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在臨床上十分常見,該病約占泌尿外科疾病的16.9%[1],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也逐漸上升,且臨床癥狀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加重,嚴重影響老年男性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2-4]。老年人作為一類特殊群體,具有年齡大、抵抗力低、基礎疾病多等特點,對常規前列腺開腹手術常常難以耐受[5]。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創術式在臨床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前列腺剜除術與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前列腺電切術均是近年興起的治療前列腺增生的方法[6]。本研究通過比較兩種術式在老年前列腺增生病人中的應用效果,旨在為尋求更加適合老年病人的術式提供科學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前列腺增生病人8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均具備排尿障礙、尿潴留、尿頻等典型臨床癥狀,經尿動力學、B超等檢查明確確診,并且符合《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2011年版)的手術指征;(2)年齡≥60歲;(3)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2)合并前列腺癌;(3)合并膀胱腫瘤;(4)伴有尿道狹窄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80例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年齡60~72歲,平均(65.47±5.12)歲;病程范圍1~18年,平均(6.20±2.01)年;前列腺質量為31~81 g,平均質量為(58.70±18.21)g。對照組年齡60~73歲,平均(66.86±5.87)歲;病程范圍2~17年,平均(6.51±2.12)年;前列腺質量為33~80 g,平均質量為(55.49±18.02)g。比較2組的年齡、病程、前列腺質量等基礎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病人的手術均由同一組醫生完成。觀察組采用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前列腺剜除術,首先為病人行椎管內麻醉,病人取截石位并進行常規消毒鋪巾,經尿道置入等離子電切鏡,觀察尿道、輸尿管、膀胱頸的位置,了解前列腺增生情況,以精阜為標記,使用點切法進行剜除操作,先將精阜上緣6點處的精阜上緣黏膜與中葉腺體切開,然后緊貼前列腺逆行推動組織,于5點、7點位置切開,逆行逐塊剝離,留取4點、8點位置的腺體不被剝離以保證腺體位置的固定,翻轉電切鏡,將連接的尿道黏膜與組織以及連接的腺體組織與膀胱頸均予以切斷,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剝離腺體。注意術中及術后止血,可采用全面電凝止血,將組織碎塊移動至膀胱頸處,持續沖洗,留置尿管。
對照組采用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前列腺電切術,麻醉與消毒同觀察組,經尿道置入等離子電切鏡,觀察尿道、輸尿管、膀胱頸的位置,明確前列腺增生是否明顯,若明顯則以精阜為標記,于5點、7點位置各做一條標志溝,然后將標志溝間的腺體逐一切除,然后再切除兩側葉腺體,并給予電凝止血;若不明顯則于6點方向做一條標志溝,參照標志溝位置依次處理,先處理中葉,然后處理兩側葉。最后處理前列腺尖部,邊操作邊止血,切除完組織后進行沖洗,排出組織碎片,沖洗膀胱,留置尿管。
1.3 觀察指標 記錄并比較2組病人手術相關情況,包括手術時間、切除前列腺質量、膀胱沖洗時間、留置尿管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同時,比較2組病人術前及術后6個月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尿道功能的變化及尿道功能指標,包括最大尿流率(Qmax)和殘余尿量(PVR)。觀察并比較2組病人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2.1 2組手術相關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膀胱沖洗時間、留置尿管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切除前列腺質量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手術相關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IPSS評分比較 術前,觀察組的IPSS為(22.84±2.23)分,對照組的IPSS為(23.07±3.60)分,2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術后6個月,觀察組的IPSS為(2.89±1.00)分,對照組的IPSS為(2.51±1.02)分,2組的IPSS評分均比術前顯著降低(P<0.05),但2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
2.3 2組尿道功能比較 術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的Qmax、PVR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術后6個月,觀察組與對照組的Qmax均顯著升高(P<0.05),PVR均顯著降低(P<0.05),2組之間的Qmax、PVR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尿道功能比較
注:與本組術前比較,*P<0.05
2.4 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發生1例繼發性出血,4例暫時性尿失禁,1例尿道狹窄以及1例膀胱頸攣縮,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7.5%;對照組發生2例繼發性出血,3例暫時性尿失禁,3例尿道狹窄以及4例膀胱頸攣縮,并發癥總發生率為30.0%。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并發癥比較(n,n=40,%)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1 探討老年前列腺增生治療術式的必要性 前列腺是男性重要的性腺器官,由其引起的疾病在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特點,其中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最多發的前列腺疾病之一[7]。前列腺增生是一種具有緩慢進展性的前列腺疾病,前列腺體積逐漸增大進而壓迫尿道,導致病人排尿障礙,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8-9]。據統計,60歲人群前列腺增生的發病率不低于50%,80歲人群的發病率可達到80%以上,且排尿障礙、尿潴留、尿頻等癥狀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發加重,嚴重者甚至可損傷腎功能。目前關于前列腺增生的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但老年人年齡較大,機體各臟器功能均有所衰退,且常常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疾病,對常規開腹手術難以耐受[5]。