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呂丹

我們喜歡看年少成名的英雄主義故事,年輕的創業者被媒體和資本簇擁,捧得太高反而可能摔得很痛。2018年1月25日,80后創業標桿人物茅侃侃以一種決絕的方式離開人世,在他去世后的一段時間,無數與他相關的報道將其描寫成一位創業失敗的青年才俊,將他的去世歸與事業失敗劃上簡單的等號,然后靠蹭熱點收獲了巨大的流量。更有甚者,前央視主持人、“創業教母”王利芬在微博上發文稱,因在公眾號文章《茅侃侃的離世,掀開了創業殘酷的一角》一文閱讀量達到了10w+,遠超于預期,于是“先高興一下”,順便“推銷了”自己的公眾號。此舉引得罵聲一片。
但是在“故事硬核”團隊的《了不起的茅侃侃》這篇文章發表之后,很多讀者才意識到,用簡單的成功和失敗去描述這樣一個人是多么的簡單粗暴。
“我們不認可用世俗的狹義的成敗來論定一個人?!惫适掠埠藙撌既肆稚荷赫劦?,“茅侃侃在巨大的困境中保持了體面和驕傲,擁有過快樂和人世間的愛,我感覺這一點是很重要的?!?/p>
這不禁引發我們對于成功的思考。究竟什么是成功?什么是成功的教育?考上一所好學校,考到一個好成績,是不是就是教育成功的唯一標準?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志又是什么?是用強烈的功利視角還是更豐富的人生內涵來審視?
“愿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愿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彪娪啊稛o問西東》中,那個時代的一幅幅畫面、青年們一顆顆赤誠的心,讓無數觀眾熱淚盈眶。而這句臺詞也成為了值得我們不斷反思的金玉良言。
我們特別策劃了這期引人思考的選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CFO無疑是成功人士、精英階層,并且很多CFO已經為人父為人母,我們來和CFO一起聊聊“成功人士眼中的成功學,精英眼中的精英教育”,想必在當下這個浮躁的社會是相當有價值的一次思想激蕩與沉淀。
“親愛的家長們:你們的孩子即將面臨考試,我知道你們都希望孩子考好。但是,請記得,這些待考試的孩子們中間,有一位藝術家,他不一定喜歡數學;有一位創業家,他也許不關心文學;有一位音樂家,他的化學分數高低并不重要;有一位體育家,他的肢體強健與感知重要過物理學。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得了高分,那非常棒!但如果他不可以,請不要傷害他們的自信與自尊。告訴他們這沒關系,這只是一個考試!他們生命的目的高于此。告訴他們無論他們的成績如何,你都不會以此來評判他,你一樣愛他們。請這樣做,當這樣做的同時,關注著他們如何克服困難,征服世界。一個考試或低分不會帶走他們獨有的夢想與天分。并且,請不要覺得,只有醫生或工程師,才是這世界上真正快樂的人?!?/p>
——新加坡某所學校的校長
“學校在改變什么?我想說的是,學校改變不了或者說很難改變孩子的智商,但可以改變他們的情商。將來孩子能不能成功,他的情商很重要。所以,我們特別注重對學生的習慣以及人格的培養,因為這會慢慢形成他們的主流價值觀。”
——北京育英學校校長于會祥
“教育具有讓人發現自己天賦秉性的功能,教育的價值也就在于喚醒每一個孩子心中的潛能,幫助他(她)們找到隱藏在體內的特殊使命和自己的生命價值,從而創造價值。知識固然重要,但只有被人利用的知識才是鮮活而有價值的。教育就是引導人不斷發現自己、提升自己、成就自己,教育效果最終是取決于個人完全自由的內在覺醒??梢哉f,當學生體驗到‘我發現’的快樂而爆發出‘我要學’熱望的教育應該就是最好的教育?!?/p>
——北京理工大學附中校長任志瑜
我們以這三位校長的“金句”作為開篇引言,以定下關于教育多元化理解的基調。
其實人生是一種奇怪的重復,作為孩子,我們是應考制度下的犧牲品。作為父母,很多時候我們又都在媚俗的跟從大眾對孩子的評判標準,犧牲讓孩子接觸自然,讓孩子自由發展的時間去追求更好的成績和分數。
這幾天,一篇《北大畢業留學生發萬字長文數落父母,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的新聞再次刷屏朋友圈:曾經的理科狀元、北大最牛專業之一的學生、美國排名前50大學的研究生王猛,卻12年不回家過春節,并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聯系方式。與父母決裂6年之后,他又寫了萬字長文來數落和控訴父母。他說自己受到了深深的傷害,絕不原諒父母。他的父母痛心又迷茫:“我們真搞不懂他是啥原因?”
為何在這樣一個父母受過良好教育,從小成績優異好學上進,似乎沒有任何缺憾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關系卻偏偏脫離了軌道呢?顯然,王猛父母的教育是失敗的,從這個80后存在心理問題的男生身上可以看出,他身上最缺少兩樣東西:承擔和勇氣。一方面是性格問題,但的確和家庭教育也直接相關。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在其少年時沒有教會他承擔責任和面對生活的勇氣。
成功的教育,檢驗的標準是什么?是子女考入最高學府?是他們畢業后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工作?還是他們的功成名就?
李開復曾在其文章中寫道:真正的成功應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創造了新的財富或技術,可能是你為他人帶來了快樂,可能是你在工作崗位上得到了別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歸自我、與世無爭的生活方式。為了成為最好的你自己,最重要的是要發揮自己所有的潛力,追逐最感興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當你對某個領域感興趣時,你會在走路、上課或洗澡時都對它念念不忘,你在該領域內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進一步,如果你對該領域有激情,你就可能為它廢寢忘食,連睡覺時想起一個主意,都會跳起來。這時候,你已經不是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為了“享受”而工作了。
在目前浮躁的當下,匠人精神也多有被提及。所謂匠人精神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功到自然成。在這些別人或許看不見的進步里,匠人們獲得了所謂創造給予不了的快樂,是內心的平靜與不浮躁,對自己的忠誠和對所做事情的熱愛。
在《萬物皆有歡喜處——記錄城市里的手藝人》一書中,作者祝小兔寫道,心里對“手藝”二字沒來由自帶一種尊重,覺得凡是跟這兩個字沾邊的存在都值得被尊重。可以說這群人的存在,讓麻木在功名利祿生活里的人看到真實的意義。隔絕人世的瑣碎與喧囂,靜下心來只為將自己的手藝呈現出來,即使這過程機械、枯燥,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為成全這一門手藝。剪去長發的理發師,醉心古代首飾的設計師,嚴謹認真的修鞋匠,堅守最后陣地的修筆師……他們每一個人無不詮釋了精益求精,巧奪天工,嘆為觀止的含義——體現在他們耗費心力完成的作品中,體現在他們從未放棄的執著里。
萬物皆有歡喜處,心安即是歸處,從這個角度來說,我想,那些專注于做自己所熱愛的事業的手藝人們,是成功的。
“教育是用地老天荒的堅持,才可能有扭轉乾坤的力量。”這是金巖曾在朋友圈里寫下的一句話。的確,教育是需要巨大耐心的一場長跑,也需要時間去驗證。現任伊頓亞太區CFO的金巖,2001年MBA畢業后就加入了伊頓,4年后就成為伊頓公司全世界最年輕的國家級財務總監,至今他已在伊頓工作17年。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金巖家在北京,公司在上海,頻繁的出差和雙城生活,他平均每年要空中往返百次。只有周末時間陪孩子,金巖會提前計劃好,這周和孩子談談讀書的樂趣,堅毅的品質,下周陪他踢踢球,上興趣班,盡可能做到有質量的陪伴,而不是在旁邊看手機,研究自己的事兒。金巖的兒子Kevin今年11歲,是一名標準的足球小將,在體育方面還擅長滑雪和皮劃艇,除此之外Kevin還喜歡演音樂劇、搭建樂高機器人等,有著非常豐富的課外生活。

