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峰
摘 要: “生本”理念的踐行,是新課改下幼兒教育優化與調整的理念指導,是營造開放式幼兒教育環境的重要保障。以往的幼兒教育缺乏獨立活動空間的構建,幼兒缺乏獨立思考、活動的良好機會,不利于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本文立足于幼兒角色游戲的開展現狀,從做好導入指導、做好介入指導和做好游戲協調等方面,闡述了“生本”視域下幼兒角色游戲自主實施的策略,以更好地實現有效教學。
關鍵詞: 生本理念 幼兒角色游戲 自主實施
幼兒處于個性發展的特殊時期,開放式多元化的區域活動,能夠帶給幼兒更多的快樂,感受幼兒園學習生活的樂趣。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生本理念的踐行,要求幼兒區域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自主實施,促使幼兒在角色游戲的開展中更好地體驗活動的樂趣。在以往的角色游戲中,幼兒的角色扮演、活動開展都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缺乏獨立性,想象空間狹窄,創造力難以得到有效培養。為此,基于“生本”視域,構建自主角色扮演游戲,能夠為幼兒游戲活動提供空間,讓幼兒有更多的獨立自主性,有豐富的想象與創造力,促進有效幼兒教學的實現。筆者認為,幼兒角色游戲自主實施的關鍵,在于教師介入指導的“適時性”、“合理性”,引導自主游戲的實施開展。
一、做好導入指導,創設角色游戲情境
角色游戲是幼兒園游戲活動的重要形式,能夠讓幼兒立足生活經驗,在角色扮演中更好地融入活動,促進有效游戲教學的開展。小學生個性活潑好動,但自主實踐能力較弱,這就需要教師在角色扮演游戲中做好介入指導,為游戲創設情境。教師要立足幼兒的個性發展需求,在角色游戲之前,為學生游戲活動提供活動材料,展開游戲導入。在游戲導入中,教師可以通過看圖導入、案例導入等方法,讓幼兒在直觀的游戲情景之中,激發游戲活動的興趣,找到相應角色,快速投入到角色游戲之中。對于不同的教學情況,教師要科學合理地選擇導入方法。如,面對學生低迷的興趣態度,教師可以選擇設疑導入、圖片導入等方式,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之中,對于角色游戲更有好奇感;在直觀的圖片情景之中,對角色游戲的趣味性有更多的了解……無論是基于何種導入方法,都要堅持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幼兒更好地參與角色游戲,激發學習欲望,盤活幼兒教學。
幼兒缺乏生活經驗,角色扮演游戲需要幼兒立足生活實踐,更好地開展游戲活動。為此,教師要在導入中為幼兒角色游戲的開展精心設計,并做好相應的準備。無論是從活動材料的選擇,還是興趣的激發,都需要教師的科學導入,為游戲活動創設良好的內外條件,促進幼兒快樂游戲。例如,在科學發現區“醫院:怎么當醫生?”的角色游戲之中,教師的導入策略是立足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游戲的興趣。廣大幼兒害怕醫生,對于醫生這一職業缺乏了解,通過這一游戲,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醫生職業,教會幼兒日常生活中一些醫學常識。
案例1 科學發現區:我是小小醫生
在該游戲的導入階段,教師將班級小班分為兩個小組。其中,一組幼兒扮演患者;一組幼兒扮演醫生。但在導入階段,教師發現幼兒對于醫生職業缺乏了解,相對有限的生活經驗,讓一些小朋友不懂得做醫生需要做些什么?怎么給患者看病?為此,教師需要運用導入策略,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生活經驗懂得醫生如何詢問、看病。
師:小朋友們,你們去醫院看過病嗎?
生:去過,里面好多的人……
師:到醫院是誰給你們看病的?
學:醫生幫我看病。醫生會用體溫計、聽診器;護士阿姨給我打針,好疼……(幼兒看到區域活動中教師制作好的體溫計、聽診器和針)
師:到醫院看病之前,我們需要做什么?
學:需要排隊掛號。
通過問題情景的導入,讓幼兒對“醫生”有了更多了解,能夠在自主實施中懂得“掛號”—“醫生看病”—“拿藥”等流程,這是角色扮演中重要的活動環節。在“醫生看病”中,扮演醫生的幼兒需要懂得“用體溫計為患者量體溫”、“用聽診器聽患者的心率”,等等,這些都是醫生看病的重要內容。幼兒對于游戲內容的進一步了解,為幼兒角色游戲的開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做好介入指導,促使游戲有序開展
游戲交給幼兒自主實施,教師需要發揮“介入指導”的重要作用。在角色游戲開始之后,教師作為幼兒游戲活動的促進者,要觀察幼兒的游戲情況,發現自主游戲問題,要及時介入,引導游戲的開展。在以往幼兒游戲活動中,一些教師干預過多,以教師為主導的游戲現狀,弱化了幼兒的自主性。為此,教師要做好介入指導,以爭取的“角色”,適時的干預,讓幼兒有更大自主活動的空間,培養發散思維。
筆者在實踐教學中發現,角色游戲的自主實施中,容易出現難以繼續的情況,即幼兒在游戲中出現消極行為,游戲氛圍不熱烈,影響整個游戲的開展。為此,教師的介入指導,是促使游戲有序開展的關鍵。在生活操作區“相親相愛一家人”的主題活動中,游戲就出現了一些“意外”,影響了有序地推進。
案例2 生活區:相親相愛一家人
在生活操作區,教師放置了很多玩具:芭比娃娃、小杯子、小汽車……布置完之后,幼兒A與B成為這家的主人,并且十分高興。進入區域活動之后,漂亮的玩具吸引了她們。于是,她們自顧自地開始玩自己感興趣的玩具。幼兒A拿著喜歡的玩具,在客廳中走來走去;而幼兒B則看著幼兒A拿著自己喜歡的玩具,而且沒有理她。這種情況之下,兩人發生了爭執,游戲被迫停了下來。
教師在游戲過程中觀察到,她們并不明白在角色游戲中需要做什么。盲目地自顧自地游戲,產生了游戲爭執。為此,教師借口上門看望“娃娃家”,以“客人”的身份,來到了兩個人的家中。
師:可愛的小寶寶怎么哭了?是不是餓了啦?