由此可見,探討有效且創傷小的治療術式對老年前列腺增生病人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3.2 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前列腺剜除術與電切術治療老年前列腺增生的效果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創術式在臨床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并受到了老年病人及其家屬的青睞。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更早應用于臨床,其切割時表面溫度低可穿透較淺的組織,因此創傷小、痛苦輕、療效確切,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若前列腺體積過大則不易被有效且徹底的切除,未被切除的腺體有再次增生的風險,增加復發率[10]。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集合了常規開腹手術與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的理念,不僅可徹底剝離腺體,還可減少出血,對機體創傷較輕,備受臨床專家認可[11-1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膀胱沖洗時間、留置尿管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切除前列腺質量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剜除術組在切除增生腺體方面更為徹底,而恢復時間更短、并發癥更少。分析原因,主要因為剜除術先切斷增生腺體血供,獲得更清晰的手術視野,有利于更快速地完成手術[15];剜除術以增生腺體與外科包膜之間的層面為切點,緊貼包膜平面完整剝離腺體,絕大部分創面由腺上皮的外科包膜和纖維替代,減少了創面修復時間,進而縮短了留置尿管時間、膀胱沖洗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同時該術式最大限度地將增生腺體切除,減少了組織殘留,減少并發癥的發生[3]。本次研究還發現,術后6個月,觀察組與對照組的IPSS評分均比術前顯著降低(P<0.05),但2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的Qmax均比術前顯著升高(P<0.05),PVR均比術前顯著降低(P<0.05),但2組之間的Qmax、PVR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前列腺剜除術與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前列腺電切術均可有效改善前列腺增生癥狀及尿道功能,且兩者療效相似,與陸乾輝[16]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前列腺剜除術與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前列腺電切術在改善前列腺增生癥狀及尿道功能方面具有相似的治療效果,但剜除術的手術切除率更高、術后恢復更快,是治療老年前列腺增生的理想方法。
[1] 丁海宇,顏堯雄,盛夏,等. 應用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前列腺剜除術治療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分析[J]. 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238-239.
[2] 顧衛東. 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的療效觀察[J]. 實用老年醫學,2012,26(3):263-264.
[3] 劉俊峰,譚朝暉,李三祥,等. 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前列腺剜除術與經尿道雙極等離子電切術比較治療前列腺增生的臨床研究[J].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3,13(12):1405-1408.
[4] 詹德明,鄭翔,盧從鎖,等. 經尿道等離子前列腺電切術后出血12例原因分析[J].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2,15(7):1019-1020.
[5] 柳坤. 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前列腺電切術與前列腺剜除術治療前列腺增生癥的療效對比[J]. 中國處方藥,2016,14(1):122-123.
[6] 朱震平,黃軍成,凌峰. 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前列腺剜除術和電切術治療前列腺增生臨床分析[J]. 現代醫藥衛生,2012,28(8):1159-1160.
[7] 馬增煌. A1蛋白與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與前列腺增生疾病中聯合檢測的意義[J]. 實用老年醫學,2014,28(1):49-51.
[8] 肖利華. 經尿道雙極等離子前列腺剜除術與經尿道雙極等離子電切術治療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對比[J]. 中國當代醫藥,2015,22(25):57-59.
[9] 馬文波,郭建軍,武俊平,等. PVP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的療效觀察[J]. 海南醫學院學報,2014,20(8):1094-1096.
[10] 臧青山. 兩種手術方法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療效比較[J]. 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5):35-36.
[11] Baazeem A, Elhilali MM. Surgical management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current evidence[J]. Nat Clin Pract Urol,2008,5(10):540-549.
[12] Zhao Z, Zeng G, Zhong W, et al.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trial comparing plasmakinetic enucleation to standard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for symptomatic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three-year follow-up results[J]. Eur Urol,2010,58(5):752-758.
[13] Liu C, Zheng X, Li H, et al. Transurethral enucleation and resection of prostate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y plasmakinetics[J]. J Urol,2010, 184(6):2440-2445.
[14] Gacci M, Corona G, Vignozzi L, et al. Metabolic syndrome and benign prostatic enlarge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BJU Int,2015,115(1):24-31.
[15] 種慶貴,宋愛君,郭艷. 經尿道等離子體前列腺剜除術治療高危前列腺增生[J]. 中國實用醫刊,2015,42(2):1-3.
[16] 陸乾輝. 兩種手術方法治療前列腺增生癥的隨機對照研究[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0):2349-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