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道瑞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對醫院構建全面預算模式的必要性進行闡述,從全面預算管理意識淡薄、預算編制不全面、缺少完善的預算管理流程三個方面,對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解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可以給相關領域提供些許的參考。
關鍵詞:醫院;全面預算管理;構建
當前,醫院的主要職責在于提供醫療服務,救死扶傷。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全面發展以及群眾生活品質的提高,社會群眾給醫療服務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然而,由于我國醫療衛生體系改革較為緩慢,無法迎合當前社會群眾日益增長需要,同時在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的當前,部分國際醫療機構紛紛涌入到醫療市場中,這給我國醫院的今后發展帶來了一定挑戰和競爭。相關部門也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開始全面促進醫療衛生體系改革來迎合社會群眾就醫需求。為了保證我國醫院能夠在市場競爭中長遠發展,將全面預算管理模式運用到其中是非常必要,其不但能夠有效提升醫院整體管理水平,同時還能減少醫院不必要的成本投放,從而促進醫院長遠發展。下面,本文將重點闡述和分析醫院全面預算管理模式的構建。
一、醫院構建全面預算模式的必要性
(一)提升醫院整體運營水平
大多數醫院主要是政府或者社會其他組織機構把獲取社會公益當作主體,運用國有資產或者社會資產創建的,能夠將其列入到財政預算管理范疇的醫療衛生部門,其擔具著給社會群眾提供優良、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的義務。并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作用下,公立醫院也具備一般企業的運營特性,把全面預算管理模式運用到醫院中,可以有效提升醫院整體運營水平。
(二)創造良好的效益
通過對醫院發展歷程的解讀和調查,可以發現在總體規模上,醫院運營體系得到了大幅度的擴充,并且層級數量逐漸增多。大多數醫院不管是在醫療設施方面,還是醫療人員方面,都有全面的提升。結合醫院發展歷程來看,我國醫院在之前的幾十年里,醫療服務項目、醫療服務質量等有明前提升,今后總體發展規模以及運營標準都是醫院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必要因素,為了保證全面預算管理工作順利開展,應樹立良好的戰略標準[1]。從財務角度上來看,運用現代化預算管理理念可以促進醫院整體財務效益的提高,減少運營成本投放,能夠給醫院創造更好的效益。
(三)對醫院今后發展起到促進效果
現階段,我國醫院不管是在規模方面,還是在數量方面,都具備一定優勢,擔具著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職責,但是從其發展角度來說,形成了較大反差,隨著市場競爭壓力的逐漸增多,醫院無法將自身具備的公益效益進行全面發揮。主要因素在于外部管理機制不完善,缺少規范的監管體系,政府部門投放力度不高。并且,醫院應用的內部運營體系也存在諸多不足,例如缺少長時間戰略發展標準,資金分配不具備規范性等。因此,在當前背景下,醫院需要通過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方式,建立規范的動態管理理念,在結合醫院改革標準的基礎上,才能促進醫院良好發展。
二、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全面預算管理意識淡薄
當前,大多數醫院職工普遍存在對全面預算管理了解不全面現象,并且有些職工認為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應該交由財務部門負責,和自身沒有太大關聯,只要做好本職工作即可,缺少參與全面預算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果醫院職工全面預算管理意識比較淡薄,將會給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開展帶來阻礙,即便落實了全面預算管理,也往往過于形式化,無法將全面預算管理作用高效發揮,從而約制醫院機構更好發展。
(二)預算編制不全面
