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宏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中十分重要的范疇。它既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治國理政實踐中形成的全新的價值觀念、對人類和平與發展的新思考、對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挑戰的積極回應,也是為實現世界和諧共榮、永續發展提出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更是對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和“自由人聯合體”等全球化理念的繼承和發展,是把馬克思的閃光思想與新的歷史條件相結合作出的新闡釋。
馬克思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因為它直接關系到共產主義者實現解放全人類的最終目標和價值理念。
1.馬克思關于世界歷史的理論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理論來源。馬克思并不是一般地談論歷史,他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就明確指出:“對社會主義的人來說,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來說的生成過程。”*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6.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將世界歷史歸結為某種精神力量創造物的觀點,為科學地說明世界歷史的成因及其發展規律找到了一個正確的出發點。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和未來社會主義分析的立足點是“全球”,而不是民族國家,他認為他是“世界公民”,無產階級的革命事業是全人類的解放事業。盡管當時資本主義全球化的程度還相當低,馬克思主要依據當時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對資本主義的全球化發展作了分析。馬克思已經準確地預見到世界全球化的趨勢,并把這種趨勢與無產階級追求人類最終解放的目標結合起來。今天的世界全球化已經充分證明馬克思關于“世界歷史”的理論是正確的。
2.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即是共產主義社會中的人類聯合形式,其實質是“自由人聯合體”。它是一種以追求共同利益和共同解放為目標,與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人類生活方式。正是在探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程中,《共產黨宣言》為我們描繪出了剝削和壓迫消失殆盡,每個人的民主自由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在未來社會中自由發展的美好畫面。也即,無產階級在爭取全人類解放的斗爭中最終獲得了自身的解放。
3.《共產黨宣言》指出,資產階級在追逐利潤的過程中,必須對外擴張并由此形成全球性發展,導致世界市場體系的形成,進而形成了以資本主義對世界的支配和控制為主要特征的經濟全球化。出于維護資本主義共同利益的需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加強了聯合,形成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下的全球化政治。
在全球化時代,強調通過國際聯合,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這將日漸成為人類存在的主要形式。《共產黨宣言》指出:“不恢復每個民族的獨立和統一,那就既不可能有無產階級的國際聯合,也不可能有各民族為達到共同目的而必須實行的和睦的與自覺的合作。”*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必然是全球化。社會主義要最終戰勝資本主義,必須要繼承資本主義發展的有益成果。要以全球化為基礎,社會主義就必須處理好與具有全球化趨勢的資本主義的關系。列寧曾經在“十月革命”后提出新經濟政策,實質上是通過參與資本主義經濟世界全球化的進程,從而使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沖破地域性局限,邁向馬克思所預言的“世界歷史”。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們探索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經濟全球化時代正確處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關系的路徑,發揮了引領世界潮流的偉大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正確義利觀,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27)[2018-03-2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
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產生和形成,充分吸收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積淀的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體現了中國古典哲學深邃的智慧。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內在地包含了“天下大同”、“天人合一”、“天下為公”、“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等充滿了中國智慧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弘揚了合作共贏、美美與共的大同理想,超越了西方傳統文明模式和舊有國際秩序的桎梏。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繼承了我們黨處理國際關系的優良傳統和一貫方針。新中國成立以后,面對西方國家的封鎖和制裁,我們始終堅持反對霸權主義,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1955年,周恩來總理在亞非萬隆會議上提出的“求同存異”的方針,增進了不同制度不同文明間的交流對話,非常具有包容性、開放性和靈活性,贏得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廣泛支持。進入新世紀以來,面對世界性的金融危機,西方所謂的文明沖突此起彼伏,我們始終倡導公正民主的國際關系新秩序,發展合作共贏新機制,反對霸權主義和所謂的“普世價值”,促進了世界多極化格局的新發展。這一切,都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提出,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廣泛借鑒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其摒棄了把西方文明看作唯一優越的文明形態的西方中心主義,強調“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4-03-28(03).,秉持“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思想理念,使“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一種新型的文明觀。
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還充分借鑒了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治理觀。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全球化一詞已經成為當今人類社會生活中的普遍用語。全球治理、人類未來引起了許多國家的學者、政治家和廣大民眾的關注。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產黨宣言》中這樣評價當時資本主義所推動的全球化:“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我們今天甚至可以說,當今的全球化使人類在二三十年內所創造的財富,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財富總量還要多,還要大。哪里有利潤,資本就會奔向哪里。經濟流、信息流、文化流把全世界聯成一個整體,全球的空間在變小,形成了地球村。人類的共同價值觀念,如和平利用空間、和平開發南極與海洋、共同保護全球生態環境等意識,促成了全球社會的形成與全球治理理念的提出,不少學者還進而提出了全球意識和全球思維的概念。這都對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提出,正是對這些挑戰的正確應對,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
