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竇炎是老年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生活環境及空氣質量的下降,其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與急性鼻竇炎相比,慢性鼻竇炎臨床癥狀較輕或不明顯,常表現為流膿涕、鼻塞及嗅覺障礙等,且常伴有頭部沉重,或僅有鈍痛或悶脹痛,急性發作時,則頭痛明顯,該病雖不能夠威脅老年人的生命,但嚴重影響老年病人的生活質量[1]。因此,探尋慢性鼻竇炎有效的治療方案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目前臨床上治療慢性鼻竇炎的藥物為抗生素類及中成藥類,但其整體療效不佳[2]。本研究旨在探討匹多莫德治療老年慢性鼻竇炎的療效,并分析其對病人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具體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老年慢性鼻竇炎病人中篩選84例作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據表法將其平均分為2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中男26例,女16例,年齡62~78歲,平均(72.85±6.47)歲,病程8個月至4年,平均(2.49±1.25)年;觀察組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61~78歲,平均(73.51±5.92)歲,病程7個月至4年,平均(2.37±1.34)年。2組病人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醫院倫理委員會相關標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所有病人均符合慢性鼻竇炎的相關診斷標準[3],臨床癥狀表現為鼻塞,黏(膿)性鼻涕,伴有頭部脹痛,嗅覺嚴重減退甚至喪失,結合內鏡檢查確診;(2)依從性較好,病人及家屬均知情,且自愿接受治療者;(3)臨床資料較為完整;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2)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病史者;(3)伴有鼻息肉或鼻腔結構嚴重異常者;(4)對研究藥物過敏,且依從性較差者。
1.3 治療方法 參照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指南中的相關標準進行干預治療。所有病人均采用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鼻腔,2次/d。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病人給予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輔舒良,Glaxo Wellcome,S.A.生產,批準文號 H20140117)噴鼻治療,每個鼻腔2噴,1次/d,當癥狀控制時,每個鼻腔1噴,1次/d;同時口服克拉霉素分散片(鋒銳,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 H19990376)治療,每次0.25 g(1片),1次/12 h。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觀察組病人行匹多莫德分散片(北京朗依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60718)治療,每日于早餐前口服,每次0.4 g,初期2次/d,癥狀控制后1次/d,2組病人均連續用藥治療3個月。
1.4 療效評估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進行評估,包括臨床癥狀:主癥狀為鼻塞、黏(膿)性鼻涕,次癥狀為面部及頭部疼痛、嗅覺能力;CT掃描顯示鼻竇和(或)竇口鼻道復合體;中鼻道、黏(膿)性分泌物、有無息肉、水腫及鼻漏等內鏡檢查。
1.4.1 視覺模擬量表(VAS)評分評價癥狀等級:輕度病情記0~3分,中度記4~7分,重度記8~10分,主要評價流涕、面部疼痛、鼻塞和嗅覺等癥狀級別[4]。
1.4.2 Lund-Mackay評分評價鼻竇CT掃描結果:鼻竇(無異常記0分,部分渾濁記1分,全部渾濁記2分),竇口鼻道復合體(無阻塞記0分,阻塞記2分),每側0~12分,總分0~24分[5]。
1.4.3 Lund-Kennedy評分評價鼻內鏡黏膜形態:息肉(無息肉記0分,息肉僅在中鼻道記1分,息肉超出中鼻道記2分),水腫(無水腫記0分,輕度水腫記1分,嚴重水腫記2分),鼻漏(無鼻漏記0分,清亮、稀薄鼻漏記1分,黏稠、膿性鼻漏記2分),每側0~10分,總分0~20分[6]。
1.5 檢測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時抽取病人的空腹靜脈血,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反應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IL-8水平,檢測方法采用酶聯免疫吸附(ELISA)法。

2.1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前2組的VAS評分、Lund-Mackay評分和Lund-Kennedy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2組的VAS評分、Lund-Mackay評分和Lund-Kennedy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的VAS評分、Lund-Mackay評分和Lund-Kennedy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分,n=42)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治療前后2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的血清炎性因子TNF-α、CRP、IL-6及IL-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TNF-α、CRP、IL-6及IL-8水平均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鼻竇炎是老年人臨床上最常見疾病之一,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其發生率呈升高趨勢。其癥狀較急性鼻竇炎輕緩,除典型的鼻部及頭痛等癥狀外,還表現為頭昏、精神抑郁、萎靡不振、失眠,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且反復發作。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有近25% 的慢性鼻竇炎病人存在嗅覺減退現象,嚴重影響病人生活質量[7-8]。老年病人由于其對疼痛敏感性下降,反應略有遲鈍,缺乏典型體征,臨床上易將慢性鼻竇炎誤診為偏頭痛及三叉神經痛等疾病[9]。此外,老年病人往往會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機體器官功能發生退化或病變,常常不耐受手術治療,因此藥物治療是關鍵[10]。
作為耳鼻喉科的常見病,慢性鼻竇炎治療的臨床療效的評價需要確定的療效評定標準。慢性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11]中指出,評估方法主要包括主觀評估,客觀評估和生活質量評估等。主觀評估即臨床癥狀的量化,其評價采用VAS評分法;客觀評估主要包括鼻竇CT掃描及鼻內鏡的檢查評估等[11]。本研究治療3個月后綜合考慮了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鼻內鏡檢查及CT掃描的情況,對2種治療的療效進行評價。本研究的結果表明,在克拉霉素干預治療基礎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療,病人VAS評分、Lund-Mackay評分和Lund-Kennedy評分均顯著改善,研究結果揭示匹多莫德治療可顯著提高老年慢性鼻竇炎的療效,更有利于病情恢復。
