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馮珊珊

區塊鏈技術原理來源于一個數學問題:拜占庭將軍問題。該問題的背景是,東羅馬帝國時期,幾個只能靠信使來傳遞信息的圍攻城堡的聯盟將軍,如何防止不會被其中的叛徒欺騙、迷惑從而做出錯誤的決策。數學家設計了一套算法,讓將軍們在接到上一位將軍的信息之后,加上自己的簽名再轉給除發給自己信息之外的其他將軍,在這樣的信息連環周轉中,讓將軍們得以在不找出叛徒(找叛徒將是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解決辦法)的情況下達成共識,從而能保證得到的信息和做出的決策是正確的。毋庸置疑,金融領域是天然跟區塊鏈應該是結合的最緊密的一個行業。區塊鏈正被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的底層構架,給整個金融體系帶來顛覆性變化。但是,正如高盛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所指出的: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市場規模是建立在理想化環境基礎上的,將理想變成現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
“區塊鏈”技術神秘而實用,將許多繁雜的事情變得簡單高效化。目前我國在區塊鏈金融應用上遍地開花,但僅停留在表層,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深究。基于“去中心化”的記賬原理,未來,區塊鏈技術應用將廣泛應用于能源互聯網、數字貨幣、政務服務、證券交易、醫療等方面。
其中,區塊鏈技術應用與智能金融一直是引人關注的話題。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中介、交易結果不可篡改和用戶匿名參與等顯著優勢,這使得金融成為區塊鏈創新應用探索最主要的領域。從支付清算到電子票據,從資產管理到反欺詐,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逐漸成熟,各大金融機構和企業對區塊鏈的商業應用也不斷得到深化。
關于目前大熱的區塊鏈,很多金融機構都在探索嘗試,試圖讓區塊鏈更好地結合到業務之中。2017年,在貴州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工商銀行與貴州省貴民集團合作建設了首個專門用于扶貧資金精準管理的區塊鏈平臺,探索應用區塊鏈創新扶貧金融服務。
據了解,貴州是我國扶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全省計劃募集的脫貧攻堅基金規模就高達3000億。在實際使用中,這筆巨大的扶貧資金需要通過75個縣、1795個鄉鎮實現撥付。
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杜絕擠占挪用、避免腐敗,如何確保扶貧資金“募得了、投得好、管得住、收得回、不出事”,是擺在貴州省各級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如何在不到3年的的時間里,讓3000億之巨的扶貧資金與需求精準對接,是扶貧資金管理工作面臨的巨大挑戰。
在工商銀行總行產創處處長錢大智看來,區塊鏈技術的使用非常好得解決了這個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
第一,區塊鏈“不可篡改、多方共識、交易溯源”的優勢,實現扶貧資金“透明使用”。
2016年10月底脫貧攻堅基金成立后,2016年12月貴州貴民集團即啟動了扶貧資金行政審批區塊鏈平臺的建設,并將扶貧資金行政審批流程率先上鏈。每筆扶貧資金是誰發起使用的,是誰審批的,最終是誰確認撥付的,都可以在區塊鏈上查到,這就實現了整個流程的透明化。
“銀行資金使用包括政府審批和銀行撥付兩個過程,如果只有政府審批的上鏈,整個監督流程是不完整的。”
因此,在2017年上半年,工商銀行研發上線了連接銀行資金劃撥系統的金融服務區塊鏈平臺。通過銀行的資金撥付的上鏈,實現了對于整個資金全鏈條閉環的管理。
在這個流程里政府對于滿足撥付條件的資金會通過區塊鏈向銀行的核心系統傳遞指令,銀行的核心系統執行完了之后又會把結果傳到區塊鏈上去存證,最后形成流程的閉環和信息的勾稽。
