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
摘要:新型媒體的出現,使得國內媒體格局發生了改變,全媒體時代開始到來。在這種環境中,地市級電視臺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礙,電視臺想要得到長久性發展,就需要做出應對,以保證自身發展持續性。本文以全媒體時代特征介紹為切入點,對該環境下地市級電視臺發展阻礙與發展優勢進行分析,并就其發展提供建議,旨在解決地市級電視臺發展問題,保證電視臺整體發展狀態。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 地市級電視臺 發展瓶頸 出路
地市級電視臺是國內媒體行業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發展廣泛以及規模較大等方面的特點,為整個電視行業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隨著時代不斷變化,媒體生態環境隨之發生了一定的改變,民眾更加傾向使用手機以及其他網絡媒體載體,廣告商也看中了自媒體具有的潛力,紛紛參與其中,使得電視臺運營受到了直接的影響。
雖然傳統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發展的直接沖擊,但傳統媒體并沒有就此落寞,而是實現與新媒體的有機融合。這一舉措不僅打破了傳統媒體壟斷式的運營方式,而且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使得雙方優勢都得到了合理利用。
一、構建網絡平臺,保證節目受眾規模。新媒體興起已經成為時代發展必然趨勢,這也是媒體行業發展的標志。各電視臺要對新媒體進行正確認知,主動對新媒體技術以及相應優勢進行學習與借鑒,并要按照節目特點以及地市級電視臺優勢,構建起相應的網絡平臺,實現對傳統節目的改革與創新,使自身地域性媒體能夠得到切實強化,保證節目在社會中的關注度,進而對節目受眾規模進行保證。①同時電視臺也應對節目傳播途徑進行創新,不僅要在電視中進行播放,同時也可以與新型媒體進行合作,將節目投放到樓宇可視媒體以及手機網絡等載體之中,有效改善以往傳播載體過于單一的問題,以實現對節目信息傳播范圍的切實拓展,實現多渠道節目傳播模式,從而達到傳播預期。
二、完善節目安排,保證節目整體質量。針對部分電視臺存在的節目同質化嚴重以及其他方面問題,各電視臺應從中吸取教訓,盡量避免因盲目追求收視率而進行效仿的節目制作方式,應以民眾喜好為依據,不斷對節目內容以及形式進行創新,要認識到節目品牌建設的重要性,進而通過不斷調研以及適時創新,打造出高水平的電視欄目品牌形象,以保證電視節目自身個性,從而吸引更多民眾進行觀看。
地市級電視臺應該按照自身優勢,走本土特色化之路,對自身進行定位,并增加本地新聞以及農業講座等特色化節目占比,為電視臺本土化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在此過程中,電視臺編導要堅持嚴把質量關,要對節目品牌形象進行保證,應按照節目定位與傳播內容,對節目播出流程等內容進行合理安排,而節目主持人也要對節目內容進行反復打磨,以適合的形式,對節目進行播報,達到切實提升節目質量的目標。
三、融入直播模式,挖掘電視傳播價值。直播是指后期合成與播出同時開展的電視節目播出形式,這種播出方式能夠將廣播電視媒介具有的傳播優勢完全體現出來,深受現代民眾所認可。在全媒體環境中,地市級電視臺也應展開各式各樣的直播節目,要對新媒體技術進行合理運用,以完成節目在新載體中的直播。②雖然地級市在技術以及人才方面存在一定劣勢,但并不影響直播節目的組織與開展。電視臺一方面要創新表現方式,開始在小范圍內進行直播,當技術與節目制作逐漸成熟之后,再開展直播形式節目,以保證節目質量;另一方面要將民生問題以及百姓關注重點,作為直播節目主要內容,并要始終按照黨與國家的要求,真正將節目具有的信息宣傳功能完全性發揮出來,以達到真正為百姓服務的目標。
