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陳怡
摘 要: 高校社團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成才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新形勢下有效凝聚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當前高校社團在科學管理、活動內容、工作機制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注重價值引領、堅持實踐導向、凸顯研究特色,以實現健康發展、發揮育人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校社團 育人
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三個倡導”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和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有機結合,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在新時期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做出的重要論斷。
高校學生社團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引導學生適應社會、促進學生成才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新形勢下有效凝聚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就明確指出,要依托社團組織形式,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高校社團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引領作用。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社團發展的必要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高等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關鍵環節。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社團發展,有其內在與現實的必要性。
我國高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當代大學生具有什么樣的理想信念、價值追求、道德判斷、行為準則,既關系到他們自身的成長與幸福,又關系到國家的前途與命運,是高校在培養人的過程中始終要直面、思考并解決好的重大時代課題。因此,高校要堅持“立德樹人”,“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解決好,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頭腦,讓青年一代從理想信念上、思想道德上、行為方式上辨清是非、經受檢驗,成長為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益的人。
當前,社會在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思想觀念等方面正經歷深刻的變革。在這種背景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思想發展,是一個具有很強現實性的重要命題。
高校社團是由高校學生依據興趣愛好自愿組成,按照章程自主開展活動的學生組織,是學生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有效形式,也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載體。高校社團具有創建的自發性、運作的自主性、目標的整合性、鮮明的開放性、群眾的廣泛性、組織的多樣性等特點,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中,實現自我個體發展和共同價值追求。因此,高校社團具有明顯的價值凝聚功能。但是,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學生社團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趨勢,在建設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社團發展,不僅是高校堅守思想陣地,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根本要求,而且是當前規范高校社團管理、激發高校社團活力,促進高校社團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
二、當前一些高校社團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社團整體上呈現健康發展的態勢。但是,面對不斷出現的新形勢、新情況,一些高校社團在科學管理、活動開展、工作機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從科學管理角度看,高校社團缺乏科學的管理和運行模式。
一方面,部分高校沒有從“立德樹人”的高度認識高校社團對于人才培養和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性,認為社團只是學校校園文化活動中的一部分工作內容,交由學校團委負責開展相關活動即可。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課堂依然是主渠道,社團活動作為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某些高校對社團并沒有從“育人”的角度對社團進行系統的頂層設計和科學的組織管理,社團缺乏教師的專業指導、穩定的經費投入和可靠的場地、技術等方面的保障。
另一方面,高校社團在管理運行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某些社團沒有明確的社團定位、發展目標、工作計劃,在社團工作過程中不注意資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社團新老成員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社團文化難以傳承,導致曇花一現或名存實亡。
(二)從活動開展角度看,高校社團活動分布不均、創新不足。
就活動性質而言,高校社團主要包括以下五類:興趣愛好類、學術科技類、志愿公益類、創新創業實踐類、思想政治理論類。一所高校有幾十至上百個學生社團,大部分都集中在興趣愛好類,而思想政治理論類則微乎其微。如筆者了解到了上海某應用型本科院校共有130個學生社團,其中思想政治類社團僅有兩個。社團結構失衡導致活動分布不均,政治理論類社團的缺乏更削弱了社團作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重要作用。
高校社團看似百花齊放,實際上難以避免社團活動單一、老套,創新不足、內涵不夠的問題。某些社團不能夠與時俱進,忽略深刻變革的社會對高校社團發展的新要求,忽視日益變化中的大學生對社團活動的新需求,而是年復一年地重復著簡單、呆板、過時的活動,因此,這些社團活動對學生的吸引力日漸下降,無法對大學生起到引領價值、增長知識和鍛煉才干的作用。
(三)從工作機制角度看,高校社團缺乏科學的評價機制和研究機制。
教育評價是根據一定的教育價值觀或教育目標,運用可行的科學手段,通過系統收集信息資料和分析整理,對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進行價值判斷,為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評價具有導向、診斷、鑒定和育人功能。當前高校社團普遍存在有活動無評價,或者評價重結果輕過程,評價就是評優、表彰,就是看活動照片和新聞報道等情況。endprint
高校社團的繁榮發展需要立足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也需要不斷發展的科學理論的指導。從這個意義上說,高校社團活動的開展就是通過一系列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實現育人的功能。但是,高校社團普遍存在重活動輕研究,不能及時掌握社團動態信息和把握社團發展規律,社團理論研究和理論創新不足等問題。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社團發展的措施
要推進高校社團的健康有序發展,打造社團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發揮社團的育人功能,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加強社團價值引領和科學管理、培育社團文化、健全工作機制,把社團工作做精、做細、做實。
(一)注重價值引領,優化管理模式。
