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嫻雅,尚秀英,喻潔
(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湖北襄陽 441100)
隨著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舉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在高校黨建工作的地位中不斷凸顯。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民辦高校作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近些年,民辦院校雖然在黨的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自身特點,民辦學校在黨的思想政治建設方面仍然較為薄弱,因此,民辦高校急需探索出一套符合自身特點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高校的育人功能。
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作為一所民辦高校,一直致力于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通過在實踐育人方式方法上的不斷探索,逐漸形成了一套效果顯著的機制。
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在實踐育人的過程中,力求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堅定理想信念。自2013年以來,學校每年開展的志愿者活動大大小小十余場:支持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積極投身支教活動;關注留守兒童、老人、殘障人士生活狀態,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做環境的守衛者,為建設美麗襄陽城做貢獻;建設清朗網絡,維護網絡健康和文明。一系列活動切實加強了學生對弱勢群體及社會問題的關注,以小善培養學生們的品德,讓學生們在關愛他人、關心社會的過程中不斷規范自己的修養和德行,爭做心中有大愛的青年人,肩負起未來國家責任與義務。
實踐活動對于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學校花費長時間的努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學校在實踐育人的機制上力爭做到時間上有連續性、深度上有延展性、形式上有繼承性,通過長時間、有深度和可繼承的活動讓學生們真正受到教育。以學校開展的南漳縣李廟完全小學貧困留守兒童愛心幫扶活動為例,自2012年暑期以來,相繼開展了13次幫扶活動。
(1)2012年暑期初,學校與南漳縣李廟小學的情緣是從2012年的暑假開始的,學校暑期社會實踐團隊開展了“關愛留守兒童,體驗山村生活”活動。
(2)在2013年10月,開展了“情系李廟送溫暖,關愛貧童獻愛心”為主題的愛心募捐社會實踐活動,活動歷時3天,共籌集善款3545元及衣服、文具等物資。
(3)2014年6月,25名大學生來到李廟鎮完全中心小學和那里的25名留守兒童結成一幫一幫扶對子。
(4)2014年8月,開展了暑期社會實踐“傳遞愛心,磨礪自己”李廟支教活動。
(5)2014年11月,25名大學生驅車來到李廟鎮完全中心小學,把那里的25名留守兒童接到市區,帶小朋友們參觀了大學校園、襄陽市博物館和襄陽動物園。
(6)2014年12月份,此次活動學校不僅為李廟鎮中心完全小學捐建一間藏書達500余本的愛心圖書室,還為他們送去了一批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籃球、足球等愛心體育器材。
(7)2015年8月份,再次組織大學生開展了“這個夏天讓愛延續”李廟支教活動。
(8)2015年中秋節,開展了“愛心月餅送給留守兒童”活動。
(9)2015年10月到2016年6月,每個周日,學校大二學生吳宗星等三人利用自己的足球特長,為李廟小學及閆坪中學開展足球訓練。
(10)2015年秋,參與李廟活動第一批學生即將離開校園,為了把這份愛繼續延續,開展了“把愛帶進李廟”留守兒童一幫一活動的換屆大會。
(11)2015年12月23日,學校舉辦了“大手牽小手,我們一起走”元旦晚會,邀請了李廟26名留守兒童來學校一起參加元旦晚會并體驗兩天的大學生活。
(12)2016年3月12日,學校舉行第三屆“種植智慧樹 重溫大學夢”活動,大學生們帶領25名留守兒童參加了植樹活動。
(13)2017年6月1日上午,大學生們為在校李廟學生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文藝匯演,與留守兒童度過一個開心健康的六一兒童節。
繼2012年開啟第一次李廟之行,學校參與活動的大學生共計進行六次換屆,每一次換屆都有新老學生的交接以保證活動能夠持續開展,愛心的接力棒永不掉落,愛的教育不斷傳承。在六年的實踐活動中,學校不斷挖掘活動內涵,使參與幫扶的大學生能夠受到教育,留守兒童得到全方位的幫扶。參與幫扶的大學生在一次次活動中,深刻地體會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珍惜寶貴的學習機會,相信只有通過刻苦學習才能贏得更加美好前程,每次活動對于他們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在幫助他人中體會愛的力量,激發了他們對公益事業的熱愛和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進取心。
為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實踐育人充分結合,以學生充分體驗、全情參與為基礎,力求在實踐育人的模式尋求創新和突破。2016年10月21日,學校開展了 “紅色十月,感受長征歲月——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活動”,活動中所有人員著軍裝穿草鞋,四個行進軍隊以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命名。此次活動從襄陽峴山文化廣場出發,途徑襄陽烈士陵園、三間房子、翠屏山莊、觀景橋,最后返回到襄陽峴山文化廣場,整個行程約6.5公里。同學們爬上烈士塔,分別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革命烈士墓前鞠躬悼念。在路途中,同學們冒雨走過了崎嶇泥濘的山路、陡峻的坡道,唱著嘹亮的軍歌。途中還設立四個以紅軍著名戰役命名的答題站,答對才會給予通行證。在活動中,教師與同學們一起穿著草鞋,冒著雨,他們分布在四個行進團隊中,照顧學生的行進安全,并以身作則,帶領學生堅持走完全程。通過這種體驗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們身體力行地感受長征精神,堅定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教育效果顯著,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通過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以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為目的實踐育人活動,學校在實踐育人方面,打造長效工作機制,不斷創新培育模式,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果。學校開展的社會活動廣受好評,學生素質不斷提高,社會媒體廣泛聚焦,取得了極大的社會美譽度。今后,學校也將在此基礎上,繼續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以長效的發展機制、不斷創新的育人模式,將我們的學生培養成全方位發展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