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意偉
(廣西戲劇院 廣西 南寧 530023)
進行人物塑造是戲劇表演中的終極任務,京劇老生也不例外。在京劇表演過程中,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通過表演者對角色的處理,從而引起觀眾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內涵進行具象化處理,達到真實可行的程度。
京劇中老生是一個具有極其豐富民族文化歷史原型內涵的藝術符號,在中國戲曲數千年的歷史上,主要是通過老生形象來展示古代的士人君子形象,通過對改形象的表演,從而比較全面地概括出中國古代對社會精英的整體認知和向往。從這個方面可以看出,老生形象的展示過程中,均是以正面形象為基礎,對古代優秀人物的形象進行舞臺創作。基于這個前提,京劇中老生的形象可以大致概括為:英雄豪杰、帝王圣賢、義士忠臣三類。中國古代的重要史料文獻《戰國策》《史記》等是以英雄豪杰為代表的老生形象的主要來源,這些歷史傳記中有豐富的英雄故事,從而有利于老生形象在舞臺上的展開。同時,在京劇藝術中的英雄形象,即具有較強的敘事性,也能夠凸顯出古代的價值觀和道德觀[1]。
京劇老生另一個主要來源是忠臣義士。忠臣義士形象的展示區別于英雄形象,其主要來源為古代將相,一方面這類形象代表了古代人民對政治目標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是需要通過相關形象來表達對正義的訴求[2]。帝王圣賢的老生形象相較于忠臣義士,則是寄托了人們對賢明君主的渴望,因為其處于社會的最頂端,掌握了拯救時代、拯救國家的資源和權力,所以可以比較全面地對人們的追求進行展示,因為其處于社會的最頂端。
首先,進行老生形象的塑造,需要表現人物的特質。京劇表演者在進行老生人物的塑造過程中,通過對相關人物性格特征的拿捏,從而在表演過程中還原到人物形象的本來面貌上,以這樣的方法將人物的具體性格特點和整體特質進行表現,如馬連良先生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可以完全駕馭住帝王將相、平明百姓等身份,所依靠的就是對任務進行深層次的解讀,在情節故事之中提煉出任務的鮮明特質。其次,在進行京劇老生表演的過程中,需要掌握好表演的程度,以此將老生這個行當的特點進行表達。京劇中老生又稱為“須生”,是生、旦、凈、丑中生行的分支,人物形象為正面男性角色[3]。最后,京劇中老生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通過流派的特點來進行。京劇作為一項傳統的舞臺藝術,發展至今已經形成比較豐富的藝術流派,這些流派在表演過程中各具風格,且經過一代一代的傳承和不斷的發展之后,對特定的劇目和人物表現形成較大的推動。當前的老生表演中,主要有如下的藝術流派:余派、言派、高派、馬派等,這些流派的命名方式是以創始人的名字為基礎,同時各個流派的藝術風格迥異,因此在表演中形成爭奇斗艷、百花齊放的局面,如余派的表演風格以細膩和剛勁為主,言派的表演風格以多變為主,基于不同的流派來進行老生人物的塑造,能夠讓老生的具體表演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從而幫助表演藝術家對人物特質進行表達。
在京劇表演中,以老生為主的劇目眾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故事有《戰樊城》《文昭關》《魚腸劍》等。實際上,在京劇的發展歷史中,由于不斷地吸收歷史上膾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從而在側面展現出了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歷史,同時由于這些歷史故事的流傳,也將中華文化中的精髓,在普通百姓中間不斷傳播,從而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從京劇的誕生和發展歷史來看,京劇的形成是由于徽班進京而發軔,老生的角色則是在清末的時候興盛。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由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致使中國國內的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等不斷激化,以老生為代表的角色在舞臺上對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名臣賢君等進行展現,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譬如,在老生劇目中,主要以三國人物為主,并期望以三國時期的人物和故事來表現當時中國的現狀,達到對當時朝政的諷刺和表達不滿的目的。此外,楊家將的故事和岳飛戲等內容也不斷被搬上舞臺,在觀察這些人物的時候可以發現,這些人物的形象都是正面的男性形象,十分適合以老生的角色塑造方式來進行表現,所以老生行當的形成在根源上是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民族處境相關聯的[4]。可以這樣說,京劇老生通過契合普通民眾心理需求的方式,對國家民族的命運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因而在思想上具有一定的先進性。
熱愛老生戲的人除了對相關的故事和正面積極的內容更為熱愛之外,還在于老生行當的唱腔激昂,聲音慷慨,具有極強的男性特征。以老生形象的代表人物程長庚為例,當時得人對其唱腔有如下描述:亂彈唱乙字調,穿云裂石,余音繞梁,而高亢之中又別具沉雄之致,視他伶之徒唱高調,停止索然無韻者,殆有霄壤之別。這段文字對程長庚的唱腔進行了生動的描述,并且以陳長庚的唱腔與其他老生扮演者進行了比較,認為老生的唱腔需要沉穩雄厚,才能體現出所扮演的人物的英雄氣概,由此可見,老生的唱腔在特征上是符合傳統的男性審美特征的。程長庚擁有“叫天”的綽號,其來源就是由于程長庚的聲音高亢雄渾。
結合老生興盛的時代背景來談,由于清朝政府在內政和外交上的軟弱,致使中國社會普遍形成一種比較軟弱的氛圍,老生高亢的唱腔在形式上明顯地區別于當時的審美特征,同時也代替普通人發聲,呼喊出對時局的不滿。因而使得老生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廣受歡迎。
老生角色先天地要對當時的舞臺藝術表演形式進行融合。京劇的形成是多個地方劇種的融合,因此在發展過程中,通過博采眾長,從而提升京劇的觀賞性也是京劇的必然要求。以著名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鑫培為例,譚鑫培在進行學習期間,是從多個門派,對諸多劇種的表演方式和唱腔唱法進行學習,尤其是對昆劇的嚴謹精神進行了基層,因此自譚鑫培的老生表演中,既有極強的嚴謹性。由于西方戲劇的流入,也推動了京劇藝術的變革。老生藝術家通過打破行當的束縛,大膽吸收讓普通人喜聞樂見的表演元素,從而實現了京劇老生藝術的大發展,推動當代的表演藝術和藝術家在京劇老生表演中吸取經驗,推動當代表演藝術的進一步繁榮。
老生藝術在京劇表演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時在推動現代舞臺表演和舞臺藝術方面形成了卓越的貢獻,通過對京劇老生的具體表現形式和審美特征進行分析,能夠有效地對當代舞臺藝術的發展形成推動作用,從而促進我國藝術形式的進一步豐富,啟迪當代藝術家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