金巖一家三口合影
“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知識,而是學習一種思維方式——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不是‘我’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在金巖看來,孩子的教育,其實最關鍵是家長的格局,家長的意識和家長的理念?!叭绻覀儾荒軌蛴凶约旱囊粭l主線,經常被別人拽著走就會形成很多焦慮,所以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從由我做起,夫妻之間達成共識。同時還要協調雙方父母的關系,大家都是一致行動人,這個很重要,否則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了?!彼吞慕逃砟钍牵骸按笃湓?,堅其志,虛其心,柔其氣?!奔磽碛行貞烟煜碌闹鞠颍邆鋵崿F目標的堅定信念,見賢思齊,成為更好的自己,可有一身傲骨,但不能懷揣一身傲氣。
談到成功的定義,金巖感慨道,“如果有錢有勢有地位就是成功,那么實在太狹隘,實際上成功更多的是內心的一種滿足,一種獲取幸福快樂的能力。”金巖覺得在他們這代家長中,一定首先要自己有這樣的意識。他曾和太太聊過,如果兒子長大后是一個川菜廚師并且特別熱愛其中,他的老板認為這個菜做得最好,那作為父母也一定會支持他。
金巖的另一個身份是聯合國“為中國而教”組織的監事,這是一個把有志大學生聚集到邊遠山區支教2年的草根組織。他加入5年,幫助梳理財務,同時負責部分募捐工作。金巖的太太與他志同道合,她曾帶著兒子一同赴青海參與支教募捐,利用兒子上課的時間做公益。對此金巖十分支持,“讓孩子知道為什么要學習,給他播種了一個大的夢想,遠比他學習一個星期的課更重要。他知道為什么去學,怎么學就不難了?!?/p>