據錢大智介紹,脫貧攻堅區塊鏈平臺還實現了審計和監督部門的上鏈。傳統的審計和監督非常難:第一成本很高,必須要入駐到每一個參與扶貧的單位,然后去查他的流程。第二很多都是紙質流程,翻閱審批流程,很難避免信息的偽造和篡改。但是使用區塊鏈以后,這些就完全改變了。
第二,跨邊界協作實現扶貧資金“精準投放”。一是通過協作將扶貧資金的管理模式從推動到拉動的轉變。也就是說在扶貧資金使用之前,所有的鄉鎮先去找項目,找項目之后放在區塊鏈平臺上做審批,這樣資金在審批的時候就已經找到了去處,極大地提高了扶貧資金投放的精準和資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利用智能合約技術提高扶貧資金使用的效率。傳統的層層撥付的方式,容易出現資金沉淀和擠占挪用的問題,對于資金募集方來說,會承擔非常高額的資金成本,這么大規模的扶貧資金,一天的利息就非常可觀。
“如今我們將撥付方式變為項目驅動,一旦項目達到了資金撥付的條件,這時候只要審批完成,資金就會在智能合約的驅動下撥付,中間不再需要人去干預,從而大大提高資金撥付效率。”
第三,跨邊界信息融合實現扶貧資金“高效管理”。在宏觀層面,各級政府能夠實時掌握轄內扶貧資金的需求、配套、撥付、實際使用情況;在微觀層面,上級政府部門能夠對每一個扶貧項目、每一筆扶貧資金進行穿透式管理。目前貴州正逐漸將建檔扶貧戶、社會誠信等信息導入這個由金融鏈和行政鏈共同支撐的體系之中,進一步實現對每筆扶貧資金使用效果的量化和精準評估,提高資金管理和使用效率。
對于未來項目技術創新趨勢的展望,錢大智認為有兩點:第一是跨鏈的整合。金融服務是一個相對專業的領域,通過行政審批和金融服務兩個區塊鏈的對接協作實現了系統的高內聚和低耦合。今后金融服務區塊鏈將會變成各家商業銀行共建共享的系統。
第二是跨行業的合作。因為脫貧攻堅基金最開始的形態還比較簡單,基層有項目資金需求就撥錢給你,但今后會有產業形態的基金放在上面,都是投一些項目,最終的確定就不是政府內部審批了,因為它可能會按照產業基金的方式去運作,需要銀行來進行評估,進行專業的分析,這就把協作的范圍進一步拓展到了銀行內部。
據介紹,目前,工商銀行已經設立包括區塊鏈與生物識別、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云計算、互聯網金融、數字化銀行等新型技術在內的七大科技創新實驗室,并且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滿足金融級信息安全要求的區塊鏈底層技術平臺,積極致力于區塊鏈應用場景的探索。
在眾安科技區塊鏈研究總監宋文鵬看來,區塊鏈是“不可信網絡下可信交易”的一種有效的實現手段。當前互聯網部分是不可信的,區塊鏈的融入,讓互聯網可以更具信任感。基于區塊鏈,我們可以構建一個相對可信的生態世界。
2011年,眾安保險的成立推進了“普惠保險”的概念,從成立之初,眾安保險的投保、理賠等流程全部實現線上化。2016年11月2號,眾安保險成立了全資子公司眾安科技,專注于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ABCD技術的研發和落地,對外輸出金融科技能力。
據宋文鵬介紹,保險業務是眾安區塊鏈應用的第一大場景,與區塊鏈應用確有諸多不同,眾安區塊鏈在保險領域更多應用了智能合約等機制,強調安全性高于活性,更重視區塊鏈監控。
保險業一直存在利用信息不對稱騙保、篡改原始病例虛假理賠、保險賠償金被冒領等問題,區塊鏈技術利用全新加密認證技術和全網共識機制,維護一個完整的、分布式的、不可篡改的連續賬本數據庫,參與者通過統一、可靠的賬本系統和“時間戳機制”,就能夠確保資金和信息安全。
眾安科技安鏈云,基于區塊鏈為眾安保險部分險種提供電子保單服務——保單信息去中心化存儲,解決了信息丟失;通過智能合約實現自動理賠,讓保險更高效便捷。
宋文鵬表示,在探索應用場景落地的過程中,區塊鏈在數據存儲上的確存在一些難點需要解決,“區塊鏈本身不適合存儲海量數據,其存儲數據的成本很高。我們對這些數據進行拆分,讓小的文本數據可以上鏈。針對大量數據的存儲,更多的不是稱之為區塊鏈,我們稱之為分布式賬本,把大量的數據存在賬本里,同時跟區塊鏈進行結合。”
區塊鏈將每一個生態連接起來,但不同生態對區塊鏈特性要求不同,不同生態的用戶如何進行鏈路通信?眾安提出了鏈路由的概念:通過鏈路由,安鏈云構建的區塊鏈跨鏈通信網絡能夠完成數據的全新授權、共享、開放模式,打通以往區塊鏈數據孤島的狀況,提高區塊鏈之間的數據流動。
在過去一年多,基于安鏈云,眾安科技已經在多個領域落地區塊鏈應用場景。據介紹,步步雞是眾安科技扶持創業公司連陌科技落地國內的首個基于區塊鏈的養殖項目。基于區塊鏈和物聯網保證每只雞從雞苗到成雞、從雞場到餐桌的過程中,所有產生的數據都被真實記錄,真正實現每只雞的防偽溯源。