較多學者認為慢性鼻竇炎是一種由多因素導致的非感染性黏膜炎癥反應[12]。其臨床治療主要包括藥物及手術治療,前者主要包括抗炎、抗菌、黏液溶解促排劑和抗過敏藥物及中藥制劑等。氟替卡松與克拉霉素均是臨床上較為常用的抗炎藥物,其主要是通過抑制機體的炎癥反應、調控細菌生物膜和抑制鼻息肉纖維細胞的增生來發揮其作用的,然而相關研究指出,長期使用會出現抵抗克拉霉素的現象,進而限制了該類藥劑的使用[13-14]。匹多莫德是一種新型人工合成免疫調節劑,具有提高巨噬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吞噬活性,調節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活化NK細胞,激活細胞免疫反應進而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及抗感染能力[15]。相關研究指出,匹多莫德聯合抗感染藥物治療鼻竇炎,可有效改善病人體征,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強抗感染藥物療效,進而提高整體治療效果[16]。
慢性鼻竇炎的發生機制較為復雜,除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外,炎癥反應也起著重要作用。TNF-α、CRP、IL-6及IL-8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炎性因子檢測指標,慢性鼻竇炎病人存在明顯炎癥應激反應,炎性因子水平明顯升高,對此類指標進行監測對病情嚴重程度及治療效果評估均具有重要價值[17]。本研究結果表明,匹多莫德聯合治療可顯著降低病人的血清TNF-α、CRP、IL-6及IL-8水平,療效優于對照組。研究結果揭示,匹多莫德治療可有效減輕機體炎性應激反應,減少因炎癥反應引發的損傷,更有利于病情恢復。其原因可能與抗炎類藥物的作用及病人免疫功能的改善,促進病情的恢復等有關,其具體的作用機制仍有待于進一步探究。
綜上所述,匹多莫德治療老年慢性鼻竇炎療效顯著,可有效減輕機體炎性應激反應,更有助于病情恢復,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1] Kroll KE, Camacho MA, Gautam S, et al. Findings of chronic sinusitis on brain computed tomography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acute headaches[J]. J Emerg Med, 2014, 46(6): 753-759.
[2] Rudmik L, Soler ZM. Medical therapies for adult chronic sinusitis: A systematic review[J]. JAMA, 2015, 314(9):926-939.
[3]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鼻科組.慢性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2年,昆明)[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3,48(2):92-94.
[4] Lim M, Lew-Gor S, Darby Y,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assessment instruments in chronic rhinosinusitis[J]. Rhinology, 2007, 45(2): 144-147.
[5] Lund VJ, Mackay IS. Staging in rhinosinusitus[J]. Rhinology, 1993, 31(31): 183-184.
[6] Lund VJ, Kennedy DW. Staging for rhinosinusitis[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97, 117(3 Pt 2): S35-S40.
[7] 劉丹,萬浪,王桃姣,等.鼻內鏡手術對老年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嗅覺功能的影響[J].實用老年醫學,2015,29(5):433-434.
[8] 董柏濤,劉雪冰.鼻內鏡聯合普米克令舒經鼻霧化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臨床研究[J]. 海南醫學院學報,2014,20(11):1568-1570.
[9] Testa D, Marcuccio G, Panin G, et al. Nasal mucosa healing after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in chronic rhinosinusitis of elderly patients: role of topic alpha-tocopherol acetate[J]. Aging Clin Exp Res, 2017, 29(1): 191-195.
[10] Bachert C, Zhang L, Gevaert P. Current and future treatment options for adult chronic rhinosinusitis: focus on nasal polyposis[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5, 136(6): 1431-1440.
[11]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委會,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鼻科學組.慢性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國臨床醫生,2010,38(4):73-74.
[12] Hoggard M, Mackenzie BW, Jain R, et al. Chronic rhinosinusitis and the evolving understanding of microbial ecology in chronic inflammatory mucosal disease[J]. Clin Microbiol Rev, 2017, 30(1): 321-348.
[13] 黃畢林,胡世蓮,沈干,等.克拉霉素緩釋片與速釋片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期療效的系統評價[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1,11(6):693-697.
[14] 曾偉.克拉霉素對慢性鼻竇炎患者鼻內鏡術后TNF-αIL-8及臨床療效的影響[J].河北醫學, 2016,22(9):1469-1471.
[15] 周林媯,閻云蕓.匹多莫德對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療效及對患兒免疫功能的影響[J].兒科藥學雜志,2014,20(3):33-35.
[16] 劉業軍,張承宏,劉建設,等.吡酮莫特治療對慢性鼻竇炎 患者外周T淋巴細胞亞群、NK細胞活性以及炎癥因子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6,22(3):306-309.
[17] Hamilos DL. Drivers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 Inflammation versus infection[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5, 136(6): 1454-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