四、服務民眾,打造更多本土化節目。為了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各電視臺都應加大對自身優勢與資源的研究力度,明確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優勢與不足,樹立起良好地為民服務意識,打造出更多本土化、特色化以及專業化的節目,對節目內容進行合理安排。③因為節目內容與節目吸引力以及傳播效果有著直接關聯,所以節目編導應對節目內容進行合理篩選,對節目受眾目標人群進行確定,并對接目標人群喜好以及電視節目觀看習慣等內容,合理對電視節目內容進行選擇與安排。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地市級電視臺應對本地信息資源進行詳細研究,將本土化內容作為節目制作基礎內容,吸引當地民眾關注率,確保節目在本地傳媒業的市場。為保證節目本土化效果,節目內容要與民眾需求、心理以及興趣等內容保持一致,能夠真正做到急民眾之所急、想民眾之所想,將電視臺服務、信息傳遞以及娛樂等內容,充分發揮出來,以實現對當地特色文化以及習俗等內容進行充分傳播,使電視節目能夠做到貼近生活、實際以及群眾,節目內容能夠真正被民眾所接受、所喜愛。同時電視臺工作人員還應對電視節目質量與品牌予以足夠關注,敢于嘗試、敢于創新,保證節目內容的新穎性,最大限度降低民眾審美疲勞的出現,創作出良好的品牌形象,以便獲得一批忠實的觀眾,確保媒體可以對自身進行正確定位。
五、建立反饋渠道,了解真實民意。反饋是傳播者了解信息傳播情況的重要途徑,通過反饋內容,傳播者可以真正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及受眾的喜好,可以幫助傳播者及時對傳播行為以及內容做出調整與優化,這對于節目發展而言,是極為有利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傳播反饋并不是隨意建立的,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才能保證反饋的有效性。地市級電視臺應對受眾地位予以足夠重視,保持謙虛的態度,仔細聆聽受眾意見,通過對現代技術與互聯網絡的運用,在節目中創設受眾互動平臺,保證受眾與節目之間的互動質量,從而使民眾的真實聲音可以更好地反映給傳播者。但實際情況是部分節目互動并不理想,民眾參與積極性并不高。針對這一情況,工作人員需要對現象產生原因進行明確。如果是因為節目問題,則要通過不斷改革,提高民眾對于節目的滿意程度;如果是受眾積極性不高,則可以通過與企業合作的方式,設置一些互動環節小禮品,并以隨機抽取或其他抽取方式,將禮品送給觀眾,以保證觀眾的參與熱情,進而實現理想化反饋模式,保證反饋渠道具有的功能可以得到全面發揮。
六、完善新聞節目制作,保證社會公信力。三十多年的沉浮,地市級電視臺一直都有著自身特殊的歷史使命與現實意義,并不是以經濟收益為目標的企業,而是政府與民眾之間的紐帶,是黨進行政策方針宣傳與政府政策公布的重要傳播途徑,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電視臺應明確認知這一點,應將新聞節目擺到首要位置,將其作為立臺之本,不斷對新聞節目制作方式進行完善。由于新聞節目品牌樹立與百姓口碑有著直接關聯,也是在百姓中樹立電視臺形象的重要途徑,所以電視臺要對新聞節目進行重點關注,結合民生民意以及黨和政府的實際要求,合理對新聞內容進行安排。一方面可以請民眾提供新聞素材,這樣不僅可以保證新聞素材的關注度,同時也能切實提升新聞信息及時性、全面性,以便打造出更加優質的新聞內容;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節目與觀眾實時互動的平臺,使民眾的意見與觀點能夠及時傳達到節目之中,進而有針對性地對節目進行優化與調整,保證整體新聞節目的飽滿程度。
(作者單位:長沙廣播電視臺)
注釋:①牛英豪:《全媒體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職業發展的瓶頸與突破研究》,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②何 望:《特色為王,借船出海——淺談地方電視臺的生存發展之道》,《青春歲月》,2012(20)。
③劉 倩,王 琰:《全媒體時代電視行業媒體管理與新聞生產互動》,《電視研究》,201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