上述農業養殖防偽溯源方案就采用區塊鏈、物聯網、防偽技術、安全多方計算和隱私保護數據挖掘等多種技術。比如在如何保證上鏈的養殖數據的真實性上,眾安的解決方案是用物聯網設備自動采集實時上傳鏈,盡量減少人為操作的空間。
“養殖資產鏈上化的實現將創造新的金融場景,比如鏈上資產數據可為農業貸款、農業保險等提供風控等參考,撬動農村金融市場。養殖資產量化在區塊鏈網絡上,用于征信就非常有效,可以協助中小金融機構完成授信。”
在宋文鵬看來,參與方越多的場景越適合用區塊鏈,畢竟多方達成共識的效率會低很多。
目前,眾安針對區塊鏈技術研究有兩個實驗室:一個是區塊鏈實驗室,專注研究共識機制、P2P網絡、智能合約等,同時聯合工信部標準院制定和推動國內區塊鏈標準化,參與編寫了國內首個區塊鏈標準《區塊鏈參考架構》,目前已經發布并且在國家層面完成立項。另一個實驗室是和復旦大學聯合成立的區塊鏈與信息安全聯合實驗室,專注于密碼學的研究,并且已經率先實現對國密算法的支持。
毋庸置疑,金融領域是天然跟區塊鏈應該是結合的最緊密的一個行業。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中介、交易結果不可篡改和用戶匿名參與等顯著優勢,這使其具備了推動金融業變革的潛力。
但是,正如高盛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所指出的: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市場規模是建立在理想化環境基礎上的,將理想變成現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
在真實世界中應用區塊鏈會涉及很多挑戰:標準方面,為了獲得廣泛的應用,需要有技術標準來確保多個區塊鏈之間有互通性。
速度與性能方面,任何分布式數據庫都天然地比中心化數據庫慢,那么區塊鏈是否適合高速、高容量的應用場景呢。盡管許多區塊鏈變形產品都承諾增強性能,對商業應用而言這仍是個問題。
除了技術上的難題,很多情況下,一個區塊鏈數據庫的好壞取決于構成其基礎的數據和商業流程。如果出于商業流程或商業矛盾的原因,各方間不能達成共識,那么區塊鏈的應用將極大地受到阻礙,甚至停滯不前。
TIPS:區塊鏈是什么?
區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技術的集成應用。區塊鏈中的“區塊”指的是信息塊,這個信息塊內含有一個特殊的信息就是時間戳,含有時間戳的信息塊彼此互連,形成的信息塊鏈條,被稱為“區塊鏈”。
區塊鏈是一個分布式賬本,是一種通過去中心化、去信任的方式集體維護一個可靠數據庫的技術方案,因此,也有人說區塊鏈不是數據革命,而是信任革命。
區塊鏈已經應用到物聯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很多領域,將為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新機遇,是引發新一輪的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的新科技。
至于最為關鍵的安全和隱私問題,矩陣元創始人&CEO孫立林總結了三個“矛盾”:個體隱私與中心監管的矛盾、交易隱私與登記確權的“矛盾”(隱形的共識)、數據隱私與數據歸集是核心矛盾。
一旦遭到中心監管,個體的隱私是沒有的。一旦把所有的交易流水登記到賬本上,意味著你的隱私全部暴露,我們的數據主權,怎么辦?
但是,真正擁抱這項技術還面臨兩大挑戰:一個是,監管改革,需要進行支持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監管改革,才能讓金融機構可以擁抱這項技術;另一個是,基礎設施建設,基于區塊鏈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與現行行業標準相容才能實現商業化應用。
在錢大智看來,區塊鏈目前處在技術快速演進的發展階段,完善技術和探索應用場景是兩大重要課題。一方面,區塊鏈技術本身仍需不斷完善,提高系統處理能力、提升安全性和可維護性、實現有效的數據訪問控制是當務之急。
另一方面,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尚在不斷探索中,找到契合區塊鏈多方共識、交易溯源、不可篡改特點的應用場景,在價值創造和實踐中不斷完善,是推動區塊鏈逐漸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