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鑫
(湖南醫藥學院圖書館 湖南 懷化 418000)
在目前網絡信息環境下,數字出版業和數字圖書館出于用戶需求和自身利益的考慮,在版權問題上存在諸多矛盾,在其運作和發展的過程中,由于侵權而面臨訴訟的事件屢有發生。但發展的需要又促使雙方走向合作,合作的關鍵就要解決版權問題,實現對于版權的合法協商、共同利用。
數字圖書館在其運作和發展的過程中,由于侵權而面臨訴訟的事件屢有發生。比如陳興良控告中國數字圖書館有限責任公司,稱其沒有經過許可,利用自己享有版權的作品;杜昌維、黃延復前后對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提出訴訟,稱其未經許可,在其數字圖書館中上傳了他們的作品;還有鄭成思狀告北京書生數字技術有限公司,稱其未經許可將其文章錄入數據庫。這一系列事件都涉及到網絡信息傳播中的版權問題,且敗訴一方都是數字圖書館。這說明在市場化運行機制下,著作權人越來越懂得使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
數字出版業也在版權問題上面臨糾紛。比如盛大文學對百度公司就百度文庫中的版權使用問題提起法律訴訟;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受作家的委托,向Google公司、百度公司起訴;擁有《古爐》數字版權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對網易侵權行為提起訴訟;還有《新京報》對蘋果公司的軟件應用設計商提起訴訟等一大批涉及數字版權糾紛的事件。
數字出版業不僅自身版權受到侵犯,并且還會侵犯他人版權。為此,數字出版業不僅需要解決與著作權人的利益沖突,同時還要協調和其他主體的利益,這樣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不利于自身發展。深陷版權問題的數字出版業發展出路堪憂。
數字圖書館與數字出版在版權問題上也存在著競爭。例如北京郵電大學訴訟重慶維普資訊有限公司以及重慶西南信息有限公司,稱其侵犯他們數字圖書館的版權。其中北京郵電大學代表的是其下屬的圖書館及數字圖書館的利益。還有北京一出版社就其發行作品向許多高校的數字圖書館提起訴訟,認為其侵犯了自己的專用設計權。雙方關于版權的糾紛事件已越來越多,因為版權問題的背后是雙方維護自身利益的需求。
圖書館多次出現侵權問題,重點在于館藏數字化過程中不恰當地處理版權問題。圖書館的館藏資源確實擁有正規版權,但是將其數字化上傳到數字圖書館上,供用戶免費瀏覽和下載,就侵犯了著作權人的權利。然而,對于圖書館來說,如果想不侵權,就必須向諸多著作權人購買版權,而圖書館的經費并不足以承擔。另一方面,圖書館又必須為讀者考慮,讓他們能夠盡可能地獲取資源,如此就出現了矛盾。
在數字閱讀成為常見的閱讀方式的情況下,數字出版業面臨著諸多侵權盜版。由于盜版成本低廉,方式多樣,打擊的難度較大。另外,當前社會氛圍對于著作權保護意識較為薄弱,也不利于保護數字出版物。受到維權所要支付的高額費用的影響,著作權人對維權上訴等活動,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另外,版權問題也與我國法律在版權合理使用上的模糊規定有關,我國的版權制度亟需改革。
在版權問題上,數字出版業、數字圖書館、著作權人和用戶群體往往站在各自的利益上。其中用戶分為數字出版業的用戶和數字圖書館的用戶,對用戶的爭奪會促使雙方在版權問題上展開競爭。而著作權人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更愿意把版權出讓給數字出版業,而數字圖書館要想購買版權,必須直接面對數字出版業,但是數字出版所開出的高額授權費,數字圖書館一方無法接受。因此,版權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如何協調好各方的利益。
數字圖書館和數字出版作為不同的服務商,需面對的服務對象不同,且各自具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對版權的使用以及利益的分配,建立起循環合作系統,對版權進行循環使用,從而優勢互補。
這種系統運作的重點在于共同宣傳。出版社和著作權人通過這個系統在圖書館服務范圍內,宣傳出版社的品牌及個人的作品,增強在用戶圈的影響力;數字出版業通過對用戶瀏覽、檢索、偏好等信息的分析,了解文獻資源的需求,為以后圖書定題以及銷售策劃提供智力支持;用戶也可以獲取出版社最新發布的圖書信息,對出版社的出書計劃做出評價。數字圖書館可以利用這個系統解決眾多著作權人的授權問題。
從目前雙方的發展狀況來看,在版權問題上面臨的共同難題就是版權制度的不合理和模糊規定,雙方的發展都受到了限制,為此雙方需要通過合作去改善相應的法律法規來保障數字版權。上文中的許多案例都已經說明我國的版權制度亟需改革,對于改革需要的推動力來說,雙方必須進行有效的合作,并且還需要聯合其他如博物館等社會團體,推動國家的版權法修改早日進入法律程序,為各方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法律環境。
圖書館現有的數字化信息管理系統,是以數據為基礎,以用戶為核心的一種管理模式,通過技術合作,數字圖書館和數字出版可以分享有關圖書的用戶、市場、出售情況等信息,出版社也可以在與書籍零售商合作的基礎上,對數字圖書館分享用戶資源;圖書館可以借助科研資源,開發出更具操作性的數字技術,用于幫助出版業解決在網絡傳播中的侵權行為。在用戶體驗方面,數字出版比數字圖書館做得更好,經驗也更多。數字圖書館可以借鑒其成功的經驗,積極地改進技術手段,更好地滿足讀者需求。
雙方通過技術合作將會產生一個“1+1>2”的效果,從而使各自的用戶群體享受到更好的閱讀服務。同時,雙方合作建立技術平臺,將更多地影響中國的教育、科學、技術、經濟和其他領域。隨著終身教育成為常態,用戶不論年齡、文化層次,都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提升自我,而新興的MOOC及人工智能技術無疑可以輔助實現這個目標。雙方的技術合作不僅為終身教育模式提供智力支撐,同時也提倡和弘揚了終身學習的理念,對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具有積極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