我們所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通過學生能懂、能接受的語言和行為方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入腦入心、真心認同,并落實為具體的行動。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高校社團應從全面育人的高度注重社團的價值引領,優化社團管理和運行模式,讓學生在社團中玩有所樂、學有所獲,才能有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社團應注重價值引領,加強社團建設的頂層設計,根據新時期社團發展的要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為社團發展的指導思想,將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要求細化、落實到社團組織、管理、運行的各個環節,如社團定位、發展目標、工作計劃等方面,使之成為社團的核心價值觀。
二,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打造社團指導教師隊伍和社團干部隊伍。指導教師在指導社團發展方向、提升社團內涵品質、實施成員的個別化輔導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打造社團指導教師隊伍,就是要選拔、聘請政治過硬、業務精良、有仁愛之心、有奉獻精神的“兩課”教師、政工干部、行業專家、知名校友等,通過指導教師和社團成員有效的互動,提升社團管理水平、促進社團健康發展。社團干部隊伍是社團中的骨干力量,他們的理想信念、社團理念、民主意識、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社團成員的價值觀念,也決定了社團發展的成效。打造社團干部隊伍,一是選拔思想過硬、作風正派的學生作為社團骨干,二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規范和引領多元化的價值取向,三是摒棄社團官僚作用,推進民主決策,引導廣大成員共同參與社團的決策管理中。
(二)堅持實踐導向,培育社團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踐經驗的升華,并以指導實踐為根本目的和最終歸宿。實踐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特征。離開了實踐、離開了生活,再好的價值觀只是空中樓閣。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社團發展,就應堅持實踐導向,通過創新社團活動形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24個字的主要內容融入社團文化建設全過程,致力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地生根”,著力培育內涵豐富、特色鮮明、品位高雅的社團文化。
一,基于當前高校思政社團普遍較少的現狀,探索從“思政社團”走向“社團思政”的做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容融入各個社團活動中,通過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文化、科技、體育、公益類社團活動,培育廣大學生的愛國情操、敬業精神、奉獻意識、創新品質等,讓所有社團活動都呈現“思政味”,都承擔“思政擔”,構建全社團育人的課程資源和平臺。
二,關注當下深刻的社會變革,尤其是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熱點問題,關注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可能出現的價值多元與價值混亂等現象,開展有針對性的社團活動,引導大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價值觀,提高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如,我校科學社針對社區居民對網購安全知識的需求,精心組織活動,通過發放網購安全手冊,講解網購防騙技巧等,強化社區居民安全網購的意識和能力,深受社區居民好評。
三,整合資源,開展社團特色品牌活動。社團特色品牌活動是社團文化的集中體現,有利于促進社團質量的提升。當前,全國各高校正在開展“一社一品”提升戰略,著力打造社團特色品牌活動。要注重挖掘和整合學校的教學資源、校史資源、地區資源等,結合形勢發展,選擇典型性、示范性、前瞻性項目重點打造,培育有示范作用的校園社團文化品牌。如我校翼云文學社連續十二年舉辦“翼云杯”朗誦大賽,并邀請上海多所高校的文學社一起參加,在上海高校同類型的活動中形成了較大的影響力。
(三)凸顯研究特色,健全工作機制。
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學生社團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網絡社團增多、跨校活動增多、與社會聯系增多等新情況和新趨勢。因此,要構建以專家學者、干部教師、學生骨干為主體的研究隊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新形勢下社團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從社團培訓和評價兩方面進一步健全社團工作機制。
目前,高校對于社團負責人的培訓主要是針對社團活動有關制度與要求的培訓。新形勢下的社團培訓,應該立足于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意識、個性特征的研究和對社團發展現狀的分析,引入企業管理理念,開展包括社團發展定位和價值追求、跨學校、跨區域社團活動經驗分享、社團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社團成員的凝聚力、溝通能力、決策能力等人際技能、社團與企業、社區深度融合等方面的培訓,讓社團發展與社會發展和高校育人目標和諧共振。
傳統的社團評價以評優、表彰為主要形式,側重于對社團活動結果的評價,忽略對社團發展的過程性評價。這種滯后、粗放、千篇一律的評價已經讓社團成員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審美疲勞”,影響了評價的及時反饋和育人功能的發揮。因此,要從多學科、跨學科的視角研究和構建科學的社團評價指標體系,以規范和提升社團發展。如張繼國等人從信息生態位理論的角度出發,從能力、資源、關系、時間、空間五個維度構建高校社團評價指標體系,并利用相關數學模型來定量把握社團競爭優勢、綜合實力和未來發展潛力,幫助社團更準確地定位。
參考文獻:
[1]周志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中的高校社團建設研究[J].邯鄲學院學報,2014(6):102-104.
[2]張烽,朱小惠,雷文瑜.以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高校社團建設思考[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111-115.
[3]王賢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路徑探析[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1(2):12-16.
[4]張繼國,林育芹,乜鑫宇.基于信息生態位理論的高校社團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05):107-109.
[5]林培雄,王玉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在實踐[J].求是,2013(10):46-47.
[6]姚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探索,2008(12):118-119.
[7]人民日報.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到校發展——訪南開大學黨委書記薛進文[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0120/c100-24164038.html,2014.1.20.
[8]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Z].中青聯發〔2005〕5號文件,2005.
[9]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中發〔2004〕16號文件,20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上海學校德育實踐研究課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課程開發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17-D-118)”成果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