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工業4.0”的整體發展脈絡中,探尋新的變化對工業設計創新人才教育影響。通過對“工業4.0”研究與發展的回顧與思考,分析和梳理了“工業4.0”的核心與本質,直面“工業4.0”對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影響與嚴峻挑戰,指出了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與發展的實質與核心,正是對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與探索。
關鍵詞:“工業4.0” 工業設計 培養體系 協同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2(a)-0-02
1 意義
近幾年來 “新工業革命”或“工業4.0”這些新概念的出現,引發了學術界乃至社會上的廣泛關注,并且深刻影響了國際社會的發展議程、政府決策與公眾認知,同時學術界也提出了“創新人才培養將如何適應工業4.0發展”的重大課題。
我們有必要從工業4.0的整體發展脈絡中,探尋新的變化對工業設計創新人才教育影響;闡明工業4.0驅使教育思想與價值觀演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等重大變革,特別是明晰它對工業設計創新人才教育的挑戰;進而挖掘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改革與實踐,將受到“工業4.0”帶來的影響與挑戰、對策與措施。
2 背景
“新工業革命”又可稱之為“工業4.0”。通過對“工業4.0”研究與發展的簡要回顧,可以梳理出如下觀點。
“工業4.0”還處于初始概念和設立框架的階段,相關的理論研究與探討仍有待完善。目前,它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發展中的概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對“工業4.0”的研究與探討或因視角不同、或因關注重點不同,在此研究領域中曾出現多不同的解讀和定義,其發展階段也經歷過幾次變遷。
“工業4.0”思潮系統化發展時期,是進入21世紀以來,拓展與深化了它的相關理論與觀點,使得圍繞“工業4.0”的討論形成了一個新高潮。在學術界乃至社會上主要受認同的是彼得馬什、杰里米里夫金和克里斯安德森等提出的觀點。雖然兩者對于有關“工業4.0”的研究側重點不同、研究視角也有差異,但都廣受追捧。
國內關于“工業4.0”的研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韓青民的“新工業革命發展觀”,他提出了基于工業文明的、系統化的研究議題。該研究議題與工作涉及了中國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與新工業革命的互動關系、新工業革命藍圖中的制造業變革模式、新工業革命視野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路徑選擇、新工業發展政策與發展戰略的研究等等。
其他大多數討論則是圍繞著國際上有代表性的觀點(彼得馬什、杰里米里夫金和克里斯安德森),研究也是結合中國的發展實際和發展戰略。對各個觀點進行更細致的剖析和解讀。
3 思考
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的外部環境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集中體現在:技術變革范式更趨于技術融合、設計創新模式呈現出多元化和系統化發展趨勢、產業融合將改變產業分工與體系格局、人力資源需求結構向高技術勞動力傾斜。
這些重大的變化,將對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產生的重大影響,我們需要重新考慮如下幾個人才培養的相關因素:工業設計專業的設置、工業設計實踐環境和設計訓練模式、工業設計教育的要素和范式,這些相關因素的思考與調整,將重塑培養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的體系。
3.1 堅定思想,轉變培養理念
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是受“工業4.0”所帶來影響與挑戰最顯著、沖擊重大的教育領域之一,新的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如何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之下的社會發展契機顯得尤為重要。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的改革與發展,要適應“工業4.0”的發展目標。“工業4.0”的發展觀,十分強調推動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要建立生態和諧、綠色低碳、合作共贏與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這對人才的要求不單單是專業技能過硬,更要求能具備全人素養。這就需要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的改革中,重視培養高素質和創新型的人才,具有更強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具體說來,就是要在培養理念中強調核心是人的素質和能力綜合提升,即關注創新人才的專業實力培養,亦兼顧創新人才合作意識、服務意識、發展意識、創新意識和倫理意識的職業道德素養。由此看來,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必須要突破只針對專業教育與技能教育的束縛于局限,強化科學與人文素養的融合與平衡,真正做到知識、素質與能力三位一體。
3.2 重新定位,細分人才培養目標
首要的是重新定位“工業4.0”背景下的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目標。著重培養高素質和創新型的人才具備全人素養,能適應“工業4.0”這一新形勢中對人才的需求以及更高的要求,使創新人才具備較高的信息化能力和綜合的職業能力,能夠將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人類價值緊密結合;具有知識背景跨學科、終身學習能力、科學文化素養較高、富有創新精神;具有合作意識,懂得與他人分享,樂于營造和維護團隊精神;身心健康,親近自然、熱愛社會。
其次就是要構建全新的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改變現狀,直面目前人才培養目標存在的不足,構建面向“工業4.0”的分類別、分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有很大的拓展空間,比如嘗試著按產品設計師、結構設計師、研發型工程師、產品策劃師,以及優秀的產品項目管理與服務型設計研究人員等類型實施分類培養。
3.3 拓展與深化專業知識體系
“工業4.0”的出現和發展歷程不長,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卻極為明顯。我們身邊正不斷地、快速地涌現著大量的新技術、新知識,學科之間的邊界日益模糊,交叉與融合趨勢顯著,更為強烈的變化也顯現在創新體系與能力建設的重大改變上。科技創新發展的加持,不僅影響了社會與經濟發展模式的改變,也影響了知識呈現方式的改變,還影響和推動了商業模式與管理的變革。這就是意味著工業設計專業的知識體系不能因循守舊,需要進行重組與優化。那么當前我們所要面臨極大挑戰,來自于課程體系要如何調整才能夠及時反映新技術、新學科的新發展以及學科知識之間的交叉與融合。
3.4 設計實踐育人體系的構建
作為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和經濟發展模式的變化,對設計實踐育人體系的構建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融教學、科研、校園文化與社會實踐等多個平臺于一體,構建起面向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的新型設計實踐育人體系與運作平臺,它需要將教學與科研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整合學校與社會的各種優勢資源,將校內的科研基地向企業或研究機構延伸,實現創新人才培養要素與資源的有機結合與互動,令創新型人才有更多機會在更綜合的實踐環境中茁壯成長。
4 結語
迎接“工業4.0”時代所帶來競爭的關鍵,是工業設計創新人才的培養,關系到創新人才能否適應并促進我們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對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進行全方位的改革,研究和探索構建面向“工業4.0”的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本項目將通過對“工業4.0”研究與發展的回顧與思考,分析和梳理了“工業4.0”的核心與本質,直面“工業4.0”對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影響與嚴峻挑戰,指出了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與發展的實質與核心,正是對“工業4.0”工業設計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與探索。
參考文獻
[1] 肖娜.創新從用戶認識能力出發——記嬰童時間設計工作坊[J].裝飾,2016(10):123.
[2] 肖娜.教學創新促進設計思維能力培養[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9):45.
[3] 邱學青.新工業革命的人本內涵及其對工程教育改革的啟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123.
[4] 概念解析:第三次工業革命主要觀點及其影響[J].工業技術,2013(1):34.
[5] 李元元.以新思路新模式促進創新人才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