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摘 要: 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要打破以往的授課方式,將網絡和多媒體平臺引入教學環節中。教師將微博引入韓中(中韓)翻譯教學中,目的在于將課下時間變為有效的第二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交流,并分析微博對中韓(韓中)翻譯教學的輔助意義所在。
關鍵詞: 中韓(韓中)翻譯教學 微博 應用
隨著移動網絡的普及,社交網絡平臺早已經走進了大家的生活,使用社交網絡服務的人數與日俱增,不論是在信息傳播還是社會影響方面,社交網絡服務都對以往方式產生很大的沖擊。其中,微博作為社交網絡中必不可少的一員,在隨著被人們熟悉且積攢了一定人氣的基礎上,逐漸成為最受歡迎的網絡交流平臺。
一、微博平臺的相關情況
微博(Weibo),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博客的一種,是一種通過關注機制分享簡短實時信息的廣播式的社交網絡平臺。微博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信息分享、傳播和獲取的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等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微博的關注機制分為可單向、可雙向兩種。其特點如下:
(一)便捷性。
只要擁有網絡和微博賬號,便可隨時發布微博。新浪可以發布長微博之后,突破了以前140字限制,更加方便、便捷。
(二)創新交互性。
與博客的交互方式不同,微博實際上可以一點對多點,也可以點對點,當你關注一個子集感興趣的人時,兩三天就會形成習慣地關注,移動終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體化,使得微博用戶體驗的黏性越來越強。
將微博作為輔助中韓(韓中)翻譯教學的平臺,利用微博平臺提供翻譯理論、翻譯技巧探討、時下熱門話題和翻譯心得交流及翻譯資源共享等,使學生中韓(韓中)翻譯學習得到實踐。
二、中韓(韓中)翻譯能力的重要性
自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2017年已經迎來第25個年頭。這些年,隨著中國與韓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頻繁,朝鮮語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量隨之急劇上升,一些本科院校陸續開設了韓國語專業,到目前為止國內有100多所大學開設了朝鮮語專業。作為一門小語種,學習朝鮮語專業學生數量的迅速壯大為朝鮮語專業學生就業形勢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就業競爭的日益激烈對朝鮮語專業的畢業生的朝鮮語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調查顯示,當今社會比較需要應用型、社交型朝鮮語人才,要求朝鮮語專業人才在校學習的知識與社會所需求的知識相統一。不僅要掌握豐富的書面知識,還要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社會交際。不僅能從事筆譯工作,還能很好地直接與韓國人進行口語交流。筆譯是讀和寫的結合,一個人筆譯的能力是建立在讀和寫的基礎之上的。但是這并不等于一個人的讀和寫的能力很高,他筆譯的能力就一定會很高。譯的關鍵在于實踐,因為除了理解和表達外,譯中還包含很多方面的技巧,這些技巧不通過具體的翻譯實踐是很難掌握的。課堂教學畢竟有著時間單一、地點單一的局限性,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學生擁有一部手機便可以隨時與外界溝通聯系,如何利用網絡輔助教學則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
三、微博在中韓(韓中)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據筆者調查,國內使用人數最多的微博平臺為新浪微博,新浪微博發布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截至3月31日,微博月活躍用戶達3.4億,已超過Twitter成為全球用戶規模最大的獨立社交媒體公司。在筆者授課的班級中,91.3%的同學手機中安裝有新浪微博APP,而81.5%的同學每天都有刷微博熱搜的習慣,微博差不多是學生接收外部消息的主要渠道。一半以上同學的微博活躍度明顯高于微信、QQ等社交平臺的活躍度。因此,如何良好地運用微博平臺輔助中韓(韓中)翻譯教學則是翻譯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教師與學生間的微博互動
教師利用個人的微博平臺發布一些中韓(韓中)翻譯相關的知識、技巧,對上課所講授的翻譯基礎知識做補充,如:漢字詞的翻譯、外來語的翻譯、數量詞的翻譯等。針對篇章、段落翻譯的課后作業,可以發布一些錯誤指引,讓同學們在完成翻譯作業的過程中著重注意,盡量避免犯錯,有效提高作業完成的質量。比如曾經課后留了一篇介紹韓國大田世博會的韓中翻譯作業,語篇原文如下:
在作業布置之后,筆者在微博上發布了易錯指引,提示學生“●●”這個詞,在韓國語中有兩個意思:①記載(通常指文字記錄),如●●● ●●●(記錄下來,留下記錄),●● ●●● ●●●●(翻閱案件記錄);②競技比賽中的最好成績,常用作●●● ●●●(創造紀錄),●●● ●●(打破紀錄), ●●● ●●●●(刷新紀錄)。在翻譯時,要注意與不同含義的“記錄”相搭配的韓國語動詞,避免混淆。
通過易錯指引的發布,同學們在完成翻譯作業時,著重注意了詞組“●● ●●●●● ●●●●”該如何翻譯。從作業完成情況看,90.5%的同學都把這個詞組翻譯成了“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作業的準確率大大提高。同時,易錯指引豐富了同學們的翻譯知識,提高了同學們的翻譯實踐能力。由此可見,微博平臺在很大程度上輔助教師更好地完成了課堂教學需要傳授給學生的知識。
