣,編成小隊、中隊、大隊,在指揮官的號令下統一進行開采作業。

表1 遼寧海城各礦區勞工人數與鈾礦日產量

資料來源:安齋育郎編《GHQ絕密文件集成 第4期——原子彈與日本科技關系文件》,1998年第3卷第28頁。

關于海城勞工的具體勞動境況,尚未看到有關記述,但從同時期日本在朝鮮菊根礦山征用勞工開采鈾礦的情況亦可窺見一斑。據美國國家檔案館公布的一份資料顯示,從1943年9月到1945年8月期間,日方在菊根礦山最初征用了1200工人,結果工人們不斷逃亡,最后只剩下600人。他們一天勞動10個小時,要開采5000坪(每坪約3.3平方米)。[注]安斎育郎編:《GHQトップ·シークレット文書集成 第Ⅳ期——原爆と日本の科學技術関係文書》第7巻,東京:柏書房,1998年,第275頁。毋庸置疑,海城的鈾礦開采工作同樣是相當嚴酷的重體力勞動。時任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統一管理偽滿洲國工礦企業的組織)總裁高碕達之助在戰后初期回憶:“日本對滿洲國農民重大失政之一,就是強制征用勞力。隨著戰爭擴大、日軍弱化,勞動力日益不足。因此,為了彌補工礦業勞力不足的狀況,政府強制征用并不情愿的農民,將其送入工廠……在勤勞奉獻的名義下,數十萬農民被強制征用,在不熟悉的工廠被役使著。這種強制征用勞力與強制征收農產品,結果導致日本完全失去了民心。”[注]高碕達之助:《満州の終焉》,東京:実業之日本社,1953年,第141頁。

(三)鈾礦開采量的探究

關于日本到底在遼寧省海城是否開采過鈾礦?究竟從海城地區掠奪了多少鈾礦?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日本“仁研究”負責人陸軍航空總部總務部長川島虎之輔少將回憶說,“不知何時下面匯報說,滿洲撫順有鈾礦,現在有三到五噸原礦石,于是我說‘那就立刻送來!’可從此杳無音信,什么也沒送來。”[注]読売新聞社編:《昭和史の天皇4》,第146頁。川島的說法顯然有誤,亦或是故意混淆事實。一是他連大概時間也沒說明,作為核武器研制計劃負責人不可能不清楚;二是地點有偏差,撫順距離海城有上百公里,距離興城、綏中則更遠,當時日方發現只有海城地區才出產品位較高的鈾礦石;三是用軍用戰斗機直接運送鈾礦的事,作為負責人的他不可能不知曉。

研究二戰期間核武器研制計劃的科技史專家、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教授山崎正勝,在專著《日本的核開發:從原子彈到原子能(1939—1955)》(2011年)中專設一目“陸海軍在殖民地對鈾礦的探查”,然而遺憾的是,該書在僅有的兩段文字中只提及了日本在朝鮮菊根礦山開采鈾礦、從馬來半島運來黑砂和海軍從上海黑市購買約100公斤氧化鈾的事,不知為何對日本在遼寧海城開采鈾礦的事只字未提。

然而,在日本核武器研制計劃中負責籌集鈾礦的陸軍第八技術研究所少佐山本洋一曾明確指出日本開采海城鈾礦的事,只是未說明具體數量。他在著作《日本制原子彈的真相》(1976年)中表明:“關于滿洲大石橋附近海城縣出產的黑稀金礦,滿洲礦業開發公司以及都商會進行了開采,這里開采的礦石,由滿洲第237部隊購買等事,是明白無誤的。”[注]山本洋一:《日本製原爆の真相》,第80頁。

“關東軍稀有元素調查班”班長山村禮次郎在1948年6月29日第一次接受美軍訊問時表示,估計開采了10噸并送到了日本;然而在稍后同年9月30日的第二次訊問中,他卻改變了先前的說法,說是開采了五或六噸,并且不確定有多少運到了日本。[注]安斎育郎編:《GHQトップ·シークレット文書集成 第Ⅳ期——原爆と日本の科學技術関係文書》第3巻,第13頁。

“關東軍稀有元素調查班”的久野久則對美軍證實,從1944年10月到1945年3月在滿洲每月生產鈾礦精礦約一噸。[注]安斎育郎編:《GHQトップ·シークレット文書集成 第Ⅳ期——原爆と日本の科學技術関係文書》第3巻,第14頁。也就是說半年間共生產精礦在6噸左右。久野在《東亞地質礦產志》(1952年)發表的論文中也披露了日本從遼寧海城開采的鈾礦總量。該文指出:“從1944年夏到1945年3月,放射性礦物主要是露天開采,選礦是通過手選進行的。上述期間該地區精礦總產量約達4噸。1945年月產量約達一噸。”[注]久野久:《南満洲海城地方ペグマタイト中の長石、石英、雲母及び稀元素鉱物》,《東亜地質鉱産誌》(満州之部,満州·金屬―15d),1952年,第3頁。

泰亞工礦株式會社常務董事長與子田敏雄證實該公司從1942年到1945年開采了5.5噸鈾礦石,并且這些鈾礦由滿洲的第237空軍部隊空運到了日本。[注]安斎育郎編:《GHQトップ·シークレット文書集成 第Ⅳ期——原爆と日本の科學技術関係文書》第3巻,第14頁。需要說明的是與子田證實的公司開采的起始時間有誤,如上所述,泰亞工礦株式會社正式運營是在1944年10月。

