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曉婧
5日,澳門代表團在住地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粵港澳大灣區”“共享經濟”“互聯網+”等話題引發熱議。
談及“粵港澳大灣區”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時,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澳門盛世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蕭志偉說,“旅游休閑中心”和“葡語系國家的平臺”是澳門的兩個定位。葡語系國家人口超過2.7億,2017年我國和葡語系國家的貿易總額高達1175.88億美元,進口額為810億美元,出口額365億美元。我國和葡語系國家的經貿量已經很大,只要能夠充分利用好澳門這個平臺,未來和葡語系國家的合作還能有更大期待,全國沒有其他城市可以代替澳門這個功能。
針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互聯網+”的內容,中國僑聯副主席、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劉藝良在發言中稱,澳門在這方面需要加快步伐,一方面完善相關法律,另一方面要包容新鮮事物的發展,比如“共享經濟”就是一種新鮮事物,如何在體驗方便的同時,加強監管力度,澳門都需要逐步完善。
這些離不開內地的支持。澳門鏡平學校校長、澳門中華教育會副會長黎世祺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坦言,澳門狹小,互聯網企業不多,導致學習互聯網和新媒體專業的學生沒有實習機會。去年在網信辦支持下,澳門大學生有機會到內地進入阿里巴巴、人民網、新華網等實習一個月。黎世祺說,希望將來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借力祖國,助力澳門發展。▲
環球時報2018-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