除此以外,教師還通過微博平臺發布一些中韓互譯翻譯的小文章、中韓互譯的領導人講話稿、中韓互譯的韓劇臺詞互譯。這些內容擴大了學生韓國語翻譯層面的視野,由于其趣味性強、吸引人的特點更受學生喜歡,能夠更好地完成翻譯。詞匯量是一個關鍵的基礎,教師的微博平臺還會發布一些分類的韓國語詞匯、詞組,讓同學們豐富韓國語詞匯掌握量,為提高中韓(韓中)翻譯翻譯實踐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可以在微博上發布一個句子或者一個小短文,讓同學們討論一些詞組該如何翻譯更恰當,同學們利用比較零散的時間便可以與其教師和他同學互動,這樣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更隨意和自由,提高了學習效率。同學們在課下可以跟教師通過微博互動,發私信或者直接在教師的微博下提問,教師回復的同時,其他同學也可以看到問題的解答,方便快捷。endprint
(二)同學間的互動
授課班級的五名同學組成團隊申報了一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項目名稱為“基于“社交網絡平臺”輔助中韓(韓中)翻譯探究與實踐”。首先,同學們創建了一個有關中韓(韓中)翻譯的“朝我看微翻譯工作室”微博號,通過宣傳增加其關注熱度,向關注者推送有關中韓(韓中)翻譯技巧知識、熱播影視劇的臺詞翻譯及中韓兩國文化交流情況的相關新聞。這五名同學根據個人特點進行了分工,其中一名同學擔任項目負責人和組長,負責統籌項目成員的工作;
一名負責微博技術和維護工作;一名同學負責微博宣傳策劃工作;兩名負責文字翻譯相關的工作。這個微博是基于韓國語學習者關于中韓(韓中)翻譯相關內容交流的平臺,目前已有2000多名關注者。同學們在這個微博發布了一些簡單的中韓互譯短句,如:●● ●●● ●●●●.(見到你很高興);●● ●●● ●●● ●● ●●●● ●● ●●●.(天氣轉涼,出門注意保暖。)。長春下第一場雪的那天發布了●● ●● ● ●●● ●●● ●●● ● ●●●.(初雪,與炸雞啤酒更配呦。)這些微博的發布吸引到了一些韓國語學習者和韓國語愛好者的關注,在此基礎上,微博逐漸豐富一些韓國語中韓(韓中)翻譯的理論知識和技巧,引起大家對相關知識進行討論和交流,形成了一個可以共同學習中韓(韓中)翻譯知識的群體,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朝我看微翻譯工作室”微博的關注者不僅有韓國語學習者,更有一些不掌握韓國語知識的韓國語愛好者,他們由于對“韓流”、“愛豆”的喜愛而喜愛韓國語,因此會有一些韓譯中的句子或者文章需要找人幫助翻譯,有時候也有化妝品名稱翻譯。“朝我看微翻譯工作室”微博號曾在私信中接到過一些幫助翻譯的請求,對這個小團體來說是翻譯實踐能力鍛煉的絕佳機會。不僅翻譯水平得到了提高,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為同學們建立了良好的專業自信。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證明,這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以微博這一社交網絡平臺,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促進了中韓(韓中)翻譯信息流的有效培養。翻譯微博作為開放式交互合作平臺,調動了微博內的韓國語學習者和韓國語愛好者,共享中韓(韓中)翻譯相關的信息,同學們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了積極向上的團隊精神,最重要的是通過輕松娛樂的方式提高了中韓(韓中)翻譯實踐能力。
四、將微博平臺引入中韓(韓中)翻譯教學的意義
將微博平臺引入中韓(韓中)翻譯教學,無論從教師講授這個側面還是學生學習這個側面來說,都有著積極推進的作用。
(一)將課下的零散時間變為有效的第二課堂
通過微博平臺,更有效地將學生零散的實踐變為了第二課堂,同學們可以利用茶余飯后幾分鐘或者睡前的一小段時間,翻看微博便可以豐富中韓(韓中)翻譯知識,教師可以利用零散的時間對中韓(韓中)翻譯知識進行補充,這樣的教與學可以說沖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且,相比課堂教學,學生翻看微博時候的注意力更集中,記憶效果更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堅持課上教學為主,微博平臺教學為輔的教學思路,微博平臺只是輔助課堂教學,不能喧賓奪主。
(二)促進師生間的交流
將微博平臺引入中韓(韓中)翻譯教學可以說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大學的授課特點一般是教師上課來、下課走,課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通過微博平臺的建立,教師和學生同處一個平臺,師生交流更平等,學生更放松,融洽的師生關系對教學的推進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微博平臺建立了中韓(韓中)翻譯資料庫
每一條微博都算是積累的中韓(韓中)翻譯資料,隨著微博發布數量的增多,可以說建立了一個穩定的中韓(韓中)翻譯資料庫。同學們可以隨時翻看微博,查到或復習相關的知識,像是一本可以隨身攜帶的筆記本,方便又快捷。
綜上所述,中韓(韓中)翻譯教學依托微博平臺的輔助作用,對強化教學效果發揮著積極有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崔秀美.微博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36).
[2]周曉華.淺析微博在我國高校教學中的應用前景[J].文教資料,2012(19).
[3]陳明輝,楊蕾達.微博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2011(01).
[4]靳振勇.“工作坊+博客”翻譯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州大學學報,20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