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杏韻 杜文卓 季燕鈴
(中國民航大學 天津 300300)
音樂是人們思想的載體之一,表達隱含了作者的生活體驗,思想情懷或是這一時期大眾的生活狀態反饋,同時它也在潛移默化中對一個民族的性格產生著重要影響。因此,我們著眼于不同時期的俄羅斯著名音樂作品,從其作品中探究俄羅斯民族性格特點。
19世紀初俄國音樂開始具有浪漫主義傾向,19世紀中期走向鼎盛。“俄羅斯音樂之父”米哈伊爾·伊萬諾維奇·格林卡(1804-1857),其作品充滿民主主義色彩,直刺俄羅斯當時人民的靈魂深處,表達出俄羅斯人民性格中英勇善戰、豪情壯意和自我犧牲等精神。《為沙皇獻身》(1832年以《伊凡·蘇薩寧》為名初次上演)是表現俄羅斯人民英勇善戰、自我犧牲精神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該歌劇以英雄伊凡·蘇薩寧為題材,講述的是其從波蘭人手中解救沙皇的故事。《伊凡·蘇薩寧》中有這樣一段臺詞:“你們一直認為我是個叛徒,在俄羅斯國土上現在和將來都不會有這種人!在這里每個人從小就熱愛祖國,他們決不會用背叛來毀滅自己的靈魂。”
俄國哲學家別爾嘉耶夫在其作品《俄羅斯的命運》中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德國是歐洲的男人,俄羅斯則是歐洲的女人。俄羅斯民族性格中也蘊含著“沉重憂郁”。有著“俄羅斯音樂大師”之稱的俄國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的一生可以說是十分痛苦,他創作的鼎盛期恰是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統治的黑暗時期,黑暗專制籠罩在當時的俄國上空。柴可夫斯基創作的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是整部作品最動人的樂章。俄羅斯文豪列夫·托爾斯泰聽完《如歌的行板》這一樂章后覺得深受感觸,并流下熱淚,說:“我已接觸到苦難人民的靈魂的深處。”在樂曲的第二部分,前半段伴隨著憂郁的情感,似乎在祈求;后半段則悲傷而又不安。痛苦不安的情感更是通過大提琴的撥奏的固定音型更加明顯地流露出來。該作品反映了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黑暗統治下俄國人民憂郁、沉重的心理,這些心理在俄羅斯人民心理生根,成為其民族性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世紀初,俄羅斯先后經歷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一月劇變等一系列戰爭,群眾及士兵自下而上地拿起武器積極抗戰,愛國主義情懷是貫穿始終的民族性格特點。
《斯拉夫女人的告別》這首曲子是著名的俄國軍旅作曲家瓦西里·阿加普京(1884-1964)1912年在第一次巴爾干戰爭期間創作的作品,作為俄軍奔赴前線的音樂激勵著眾多俄國戰士,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愛國情懷躍然紙上。由加里齊·索洛維約夫作詞,謝多夫作曲的蘇聯歌曲《共青團員》創作于1947年,而這時正是二戰時期。這首歌曲借歌詞表達蘇聯共青團員臨上戰場前英勇頑強的內心獨白,反映了反法西斯國家的青年保家衛國的決心和不畏困難、敢于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伏爾加船夫曲》是一首由夏里亞賓創作,莫斯科雅闊夫演唱的俄羅斯民歌。這首曲子反映了沙皇統治下的俄羅斯上下勞苦大眾受其壓迫,處于水深火熱中的情形,靜聽其曲,船夫們邁著沉重步伐拉纖的勞動場面仿佛浮現眼前。作品的基調深沉而又粗壯有力,表現了勞苦百姓面對壓迫時的反抗精神,將其不屈不撓的性格展現在我們面前。
《小路》是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一首著名軍旅歌曲。年輕漂亮的女子追隨自己身為士兵的戀人奔赴戰場,毫不畏懼。“在這大雪紛紛飛舞的早晨,戰斗還在殘酷地進行,我要勇敢地為他包扎傷口,從那炮火中把他救出來。”透過歌詞及旋律可以感受到這首曲子透著堅強和勇敢,給人一種向往美好戰勝困難的勇氣。在整個俄羅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它鼓舞了偉大的蘇聯人民拿起武器,與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一代年輕的紅軍戰士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抵御著法西斯的閃電進攻,終于取得了這一戰爭的勝利。俄羅斯被稱為戰斗民族,他們骨子里的英勇善戰、誓死抵抗強敵都可在戰爭時期留存的音樂作品中得到很好的體現。
歌劇在俄羅斯可以說是一直經久不衰,不過最初俄羅斯大多數歌劇作品都是對西歐的模仿,俄羅斯歌劇19世紀之前并沒有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直到米哈伊爾·格林卡的出現,他從小對鄉土音樂以及其中蘊含的民族精神具有極大的感情,他立志要創造從題材到音樂都具有俄羅斯民族特性的音樂。米哈伊爾·格林卡留學歸來后創作了第一部具有民族特性的歌劇《為沙皇效忠》。現代的大多數歌劇家所作作品大都是像米哈伊爾·格林卡學習,雖說現代的歌劇在音樂形式上也加入了一些現實的音樂元素,但從內容上看還是偏向傳統。如在上海國際藝術節俄羅斯展示的《伊戈爾王》,劇中旋律優美動聽,細膩的和聲語言、色彩性的配置效果體現著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但它走的還是最傳統的歷史路線,尤其是第二幕中的《波羅維茨人的舞蹈》,以優美的旋律、鮮艷的色彩、奔放的風情,充分表現了俄羅斯歌劇音樂的民族特點。
t.A.T.u.是俄羅斯非常著名的女性雙人組合,如果不向他人介紹他們俄羅斯人的身份,或許大多數人都會把他們看作美國人,因為她們也是金發碧眼,唱著在美國和西部地區流行的pop music(流行音樂)。從他們的打扮和音樂形式,我們可以看出俄羅斯人對于音樂的包容性,以前并不受人喜愛的俄羅斯音樂形式,現在也被廣為接受。她們的音樂是俄羅斯音樂與西歐或美國音樂的結合。這是俄羅斯人開放性性格的體現,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多不同的音樂形式與俄羅斯傳統音樂相結合,俄羅斯的pop music(流行音樂)也會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愛。
音樂不僅是俄羅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俄羅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俄羅斯民族性格影響著俄羅斯音樂文化,俄羅斯民族性格又寓于俄羅斯音樂文化當中。俄羅斯人民的民族性格隨著時間的演變而愈加豐富,民族性格在不同時期會不斷有新的內容加入,這些新加入的內容又與俄羅斯民族的藝術、文化、生活交融在一起,相輔相成,與時俱進,使俄羅斯民族在世界的大舞臺中發揮著其獨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