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偉 劉璐
摘 要:近年來,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我國農業形勢也發生了深刻變化。依靠科技的力量,農業生產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本文設計了一種溫室環境智能監測與控制系統,具有低成本、實用性強的優勢,促進我國農業朝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發展,希望本研究能夠有助于推進我國農業智能化進程,為相關領域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溫室環境 智能監測 控制系統 設計
中圖分類號:S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8(c)-0097-02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發展進入全新的時期,改善生態環境,加速結構調整,提高農業整體收益,以及增加農民收入勢在必行。傳統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存在著諸多層面的弊端,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推動農業生產朝向資源節約、高效、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性意義。近年來,工廠化農業在我國受到高度重視,具有效益顯著,資源高效利用以及知識和技術密集等諸多方面的優點。
1 溫室環境智能監測與控制系統設計的意義
近年來,我國溫室產業迅猛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已有現代化大型溫室總面積達580hm2,其中,約有20%是引進溫室面積。這主要是由于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已經根據我國基本國情以及地理氣候特點,設計了一大批大型溫室,總面積達400hm2,具有適用性強、性價比高的特點。如今,我國依然在加快溫室項目建設的步伐,這大大有助于推動我國工廠化農業的發展。從總體上來看,我國擁有的溫室面積在全球居首位,但都是一些簡易設施,如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等。并且,在溫室項目建設中,依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如含量低、環境控制能力差、生產潛力有限、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弱等。要想進一步推動我國溫室項目建設,還需要從很多方面進行改進,例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先進的溫室設備,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其操作技能,建立和完善溫室項目管理機制,加強對溫室環境的控制等。在對溫室環境智能監測與控制系統的設計中,涉及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環境科學、生物技術等諸多相關學科。盡管如此,國內尚未研發出一種功能齊全的溫室環境監控系統,例如,市面上所出現的大多為二氧化碳控制器、溫濕度控制器、溫度控制器,這些多為單因子控制器。國內所生產的這些溫室環境控制系統通常造價較高,價格不菲,讓很多農民望塵莫及。設計出一種實用性強、低成本、多功能的溫室環境監控系統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性意義。
2 溫室環境智能監測與控制系統總體設計
農作物的健康生長離不開適宜的生長環境,溫室中的各項環境因子對于農作物的生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常情況下,溫室是模擬農作物生長的氣候條件,并盡可能地消除一些不利于作物生長的環境因素,幫助農作物來最大限度地克服來自于外界氣候的制約,進而實現提高農作物產量,縮短生產周期以及收獲最大經濟效益的目的。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相關內環境因子包括二氧化碳濃度、光照度、濕度、溫度等。我們有必要對溫室中的這些環境因子進行科學合理的調節,一是農作物處于一個最佳的生長環境之中,盡可能地滿足農作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所需,以實現低耗高產的目的。基于此,在對溫室中環境因子調節時,我們要采用一定的科學技術原理,包括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環境科學、園藝學、通訊技術等。這些學科為微生物提供最佳的環境條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保障。下文將對這些環境影響因子及其控制一一進行闡述。
第一,溫度控制。溫度是影響農作物健康生長的一個重要環境因子,其中。我們需要重點了解植物生長的“三基點”溫度,即最高溫度、最低溫度和最適溫度。
植物在最適溫度時會得到最快的生長,當處于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時,就會出現生長代謝受阻的情況。通過對大量植物的生長實驗,我們發現,大多數溫帶植物一生長溫度為25℃~30℃,如菜豆、南瓜、茄子、黃瓜、番茄、辣椒等。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處于溫帶,一年之中溫度變化較大。在炎熱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都不適宜農作物的正常生長,溫室大棚內對度進行控制,使其保持在農作物最適宜的溫度范圍內至關重要。
本系統采用溫度傳感器對溫室內環境溫度進行檢測,并采用相關的措施對溫度進行升降調節。一般情況下,在冬季,使用暖風機來增加溫室內環境溫度,并且溫差越大的情況下,開啟暖風機的時間越長。在夏季,常采用自然通風的辦法,來降低環境溫度,并依據環境溫度差異的大小,來選擇開啟天窗或者側窗。此外,當具有較強的光照強度時,可以張開遮陽網,來進行整體溫室的降溫。
第二,濕度控制。濕度也是影響農作物正健康生長的一個最重要環境因子,并且,溫室內濕度主要來自于土壤濕度和空氣濕度。過大或過小的空氣濕度都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長,空氣濕度過大時,農作物光合作用也會增強,以至于植物瘋狂的生長,開花結果受到影響。同時,在較高的濕度條件下,植物病蟲害的發生概率也會更高。相反的,如果空氣濕度過低,那么,農作物會發生受到水分脅迫而生長受阻。例如:當土壤中的濕度過大,將會導致土壤中的氧氣減少,植物的呼吸作用困難,不利于生長發育。同時,當土壤的含水率過少時,同樣干擾植物的水分代謝,植物出現萎蔫的現象。另外,植物在不同的發育期,對濕度的要求也不同。我們需要在掌握農作物生長特性的基礎上,合理控制溫室環境的濕度。
控制溫室環境的濕度適宜植物的正常生長,夏季光照強度較大時,我們也可以使用遮陽網。一方面控制環境的溫度,同時,由于溫度控制和濕度控制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耦合性,因此,也能實現對溫室環境濕度的控制。在冬季,天氣寒冷時,采用熱風機對環境進行加溫,在溫度上升的同時也降低了環境的濕度。
第三,傳感器的選擇。我們要求傳感器能夠敏銳的感知溫室環境,并高效地對溫室環境進行調節,做到長期、穩定。不同的溫度傳感器靈敏度不同,我們有必要對不同類型的傳感器性能進行分析,充分討論每一種傳感器的優點和缺點,找出最適宜用于溫室環境中的溫度傳感器。
綜上所述,設計一種溫室環境智能監測與控制系統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性意義,本文分析了影響植物正常生長的環境因子以及系統軟件和硬件,然后基于這些參數,設計了一種用于溫室環境的智能檢測與控制系統,希望本研究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一定的參考,同時,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們在今后的研究中從更多層面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 張冰,余艷偉,魯紹坤,等.基于物聯網的集散控制系統在溫室群環境監測控制中的應用[J].江蘇農業科學, 2018,10(13):36-37.
[2] 王鵬,許明海.基于LabVIEW的溫室環境檢測測試系統的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2(9):65-67.
[3] 徐立.基于Android和Zigbee的農業溫室環境監控系統設計[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8,25(2):66-67.
[4] 季永權.基于ZigBee無線傳感網絡的溫室智能監控系統的研究與應用[D].浙江農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