王楓和兒子王景杰
在中國家庭中爸爸角色缺位現象比較普遍,許多父親并非對孩子的教育缺乏重視,但父親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能夠付諸實踐的比例并不高。但是在途家CFO王楓看來,這些都是偽命題,是借口。
“教育孩子這件事,是真的需要我們花時間去陪伴的,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長,但家長不能在將來才去彌補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空白片段。同時也要付出極大的耐心才能看到孩子的變化,不可能像機器人一樣按下開關就立馬有動作?!弊鳛镃FO圈里公認的好爸爸,王楓對兒子王景杰傾注的精力很多。今年10歲的景杰,目前就讀于北京景山小學四年級,他還有個身份是威龍銀河冰球俱樂部的小球員,至今已有五年的球齡。景山學校是九年一貫制,因此孩子們沒有小升初的壓力,在選擇興趣班時真正可以做到“選我所愛”,當然這也同樣考驗家長的時間規劃能力。
在家庭分工中,對于兒子的功課輔導,王楓相對要管得多一些。網上那個《陪孩子寫作業心梗做了兩個支架》的段子可以說是相當能引起小學生家長共鳴了。事實上,看起來斯斯文文心平氣和的王楓,在陪孩子寫作業時也有過耐心耗盡、頭頂小火苗燃燒的時刻,當然在默念一百遍“親生的、親生的…”之后很快也就淡定了,畢竟還沒上升到“走心的生氣”。

打架子鼓的王景杰
采訪王楓時,正值北京市中小學校期末考試剛剛結束,景杰的成績在班級里排名頗為靠前,這讓王楓感到驚喜和欣慰。他笑談“兒子平時的日程比我還滿,每周基本上要打四次冰球,還要學習架子鼓、樂高機器人和美術。好在這些都是他從心底就非常喜歡的,可以說是真正感興趣的興趣班。但是這些所謂的課外時間,并沒有對孩子課內的學習成績造成顧此失彼的影響,的確是孩子大了,自主學習能力更強了?!?/p>
世上根本就沒有一條路是萬無一失的,不管是精英教育還是快樂教育,背后都是父母們不同思維方式的體現。無論你選精英教育還是快樂教育,又或者是兩者結合,最終孩子是否身心健康、未來有沒有立足社會的生存能力,才是檢驗父母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

