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鵬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增多,高等教育倍受人們關注,大學物理是理工類院校的公共基礎課之一,對夯實學生物理基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幫助學生了解和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隨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新型教學模式已經運用于各個專業的教學實踐,近年來,各高等院校生招生人數逐年遞增,學生的物理基礎參差不齊,大學物理課時緊張,學生的物理學習有一定難度,大學物理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本文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大學物理分層次教學的實踐策略,并提出了優化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物理 分層次教學 實踐策略 優化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2(a)-0-02
1 大學物理教學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知識型人才需求量的加大和人們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高校招生規模加大,學生的整體素質呈下降趨勢, 特別是物理學科,在中學就是學生感覺難度較大的課程,大部分學生物理基礎薄弱。在大學物理教學中,一些院校,對非物理專業的物理教學,忽視學生的實際情況, 在課堂教學中側重理論學習和公式推導,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無從下手,無法體現各專業特點和對大學物理的需求,因材施教流于形式, 造成本專業學生感覺過于簡單,而其他專業的學生“吃不了”, 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教與學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此外,相當一部分理工類大學的大學物理學時少,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教師不得不加快進度,理論講授多,動手實踐少,不利于對學生分析、判斷、推理、概括總結以及實驗能力的培養。
2 分層教學的實踐做法
2.1 根據不同的專業進行教學內容的分層
不同專業的學生物理基礎不同,對物理知識的需求也有明顯區別,因此,可根據不同專業和學生的特點,采取教學內容的分層,例如對機械類、土建類專業的學生,在教學中應把重點放在力學、剛體力學、熱學、電磁學和光學等方面;電氣類專業對電磁學、電工學、光學和近代物理涉及的較多,應更詳盡的學習;食品類、化工類專業應對熱學、原子物理等部分內容提高要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對于興趣高,基礎好的學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定理的基礎上,需具有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對于基礎差、學習困難的學生只需要理解基本概念和定理就足夠了。
2.2 因材施教,拓展課后作業內容,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課后輔導素材
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思維能力,可以有針對性的布置課后作業,在課后鞏固這一環節進行分層次教學。將作業內容分成基礎題目和拓展與提高兩類,基礎較好、能力強的學生除完成基礎題外,還要完成部分或全部拓展題目,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所做拓展題的多少。而基礎較薄弱,學習物理有一定困難的學生能夠完成一些基礎題目就應抓住時機給予表揚和鼓勵。還可以適當布置一些開放型、思維發散型的練習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拓展對一些問題的研究思路。在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可充分運用多媒體優勢,把一些教學課件、實驗操作視頻、各單元知識點微課視頻等拷貝給學生,既彌補了因授課課時的限制,教學內容過快過于簡化的不足,有利于學生更全面、系統地進行學習。課后作業的分層次布置能夠滿足可以學生的個性差異,通過分層次的作業、詳盡的批注,為基礎薄弱的學生糾正錯誤,提供有力的指導和幫助。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取得每一次進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強了學生學好大學物理的信心和勇氣。
2.3 教學評價的多元化
傳統的以期末閉卷考試成績作為主的教學評價方式使學生把主要時間和精力用于理論知識學習、公式推導和解題上,既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又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可適當調整教學評價模式,從平時作業、上課出勤、課堂提問、實驗情況等多方面多角度進行考核,實驗情況又包括了實驗報告的書寫、實驗操作、實驗考核等,并設置加分內容,如主動提問、答疑、撰寫、發表小論文等,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獲得加分的機會,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只要能夠提出問題并質疑,說明他們已經很用心了,而對于思維活躍、有能力的學生也有了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以提升。這種評價方式更合理更公平,有益于學生個性化發展,更好地滿足社會的不同需求。
3 優化建議
3.1 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指揮者和引領者,在教學中占主導地位,大學物理本身相對理論性強、難度大,學生學習有一定困難,教師的學識水平和駕馭知識的能力,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對一些問題的理解程度,因此,作為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正確理念,了解本專業的前沿理論和國內外發展動向,不斷學習,做好知識儲備,積累實踐經驗,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游刃有余,能夠應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并給予指導和正確的分析與解釋,為分層教學奠定必備的基礎。
3.2 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和諧、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師自身的語言、表達方式、學識、人格魅力等提升對學生的吸引力,平時課下多和學生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具體情況和心理訴求,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構建和諧、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分層教學的教學效果。
3.3 了解分析學生的物理基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大學不同于中小學,學生來源于全國各地,不同地區學生的物理基礎參差不齊,甚至有個別文科生高中幾乎沒學過物理,因此需通過問卷調查、課堂小測、個別談話等多種方式了解學生的物理基礎和高中所學的物理知識結構,充分了解哪些知識有哪些學生學的較全面系統,哪部分學生根本沒學到,這樣便于分層教學時對教學內容有所側重。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對學生進行分層,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賞識教育,引導學生發散思維, 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4 結語
大學物理分層次教學符合人才培養目標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分析了大學物理教學的現狀,運用根據不同的專業進行教學內容的分層、因材施教,拓展課后作業內容,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課后輔導素材、教學評價的多元化等實踐做法進行分層教學,采取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了解分析學生的物理基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等優化措施,加強大學物理分層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大學物理作為大學階段的重要基礎學科,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應高度重視,不斷探索,為大學物理教學有更大的突破和培養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 陳修芳.大學物理分層次教學模式探索[J].科技視界,2018(11):121,128.
[2] 吉曉瑞,楊曉紅,李雙美,等.大學物理課程分專業設置教學內容的探索與實踐[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4(1):110-113.
[3] 王世燕,袁順東,張亞萍.大學物理實驗分層次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物理與工程,2017,27(2):47-50,55.
[4] 李芳.分層次教學和創新能力培養在大學物理的運用[J].科技展望,2016,26(26):354.
[5] 林智群.多層面分層的大學物理教學改革思考[J].高教學刊,2016(5):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