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姍
(山東省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辦公室,山東滕州 277500)
我國古籍由五千年文化積淀而來,對我國古代社會文明歷史進行了有效反應,是中華民族的精髓所在。在早起紙本文獻時代,古籍工作人員主要從目錄、校勘等方面著手,對古籍進行全面整理,并取得了較大成績。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推廣,很多新興技術手段開始在古籍整理中得到應用,在實現了古籍數字化發展的同時,為各個圖書館發展帶來了全新課題。
在古籍數字化發展過程中,需要進行科學規劃和發展戰略統籌。但在我國目前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相關人員對古籍數字化工作并未實施宏觀調控管理,在此種情況之下,很多部門均以自身需求為主對古籍數字化工作進行開展,沒有將分工協作意識體現出來。與此同時,在已有的古籍數字化建設工作之中也存在很多弊端:首先,在選題上沒有進行重視,并過度向熱電項目集中,尤其是在一些商業資源開發過程中,也會以少數常用古籍為主,對于一些冷門古籍很少有人對其進行選用。其次,由于資源的過度集中以及重復性建設,導致人力和物力資源出現了極大的浪費,如《二十五史》等著作存在多種電子版本[1]。
我國在古籍數字化發展過程中,雖然也出臺了一些標準,但由于制度內容的不規范及不全面,導致具體的原則內容無法得到有效明確。在現行的數字化標準下,尚不能構成一個相互協調的整體,這樣一來,人們很難對古籍數字化工作進行全面規范和指導,再加上部分單位的封閉式建設,促使古籍數字化發展出現了嚴重的差異化現象。也正是由于上述情況的存在,古籍質量出現了質量分割,對資源共享和使用產生了極大影響,古籍資源庫的使用率也大大降低。
由于已有技術無法對古籍數字化的發展要求進行滿足,從而導致文字處理、檢索方式選擇等工作出現了較大缺陷,急需一種有效方式對其進行解決。在此過程中,文字處理問題出現的時間較早,在古籍之中,以繁體字使用為主,同時還伴隨著一些通假字、異體字等,而在字符收集過程中,人們所收錄的文字并不全面,從而對古籍數字化工作產生了極大影響,降低其工作得到準確程度。截至到目前,古籍資源庫的檢索形式以關鍵詞檢索為主,但在古籍數字化之中存在很多圖片等格式,導致檢索工作缺乏深度[2]。
在圖書館古籍數字化發展過程中,需要確保相關工作可以進行相互協作,并對各項分工標準進行明確,在確定好側重點的同時,避免重復性勞動出現。除此之外,當代圖書館管理人員需要對管理觀念進行轉變,利用一種崇高的胸懷去接受現代古籍管理工作的轉變,并明確古籍數字化發展對整個工作能帶來哪些好處,為我國古籍數字化發展創作新的條件。例如,為了確保古籍管理理念的有效更新,中國圖書館協會在《圖書館服務宣言》中明確指出:現代圖書館想要實現進一步發展,需要對共享信息資源進行全面建設。另外,各種類型的圖書館也需要進行有效的團結合作,為信息資源的共享建設提供基礎。站在另一個角度來說,古籍數字化工作兼顧各種各樣的系統工程,這其中包括古籍數字化的發展規律及科學集成情況。在研究方法確定上,不能摻雜任何的功利性心理,更不能對相關技術和方法進行生搬硬套,否則很容易起到嘩眾取寵的效果[3]。
首先,對計算機編碼字符集進行有效建立。漢字體系具有古老的發展歷史,由于自身特點和文化積淀,賦予了主體結構很強的復雜性,由于計算機漢字處理系統具備一定的局限性,最終為古籍數字化發展制造了新的瓶頸。因此,在計算機信息處理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漢字學理論的建設深度,并對漢字編碼字符進行集合,為后續數據庫建設創造有利條件。其次,對數字式照相技術進行使用。在數字照相機使用過程中,并不會受到幅面限制。因此,人們可以考慮用數字式照相機技術對掃描輸入方式進行取代。一般來說,古籍輸入以掃描技術為主,由于工作效率較低,有的古籍在錄入過程中無法保證原貌,尤其是一些規格十分特殊的古籍,只有利用其他技術進行轉換之后才能進行掃描,為古籍數字化發展制造了很大阻礙。最后,對古籍數字化發展流程進行有效規范。在此項工作之中,需要對圖書情報界、信息產業界等進行數字化建設,最終為讀者建立一個統一的古籍文獻平臺[4]。
在古籍數字化產品制作過程中,主要以知識、資金、技術相結合,最終實現產物的有效打造,該項流程具有極強的系統性,同時也是社會化和國際化的主要發展趨勢。在古籍數字化之中,圖書館想要得到規模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必須將等、靠等思想進行摒棄,以免“小作坊”等運作模式出現,對古籍數字化發展產生影響。另外,由于相關技術聯合開發策略的實施,各個圖書館可以將資源優勢全面發揮出來,并與更多高科技公司展開合作,建立聯合體研發項目,促使在古籍數字化發展過程中實現資源與收益共享。在此過程中,圖書館工作人員需要對各方進行有效協調,做到精心編輯和精心制作,樹立古籍品牌意識。人們還可以以此為契機,對古籍數字化產品進行生產。為了實現全面發展,我國還應該打開國際化大門,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從而突破封閉,對聯合開發技術進行有效豐富。
古籍數字化主要是對傳統學術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在此過程中,需要一支技術熟練、善于合作的工作隊伍進行配合。在隊伍建設上,各個工作人員不僅需要對古籍文獻的檢定進行全面掌握,還需要學會如何對數據庫進行編制,并實現原有技術與現代計算機技術相結合,以業務培訓班為主,對不同專業知識進行選修,最終實現對不同古籍的全面整理。另外,在復合型人才打造過程中,需要確保每一個工作人員對電子技術進行掌握,這樣一來,才能為古籍的數字化建設創造有利條件。在不遠的將來,古籍數字化研究手段還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一些大型數據庫也將出現在人們面前。除此之外,隨著漢語國際地位的提升,古籍數字化發展前景也將愈發光明,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對其進行高度重視[5]。
綜上所述,古籍數字化古籍保護和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從我國古籍數字化發展現狀來看,相關研究工作還需要持續深入。為了提升古籍的社會地位,相關部門應該從政策、實踐等角度出發,對我國古籍的數字化形式進行深入解析,還要將制約因素突顯出來,制定出針對性較強的應對策略,在理論是實踐得到豐富之后,為我國古籍的數字化工作開創新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