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雯
摘 要:在近代歷史中,國人曾經十分重視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但到了今天,除了圖書館從業人員以外,普通讀者卻較少意識到圖書館有社會教育的職能,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對于圖書館寶貴資源的利用,但實際上這十分重要,值得被重視。本文追溯了我國圖書館教育發展的歷史,分析了圖書館教育職能到了現代反而不受重視的原因,并探討了圖書館教育如何能夠更好地開展,更好地為讀者服務、為國家社會的發展繁榮而服務(本文中的圖書館教育專指面對大眾的教育,而非專業培養圖書館專業從業者的教育)。
關鍵詞: 圖書館教育 圖書館社會職能 未來 發展
中圖分類號:G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8(b)-0213-02
隨著時代的發展,圖書館的職能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中國古代便有收集記錄各種書籍的職能機構和藏書樓,但它們都有“重藏輕用”的特點,其教育職能只針對極少數人;而近現代圖書館大發展的原因之一在于,它在繼承傳統藏書樓文化保存功能的同時,更注重“藏用兼顧”,重視對文獻書籍的整理使用,開展了前所未有的社會普及教育。
1 圖書館教育的歷史與現狀
“圖書館教育”一詞,最早出現于奉天提學司謝蔭昌所翻譯的戶野周二郎的《圖書館教育》一書中,在這本書中,作者已經將這種特殊的教育模式定位為輔助學校教育的一種教育模式。但這只是就這個專有名詞而言的,實際上的圖書館教育的概念在我國早就出現了。不過早期維新派還是停留在理論的層面上,而且他們心中的圖書館是針對讀書人的,未免有流于狹隘之嫌,但這還是為后來圖書館的大發展大繁榮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圖書館教育功能的進一步發展發生在民國初年,這具體表現在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功能有了制度上的保證。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蔡元培把清末學部的五司減為三司,增設社會教育司,這一司的職責之一就是管理圖書館,他還派教育司司長夏曾佑全面負責圖書館建設諸項事宜,可見其對圖書館的重視。社會教育司作為行政機關,自然就為圖書館教育的推行提供了組織和制度上的的保障。民國初年還頒布了許多規章制度,其中對于圖書館的教育職能也有明確的規定,這是一個有里程碑意義的進展。從此以后,圖書館不再僅僅是簡單藏書的地方,更是提高民眾各項文化水平的社會教育機關的觀念深入人心,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奠定了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的基調,這一時期也是圖書館教育的發展繁榮時期。
但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圖書館教育有了衰落的跡象,這是由多種原因綜合造成的。近代國運坎坷,各機關不得不“裁員減薪或裁汰圖書購置費”,圖書館普遍缺乏經費、設備落后。這對后來的圖書館的發展也有影響,后來說圖書館教育更多指的是培養圖書館界專門人才的教育,而對于大眾的普及性教育則少有人提及,時至今日依然如此。不過現在圖書館教育不受重視的原因可能就不僅僅局限于此了,高校沒有設置相關課程、國家政策重視應試教育而忽視通識教育、圖書館過于注重發展信息產業等都是原因,但其實圖書館的教育功能還是很有必要繼續保留并發揚光大的,因為它能讓人們獲取到除了學校教育之外的更多其他的知識,讓人更全面發展。
2 圖書館教育的必要性
科學研究表明,在現代社會中,一個成人的知識只有10%是靠正規學校教育給予的,而其余90%則是靠工作實踐獲得的。因此,只靠在校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應該提倡“二次教育”、“終身教育”。圖書館作為“沒有圍墻的大學”,是輔助學校教育的重要教育方式,也是實現終身教育的實現途徑之一,是社會成員主動學習、接受教育、提高能力的最好場所。終身繼續學習的能力、方法和技能,并不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需通過全面的終身教育才能獲得,而這是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展的巨大推動力。圖書館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社會成員主動獲取圖書館資源的普遍程度和水平是一個國家國民的信息素質水平的體現之一。
學校教育受到升學率、課程設置、老師水平等方面的影響,很多時候只能教給學生一些表面的理論的知識,博與精很難兼顧。加之受應試教育影響,很多學校和家長以提高分數為教育的最高奮斗目標,而這就會反映在在教育的過程中,更多是注重知識的背誦和復述能力,把各不相同的學生往同一個標準答案里面套,而不是注重能力的訓練與提高。學生學習多是被動接受,機械地執行老師的指令。而圖書館教育不同,它更多強調的是自學的能力,是主動、積極的學習,而且圖書館里豐富的資源能夠讓學生對于他們想要深入了解的內容有足夠的認識,培養自學的能力。
3 如何更好地進行圖書館教育
圖書館教育不像學校的義務教育,是強制性的、普及性的,這就意味著,圖書館需要更加積極主動地走出去,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人。在筆者看來,積極主動地走出去,也是圖書館能夠更好地履行社會教育職能的主要途徑之一。這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積極主動地配合中學教育;一種是積極主動地為離開學校后想要繼續學習的人提供服務。
3.1 如何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教育
積極主動地配合學校教育,可以體現在緊跟中、高考改革潮流和與學校合作上。有些人可能會說,圖書館應該是一個進行通識教育的場所,怎么還被考試牽著鼻子走呢?但是就目前而言,教育的變革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應試教育一時半會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而且國家的文化教育總是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如,“英國教育根據經濟與技術發展實際,將信息技術、環境保護、國家地理作為課程重點,圖書館也與之相配合,積極開展各項教育活動。”現在中高考改革的方向就體現了社會發展的方向,越來越貼近通識教育,如加大傳統文化在考試中的分量等,緊跟中高考改革的潮流相當意義上就是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尋得與現實的結合點,加之在圖書館自習的人以學生為主,這樣還能更好地切合他們的需求,何樂而不為。
3.2 如何積極主動地為離開學校后想要繼續學習的人提供服務
積極主動地為離開學校后想要繼續學習的人提供服務,可以體現在兼顧學習型讀者和研究型讀者,為他們都提供繼續提升的平臺。“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不是告知知識,而是引導思考,不是提供信息,而是激發思維?!睂τ趯W生而言,多多少少會有學業成績上的壓力,這也給他們的學習提供了一定的動力,但對于離開學校的人來說,這種動力不復存在,這就更加需要圖書館教育創新的各種方式來吸引他們的注意,讓他們有興趣和動力繼續學習,讓他們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對于研究型讀者而言,可以重視文獻的整理,發揮圖書館獨特的優勢,用特藏文獻推動科研和學科建設;聘請專家入館,定時舉辦講座、沙龍等專項活動,給讀者們能夠相互交流、學習的平臺,給他們分享成果的機會,這樣能夠碰撞出更多思維的火花。
4 結語
一所圖書館,只有能夠盡量滿足讀者合理正當的需求,才有它存在的價值。在現代,圖書館的教育職能雖未被讀者廣泛了解,但是事在人為,相信只要廣大圖書館從業者用心思考如何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如何更好地利用館藏履行社會教育職能,圖書館就一定能取得長足的發展與進步,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戶野周二郎.圖書館教育[M].沈陽:奉天圖書館發行所,1911.
[2] 鄭觀應.盛世危言·藏書[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91-93.
[3] 嚴復,原強,丁守和.中國近代啟蒙思潮(上卷)[M].北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174-175.
[4] 梁啟超.論圖書館為開進文化一大開關[N].清議報,189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