Kevin參加公益活動——撿牛糞

Kevin參加皮劃艇比賽

Kevin主演音樂劇
對于精英教育的理解,王楓認為最考驗的是家長言傳身教的水平。精英是內在智慧和卓越的象征,是艱苦塑造的結果,無法用金錢買到。而且也無法繼承,精英的后代不一定是精英。只有通過高度的自我要求和嚴格的訓練才能夠造就?!凹议L如果在日常的言傳身教里幫助孩子建立一套很好的體系,培養自己的愛好,比如看書,去博物館,這些都不需要花很多錢。精英教育一定是體現于內在的,而非物質層面。”
王楓堅信,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長期的,甚至是持續一生的影響,并且是不可逆的,所以他有時覺得可以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來形容自己對孩子教育的感受,他半開玩笑的說“三觀很重要,千萬別把孩子帶偏了”。
頗為巧合的是,本刊采訪的兩位CFO好爸爸——王楓和金巖,他們還曾經一起在普華共事,出差都是住同一個房間的那種小伙伴情誼。而他們對于孩子教育的理解和認知,也是高度一致——獨立,自主,尋求幸福的能力。
金巖認為,教育是幫助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尋求自己的幸福(注意:是他本人的幸福,不是他家的,也不是他們學校的),教育不是為社會機器塑造一個合適的螺絲釘,而是讓心里那個最好的自己走出來。教育應該是傾聽孩子的聲音,幫助他成為他自己,幫助他在未來生活中找到他要的幸福。如何勝任呢?著名未來學家丹尼爾·平克說未來有六種技能:設計感、講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還有你需要會玩,需要找到意義感。簡單說,2040年當我們和美國的人均GDP平等時,活得很好的人應該是這樣:有品位,會講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兒,會玩兒,而且有點自己的小追求。這也是金巖對兒子未來的的期待。
金巖的太太趙淼,北大心理學學士、芝加哥大學心理學碩士,現在一直從事一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她對子女的教育心得可以說既有專業理論內涵又有實踐經驗發言權。
“其實沒有什么起跑線,因為人生這場馬拉松沒有終點,這一路只有旅程,和途中的風景。在這一路的風景中,最美好的那一片就是我們作為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的經歷?!?/p>
趙淼坦言,中國家長都太焦慮,她也曾經偶爾焦慮,特別是跟孩子同學的爸媽聊天時。她給我們舉個了例子,Kevin因為是8月份的生日,所以在班上是最小的,有的孩子比他大將近一歲,特殊情況還有大近兩歲的,而男生又發育晚,所以一開始差距真的特別大,就是什么都不如人家,學習、社交、體育等等都不行,完全沒開竅一樣。每當開家長會或者在班級群里,就會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作業怎么好,怎么對,怎么快,怎么整齊。這時,作為媽媽,趙淼完全不著急不焦慮是不可能的。但她會根據孩子的興趣,把他的長項發揮出來,把短項稍微補一補?!盀槭裁床捎眠@種辦法呢?因為長項有了,孩子才有自信,短項少一點,不至于總被老師說,避免孩子心理受打擊。”

冰球賽場上的王景杰


當然,說起來容易,其實真正堅持下來也是有很多“尖峰時刻”的。在趙淼看來,其中最難的就是父母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孩子適合什么,現在做什么,將來要什么,保持住自己的“核心穩定性”,否則別的家長或者老師、爺爺奶奶一有不同意見就被帶跑,就會非常累的。經過了三年,基本到了四五年級,Kevin就成長起來了,到了五年級不僅學科成績相當不錯,而且課上積極發言,課余組織同學踢球,主演音樂劇,參與公益活動等等,和剛上學時那個“沒有朋友、學習不好、紀律不好”的小男孩簡直判若兩人。
趙淼根據這些親身體會,總結下來就是:既要看到孩子的優點、潛力,也要理解孩子的缺點、難點。沒有完美的孩子,我們自己更不是完美的人,所以對孩子不要有太多預設,覺得孩子一定要怎樣怎樣,否則就不能怎樣怎樣……這些都是徒增煩惱。做家長的首先要學會感恩,感恩孩子這么信任我們,這么愛我們,帶給我們這么多溫馨、惦念、開心、驚喜、美妙的時光。
同時,趙淼還有一個領悟分享給家長——就是要學會接納自己。孩子有什么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不是說你就是一個不合格的家長,每個問題就像一個小測驗,小任務,更是一個機會,全家一起努力去解決這個問題,這個過程其實是人生給我們的禮物。
體育,只有一個冠軍,但不止一個贏家,重要的在于參與,每個人都可以是勝利者。西方人一向把體育當成“精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你感到人生迷茫、生活無措的時候,如果還沒得病,就去田徑場跑兩圈吧——沒有什么事情,是跑兩圈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再跑兩圈。
在很大程度上,體育是與人生聯系在一起的,體育是一種讓你在挫折之后再進步的運動,能力的獲得都是“輸”出來的。遇到瓶頸--挑戰--突破,這種面對困難的閉環模式,突破后內力即提升。人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不能把現世的歲月靜好當作人生本來的樣子,任何一個父母,都希望當自己不在的時候,孩子能有獨自面對世界的能力。
體育運動應該和閱讀一樣成為孩子的生活方式,讓孩子能享受運動分泌的多巴胺,享受跟小伙伴一起運動的友誼,這是我們送給孩子最寶貴的禮物。當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運動就是生活對你最大的補償。無論你親身沉浸在運動中,還是僅僅作為旁觀者,在身體碰撞、忘情吼叫時,大腦產生多巴胺、正腎上腺素,這些神經遞質的作用就是讓人心情愉快、精神亢奮。體育也傳遞了一種精神:競爭、合作、公平、責任感、堅持不懈的努力、對壓力的承受能力、對輸贏的正確態度。
“家長雖然都是無證駕駛,卻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從小練習中長跑和從事足球運動讓金巖的骨子里多了對長期目標的堅持和激情,他也將這種體育精神傳遞給了兒子。
未來職場中最重要的十項能力是: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創造力、人才管理能力、協作能力、情商、決策能力、服務意識、談判能力、認知的靈活性。在金巖看來,沒有比體育作為一個載體能夠培養這些能力最好的方式了。對于男人來講,體育就是現代人的戰爭。在運動過程中,你要享受贏、懂得輸,然后要去有團隊合作精神,懂得什么是堅毅,同時要有瞬間做決定的能力。這些都是對于孩子成長很重要的能力。“Kevin其實一開始也不喜歡足球,但因為我是很喜歡足球的,我會去引導他。只有堅持才會能夠在未來看到峰頂上的絕美風景?!?/p>
速度與激情大概是冰球這項世界上紀律性最強的集體運動的完美寫照。冰場上的飛速滑行,快節奏的傳球與進球,碰撞與技巧,高強度的體能消耗使這項運動成為每48秒就要換一撥運動員上場的“48秒運動”。冰球是一項難度極高的集體運動,需要運動員同時具有高超的滑冰技藝、嫻熟的曲棍球技藝和高度的團隊精神。冰球說到底是一項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項目。