醫院在編制預算的過程中,往往重視業務效益等數據,忽略了投資預算或者籌資預算。醫院要想實現自身規模的擴充,就要購置一定的固定資產,并且引進大量專業性人員,做好內部培訓工作,更新和優化醫療設施,這些工作都需要得到投資預算的支持。與之對應的,這些支出將會使得醫院今后在設施、人員等方面投放大量資金,然而醫院沒有構建完善的投資預算以及籌資預算體系,并且預算編制不具備完備性,使得醫院在落實預算工作時,出現大量額外支出,造成醫院資源的大量消耗,從而不能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給醫院運營戰略標準的落實造成不利影響[2]。
(三)缺少完善的預算管理流程
當前,大部分醫院在開展全面預算工作時,僅僅將其當作一項建立財務報表的簡單工作,沒有構建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評估等流程。并且,醫院在開展預算工作時,沒有對預算執行流程加以監管,對預算結果的分析缺少統一標準,影響預算整體水平。由于醫院預算內部設定缺少合理性和規范性,無法對預算執行狀況進行考核和評估。再加上醫院忽略了全面預算管理在醫療分配方面發揮著作用,進而使得預算評估和考核不能對醫院運營狀況加以約制和規范,從而導致預算喪失了威嚴性和嚴謹性。
三、醫院全面預算管理模式構建的優化措施
(一)樹立良好的全面預算管理意識
醫院要想保證全面預算管理工作順利開展,提升醫院職工全面預算管理意識是非常必要的,讓醫院所有職工都參與到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中,可以為預算工作的落實提供條件。醫院需要定期開展預算管理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工作,并且加大預算管理宣傳力度,讓醫院所有職工能夠明確預算管理的重要性[3]。并且結合醫院的真實狀況,構建完善的運營戰略標準,重視醫院效益提升和醫療服務優化的高度統一,在提升醫院整體醫療服務的基礎上,給社會群眾提供良好的就醫環境,提升群眾滿意度。
(二)優化預算編制方式
首先,收入預算。其一般是由臨床醫療部門來設定,我們需要結合預算標準、成本標準、床位情況等,根據設施投放、工作規模以及床位改變來對部門預算標準加以明確,并且秉持由上至下的原則,明確下一年度的收入標準。其次,支出預算。可以把變動成本中可轉變費用作為支出預算的核心內容,其涉及了職能部門以及管理部門等,管控的內容包含了人工費用、非醫療支出費用以及額外預算費用。針對人工費用來說,需要將其把控在總收入的范疇內,以月度為單位,建立職工費用支出標準。非醫療支出費用主要包含了差率費用、培訓費用等。需要落實總支出管控以及定量管控的方式,對支出情況進行追蹤和監管。在無特殊狀況的情況下,盡可能降低額外預算支出,提升預算的嚴謹性和威嚴性。
(三)完善預算管理執行流程
針對事前管理來說,其涉及了預算標準下發之后的預算編制以及預算匯總等工作。由全面預算管理部門對醫院當前運營狀況以及市場需求加以探究,并且根據醫院長期發展標準,在對之前年度預算執行和落實狀況加以思考的基礎上,提出下年度預算標準,之后把預算標準下發給各個部門和科室。針對事中管理來說,其主要指預算執行、預算預警以及預算評估。醫院各項業務工作都要結合年度預算標準來落實,特別是注重預算費用的核查體系,優化預算審批流程,對醫院預算執行狀況進行管控,在預算執行環節中,定期對預算執行狀況加以評估,并且構建完善的預警體系,對超額現象進行預算,第一時間及時修整,查明原因,確保預算標準順利完成。針對事后管理來說,主要指把醫院年度預算執行狀況和績效進行融合,構建完善的激勵措施,這樣不但能夠提升預算管理參與積極性,同時還能控制支出,提升醫院整體工作效率[4]。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醫院在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時,依然存在諸多問題,這就需要醫院加大全面預算管理力度,樹立良好的預算管理意識,優化預算編制方式,在構建完善的預算管理執行流程基礎上,給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條件,在提升醫院整體管理水平的同時,促進醫院戰略標準的落實。
參考文獻:
[1]王舜娟,李春.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模式探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2,31(05):84-86.
[2]唐風.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現狀及對策[J].中國衛生經濟,2015,34(08):90-92.
[3]陳麗曼.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理念研究[J].衛生經濟研究,2015,(10):7-9.
[4]鄭大喜,戴小喆.基于戰略導向的醫院全面預算管理探討[J].醫學與社會,2013,26(07):31-33.
(作者單位:昆明市呈貢區人民醫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