對于教師的問詢,扮演“媽媽”的幼兒A,馬上進入了角色狀態,將小寶寶抱起,并說道:“小寶寶一直都還沒吃東西呢!肯定餓了,才會哭得這么厲害。”說著,就拿起身邊的奶瓶,給小寶寶喂起了奶。endprint
師:中午來你家,就在你家吃飯吧?
對于教師的來訪,幼兒B十分高興,邀請教師留在家中吃飯。并且,很快拿起餐具,開始做飯。
停止的角色游戲一下子又開始了,幼兒們明白了自己在游戲中的角色扮演,懂得了需要做哪些事情。因此,整個游戲活躍而輕松,幼兒玩得十分快樂。教師及時、正確的介入讓“戛然而止”的游戲又繼續開來,讓幼兒更好地自主游戲,享受游戲的樂趣。幼兒自主游戲需要教師的正確介入,確保游戲的完整完成。但在此過程中,教師介入的方式要正確,既不能成為游戲的主導者,又要為序游戲的推進。案例中的教師就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一同走進游戲活動之中,讓整個游戲又開展起來,取得了良好的游戲效果。
三、做好游戲協調,化解幼兒游戲矛盾
幼兒自主游戲是一個過程,需要教師做好游戲協調,化解游戲矛盾,以確保游戲的有效開展。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現,一些幼兒在游戲中容易出現矛盾和消極的行為,進而影響整個游戲的開展。為此,教師應及時做好化解工作,讓幼兒能夠更加團結、和諧地完成游戲活動。
在幼兒自主游戲中難免出現一些小插曲,讓游戲氛圍緊張。教師要善于做好游戲協調,確保幼兒角色扮演活動的有效開展。在語言區,以“美食街”主題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交流表達能力。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們的自主游戲,就引發了矛盾,讓整個游戲的氛圍緊張。教師的及時協調與緩解,讓矛盾中的孩子言和,繼續愉快游戲。
案例3 語言區:美食街
在美食街的主題游戲中,扮演賣“小蛋糕”的幼兒A,對美食街游戲非常感興趣。她很賣力地叫賣著,模仿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十分逼真。很快,一群“顧客”來到了她的攤前,并且爭搶著要買。不知為什么,在顧客的擁擠之下,幼兒A的盤子打翻了,辛辛苦苦用橡皮泥搓成的“小蛋糕”被打翻在地。受到委屈的幼兒A只好自己將小蛋糕撿起,重新售賣。就在此時,顧客們指責他:“小蛋糕都掉地上了,還要賣給我們呀!”本就委屈的幼兒A在大家的指責之下,一下子哭了起來,整個游戲矛盾激化,難以繼續下去。
此時,教師見大家矛盾已激化,于是,與幼兒們進行溝通,了解情況。這時,幼兒們紛紛說道:“他將掉地上的蛋糕賣給我們吃!”對于他們的回答,教師明白了矛盾點。教師問道:“既然蛋糕掉地上了,那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呢?”對于教師的提問,幼兒們先是愣了一下,隨后回答說,掉地上的蛋糕不衛生,吃了會影響健康,可能會拉肚子,應該扔到垃圾桶,再重新做一份來賣。很快,幼兒們紛紛向老板(幼兒A)說道:“你這里可以再做一份蛋糕嗎?我們好餓呀!”緊張的矛盾氛圍一下子得到了緩解,孩子們又一起玩耍,盤活了活動氛圍。
自主游戲在于如何有效指導,化解矛盾,促使幼兒更好地開展游戲活動。在實踐中,幼兒可能會出現矛盾爭執,處理的關鍵在于以生為本,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化解,進而更好地推動活動的有效開展。在案例中,大家將矛盾點指向于幼兒A,但A又有委屈。教師化解的重點就是立足游戲,促使游戲進一步開展,也讓緊張氛圍得到緩解,讓幼兒在和諧的活動氛圍之中快樂玩耍,建立友誼。
總而言之,幼兒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有效構建的關鍵在于踐行“生本”理念,優化教育教學方法,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在筆者看來,自主角色游戲的實施,能夠為幼兒搭建自主、開放的游戲空間,幼兒可以自由活動、發散思維,這些能力的培養都有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通過做好導入指導、介入指導和游戲協調等工作,促使幼兒更好地投入游戲活動,獲得良好的教育啟迪,這是實現有效幼兒教學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管欣欣.幼兒角色游戲中的沖突及其應對策略[J].中國培訓,2017(06).
[2]閻平.幼兒教師組織指導幼兒角色游戲應具備的能力素質[J].學前教育研究,2017(09).
[3]孫青.角色游戲中幼兒角色選擇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4]朱鈺穎.幼兒角色游戲中教師的有效指導策略[J].新課程教育研究,2015(12).
[5]秦虹.幼兒自主管理意識在角色游戲中的培養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6(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