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也有一個形成和發展的過程。2013年,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中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順應時代前進潮流 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EB/OL].(2013-03-24)[2018-03-26].http://www.gov.cn/ldhd/2013-03/24/content_2360829.htm.到了2015年9月,習近平在第七十屇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創造性地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政治理念。強調各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關系,并從伙伴關系、安全格局、發展前景、文明交流、生態體系等五個方面構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行動指南*習近平.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9-29(02).。2017年,習近平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兩場歷史性演講,向世界描繪出一幅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藍圖,產生了強烈反響,受到與會代表和世界輿論的高度評價。美國《外交政策》雜志認為這是具有分水嶺意義的時刻。如果說,近現代國際關系史開端于“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確立,以歐洲現代民族國家興起為主要標志,自那以后的國際關系史,始終受到西方中心主義的影響。那么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種深具開創性、普遍性的價值觀念,不僅是中國思想對當代世界的重要啟示,更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
2016年9月4—5日,在20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上,習近平號召加強合作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全球治理格局取決于國際力量對比,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源于國際力量對比變化。我們要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增強我們在國際上說話辦事的實力。我們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主動承擔國際責任,但也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國際社會大家的事,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使關于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主張轉化為各方共識,形成一致行動。”*習近平.加強合作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共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EB/OL].(2016-09-28)[2018-03-2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9/28/c_1119641652.htm.
1.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有效路徑。世界上的事情需要各國共同商量著辦,建立國際機制、遵守國際規則、追求國際正義。在全球治理格局和治理體系變革中,中國始終堅持在交流中達成協商、在協商中實現共贏,堅持做全球化或自由貿易的大力倡導者和身體力行者。2017年,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中強調,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中國努力遵守國際規則,提出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堅持合作共贏,推動互聯互通,使全球治理的路徑得以實現。
2.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倡導了一種全新的文明觀。人類命運共同體超越了西方文明的傳統模式,打破了舊有的國際關系桎梏,表現出全新的戰略意蘊和價值內涵。它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和為貴思想,承認和尊重不同,主張在交往中學習改進適應,形成萬物包容共生的生機勃勃的局面;主張互利共贏,下大力氣發展全球互聯互通,讓世界各國實現聯動增長,走共享式發展的道路。這樣一種全新的文明觀,得到越來越國家的尊重與認同,有人類各種不同類型文明的最大公約數。
3.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作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中國方案的靈魂,是與任何強權和霸權主義以強凌弱、單邊主義根本對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以“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為共同價值,尊重文明的多樣性。政治上主張平等與相互尊重,反對單邊主義、霸權主義;經濟上反對富者越富、貧者越貧、強加于人的利己主義;文化上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反對文化霸權和所謂的“普世價值”;在國際規則上,努力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中國旗幟鮮明地支持聯合國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參與多邊事務,在20國集團、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全球和區域性組織中發揮積極作用,促進國際合作,推動國際秩序向著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4.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旗幟。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將中國自身發展和世界發展融為一體,從伙伴關系、安全格局、發展前景、文明交流和生態體系五個方面為世界的共同發展提供行動指南。針對人口、氣候、生態、環境、禁毒、反恐等全球性熱點問題,堅定地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這些深具開創性和普遍性的價值理念,成為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旗幟。這與某些大國公然違背國際規則,退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國際協議與經濟合作協議,揮舞制裁大棒恣意而為的單邊主義做法形成鮮明的對照。以至國際輿論指出,以達沃斯論壇為平臺,習近平主席成為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世界領導者”。在第71屇聯合國主席彼得·湯姆森看來,中國所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唯一未來”*吳綺敏,等.讓思想之光引領世界前行之路——習近平主席2017年達沃斯、日內瓦主旨演講的世界意義[N].人民日報,2018-01-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