綠茵場上的Kevin

在王景杰五歲時,便開始在國貿冰場學習花樣滑冰,當看到其他小朋友穿著冰球護具在打冰球時,也觸發了景杰想學冰球的興趣。王楓說,在孩子剛接觸一項運動時,保護好他們的興趣很重要,一開始景杰半學半玩,但是最近幾年開始很認真地在打冰球了。“如果只為了好玩,都還好,但如果有所目標,肯定需要更多的付出,無論是訓練時間還是訓練強度,包括找到好的教練既能認真并有方法教孩子,還能保持孩子的自信心,這些都非常關鍵?!蓖鯒魈寡裕斢柧殢姸壬蟻頃r,對抗更激烈了,景杰也有叫苦叫累嘟嘟囔囔的時候,這時作為父親就肯定要鼓勵他,如果做一件事情,有開始,就必須做好,不能半途而廢,家長在這過程中的作用特別重要,如果家長的意志力不夠堅定,“心疼”孩子,多半是無法在體育項目中長久堅持下來的。
王楓很慶幸孩子在多年的冰球練習和比賽中沒有受過傷,也沒有打過退堂鼓。“這些經歷將延伸到孩子們長大成人,可以模擬角色來想象一下,未來他的隊友變成了同事,教練變成了老板,球隊變成了工作的公司。在各種角色中如何分工協作,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體現價值?!?/p>
王楓笑談,說得高大上一點,冰球作為團隊運動的好處會讓孩子們長大后可以更好地面對人生的跌宕起伏,經歷冰球比賽的輸贏可以讓孩子們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成功與失敗。說得接地氣一點,打冰球也是孩子多了一個跟小朋友們打交道的機會,讓他知道怎么跟同齡人一起玩兒一起相處。
陽光,草地,奔跑的少年,這是最美的圖畫。Kevin是從六歲開始接觸足球的,這幾年大傷沒有、小傷不斷,每逢夏天,膝蓋永遠都是新傷蓋舊傷。在這過程中肯定是有想放棄的時候,但也正是這種時刻,金巖的“爸爸力”就一定要在線。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會給他引申一些其他的場景,比如我帶他去爬過桂林的老君山,過程非常險惡,但當你到山頂,風景就是絕美的。任何事情都是這樣,過程永遠都是痛苦的,但如果你有一個終極目標,知道這個最終目標在哪里,這個過程就變成一個學習的過程,永遠都是通過刻意練習把一場比賽中的失誤學習出來。這樣的話心態就變好了,如果你只是想贏,那么你就很難去享受這個過程。”金巖說,對于孩子來講,肯定是進球的那一剎那是最快樂的,可是在這過程中怎么平衡這個度就是家長要去考慮的了。

其實足球它只是一個載體,和事業是沒有區別的,你知道自己的最終目標,只要在這過程中永遠做到做正確的事兒,這是保證你有一個正確的方向。然后在這個過程中,就是讓自己把事情做對。達到目標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所以也就應了那句話,只有經過地老天荒的堅持,才有可能有扭轉乾坤的力量。最后發現無論是足球還是創業,甚至生活很多的方面,都是相通的。“我們只通過這個載體,讓孩子形成這樣的性格,最終性格會決定命運的。足球帶給孩子堅強、忍受疼痛、團結拼搏、體會受挫的過程,現在Kevin更多的是享受足球帶給他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