原滿洲地質調查所的松田龜三在《滿鐵地質調查所私記》(1990年)中表明:“據說太平洋戰爭末期,陸軍委托理化所仁科研究室研制核武器,鈾礦石重要性劇增,設立了泰亞工礦株式會社,在三臺溝粉碎巖石,連小的結晶也用手選取,一攢到100千克,就用飛機從奉天空運回日本,送到理化所約3噸。”[注]松田亀三:《満鉄地質調査所私記》,第134—135頁。

原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總裁高碕達之助在《滿洲的終結》(1953年)一書中也指出:“在戰敗前不久,(日本)發現了大石橋附近的原子彈的原料鈾礦,選礦約5000噸礦石,運到日本內地。”[注]高碕達之助:《満州の終焉》,第114頁。

中國鈾礦地質與勘探專家謝家榮在1947年12月發表的《中國之獨居石礦》中指出:“遼寧海城之鈾礦:據日人勘探估計金屬鈾質儲量為13噸,曾經于十個月之探礦工作期間內獲得精獨居石礦砂4.4噸,其成分為含8%的UO2,計含金屬鈾量362公斤。”[注]謝家榮:《中國之獨居石礦》,1947年。全國地質資料館,檔號4972。中科院地球物理所的王德孚也在建國后查閱到了日本地質工作者在侵華期間撰寫的地質報告。該報告指出,日本關東軍曾秘密地在海城的大房身和三臺溝開礦,這是一種含有鈾的稀土鈮酸鹽礦物——黑稀金礦、鈮酸釔礦及褐釔鈮礦,取得精礦4447公斤,急忙用飛機運回東京,在仁科芳雄的指導下,約有百名專家進行極秘密的冶煉提鈾及制造原子彈的研究。[注]修義嵩編:《原子彈秘聞錄》,第30頁。

綜上所述,從1944年10月到1945年3月的半年左右時間內,日本在中國海城地區破壞性開采的鈾礦石總量約為5000噸,運到日本的精礦少則3噸,多則10噸。從中國海城等地開采的鈾礦被送到東京,然而,直到1945年2月,理化所使用熱擴散法的分離實驗始終沒有成功,沒有提取出鈾235。荒勝文策的遠心分離機也遠未達到每分鐘10萬次的轉數,無法制造出鈾235。1945年3月關東軍稀有元素調查班收到“大本營的秘令,‘本次大戰中預計敵美英造不出原子彈,本次作戰中止’。”[注]矢島道子:《資料:戦時中のウラン探鉱》,《科學史研究》2006年第2期第45巻,第97頁。1945年4月,理化研究所實驗室的分離塔在美軍空襲中燒毀,事實上日本研制核武器計劃基本告終。同年5月偽滿洲國政府下令停采鈾礦。日本戰敗投降后的1945年9月5日,關東軍稀有元素調查班才宣布正式解散。[注]安斎育郎編:《GHQトップ·シークレット文書集成 第Ⅳ期——原爆と日本の科學技術関係文書》第3巻,第11頁。

結 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研制核武器計劃,不是一個只有日本科學家參與技術研發的內部軍事研究計劃,而是一個包括原料鈾礦的探查、開采、運輸等環節在內的龐大的“國際性”工程項目,更是一個伴隨著大規模殖民奴役和大量寶貴稀有資源掠奪的殖民計劃。

在“舉國一致”的法西斯體制下,日本為了推進核武器研制,對華鈾礦的調查與開采計劃是在政府和軍部的統一指揮下進行的,政官財學媒的社會各界人士都被動員參與到計劃中。一些調查隊是在新聞媒體(如《朝日新聞》等)后援下開展活動的,調查隊有地質專家,也有記者、醫生等隨行。采礦公司(如泰亞工礦株式會社)所需的必要物資、衣服和食品等,有些是關東軍直接援助的。泰亞工礦株式會社所需的部分資金,也是通過偽滿洲興業銀行總裁岡田、孫澂副總裁和齋藤理事等人從興業銀行籌集的。

在秘密研制核武器計劃下,日本對華鈾礦的調查與開采活動,從始至終是在軍隊的管理下開展的。無論是淪陷區,還是國統區,日本的調查開采活動不可能得到中國當地居民的認可,日本軍人隨行調查開采,除了確保日方人員安全之外,行動明顯帶有強制性。調查隊員不管寫的什么東西,都被視為涉及軍事機密,他們往往將報告書偷著用油印印刷若干,封面蓋上“秘”的字樣,只在朋友間傳閱。負責調查的關東軍稀有元素調查班本身都是從各個軍隊中招募的采礦、地質或化學專業畢業的現役軍人,采礦現場的監工亦基本上是現役日本軍人。

總之,二戰期間日本研制核武器計劃,既是一個軍事研究計劃,亦是一個殖民奴役與資源掠奪計劃,其帶有明顯的“軍事性”“殖民性”和“侵略性”特征。在當今反對核武器問題上,若單純強調日本是核武器“唯一受害者”的結果,而未認識到日本也曾積極扮演“加害者”的歷史事實,就不可能實現“歷史和解”,也不可能真正達成“反對核武、爭取和平”的共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免费看| 国产成人免费|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国产在线日本| 欧美区国产区|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国产精品成|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午夜精品区|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8|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99re免费视频|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亚洲人在线| 欧美国产在线看|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亚洲天堂伊人|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亚洲小视频网站|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日本91视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乱视频网站| 欧美a级在线|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欧美一级视频免费|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欧美成一级|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伊人网址在线|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 99视频在线看|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国产福利观看|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另类欧美日韩| 亚洲天堂区|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不卡色老大久久综合网|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无码av三级|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午夜福利网址|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福利一区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成人狂喷潮在线观看2345| 六月婷婷综合| 看国产毛片|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