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安然
在《演說家》的節目中,魯豫問張雪峰:“真的相信考研會改變一些人的人生嗎?”他很堅定地說了三遍“我真的相信!”
他在節目中這樣說:“如果你有興趣,你在今年的九、十月去齊齊哈爾大學去看一看,什么樣的企業在那里招聘;再到北京去看看,什么樣的企業在北京科技大學招聘;再到清華北大的校園看看,招聘場上又是什么樣的企業,他們給這個學生多少錢一個月的工資。在中國幾乎所有的五百強企業甚至是世界上所有的五百強企業都會告訴你學歷不重要,但是他們不會去齊齊哈爾大學招聘。”
這樣簡單的一段實話,字字都深入腦海,我太能理解這種感受了。我是2014年大專會計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在畢業前學校為我們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招聘會,宣傳手冊上寫著有將近兩百家企業來招聘,會有數百個工作崗位供我們選擇。我精心設計自己的求職簡歷,一遍遍地查看手冊上的企業名單,里面我聽過的企業名稱寥寥無幾。我向室友嘲笑自己孤陋寡聞,對社會上的企業一無所知。在挑選好幾個較為中意的公司后,百度查詢公司資料,大多數是新成立的小公司,甚至有些在網絡上都無法查詢到他們的公司信息。
招聘會上人山人海,我最中意的某事務所,層疊的簡歷堆積在他們的招聘工位桌上,旁邊豎立著簡單的海報,寫著招聘10名實習會計,無薪資,每月補貼五百,實習期六個月。我走過每一家會計事務所,開出的區別待遇與之無差,甚至有些連補貼也沒有。哪怕如此,依然很多人爭先恐后地去爭取這個機會。而老師告訴我們的是:“你們只是一名大專生,沒有工作經驗,也沒有高學歷,能給你實習機會就不錯了,還想高薪?”
除了這種明碼標價的招聘,還有一種是掛羊頭賣狗肉式的招聘。我接到軟件園一家茶葉公司的面試通知,面試崗位是會計員一名。去面試那天,有將近百來號人在等待。我們被安排進一間空蕩的教室,先聽完了兩個小時他們的企業文化介紹后,才開始正式面試。八個人為一組,一起進入會議室,挨個自我介紹后,面試官再提問,全程大約十五分鐘。最后的結果是告訴我們都不適合做會計,但是他們公司愿意提供電話銷售崗位,待遇1500+抽成。聽說最后沒有人應聘上那個職位,都說百里挑一,他們卻沒在我們百來號人里挑上一位,倒是很多人在他們的勸解下留下來做了電銷。
我放棄了其他企業的面試邀請,開始自投給廈門知名度較高的企業。我無視學歷要求那一欄的信息厚著臉皮發送簡歷,對方也一樣對我的簡歷視而不見,就像一粒沙扔進大海里聽不到任何回音。
初中畢業那年你沒考上最好的高中,有人告訴你只要會讀書在哪都一樣;高考失利的時候,有人告訴你學歷不重要,出來都是打工的,薪資并無多大差別;你覺得英語又難又枯燥,有人告訴你以后又不跟外國人打交道學了也沒多大用處。很少人告訴你,最好的高中有最好的師資力量和學習氛圍追趕著你向前跑,他們沒告訴你,學歷就是錢,它能買到不同的票去往目的地。當你帶著大專學歷的火車票出發時,本科生已經乘上了高鐵,而那些博士早已坐上飛機即將到達。等到工作你才會發現,原來好的工作都是有英語要求的。
工作兩年后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學歷和英語不重要這句話是多大的謊言。學歷很重要,英語很重要。那些說不重要的人,大部分都是沒有學歷和能力的。
我曾通過某家公司的應聘,在去上班辦入職手續當天,老板出差回到公司。我進辦公室報到,他抬頭用一口流利的英語與我說話,我站在那不知所措地握著自己的衣角紅著臉說:“我不會說英語。”我走出辦公室不久,HR過來跟我解釋說很抱歉老板覺得我專業性很好,只是我并不太適合公司的這份工作。強撐著微笑說沒事,放下工作牌揮手說再見。轉身就掉下眼淚,它就像是一塊燒得通紅的鐵烙在心口留下一塊傷疤。
2016年11月我參觀了廈門大學的校園招聘會,里面有各大銀行、證券公司、中建集團,以及那些耳熟能詳的廈門百強企業在招聘。我現在領的薪水是那些企業對這些應屆生開出的底薪。
這些企業從未出現在我們的校園招聘上,當年向他們投出的簡歷從未得到過回音。而此刻,他們卻用“沒有經驗也沒有關系,我們公司不在乎一個人的學歷和工作經驗”來吸引這些優質高材生。他們確實不在乎一個人的學歷,也不在乎你會什么。可是他們卻只會對廈門大學的畢業生說這句話,也只會來這里招聘。
朋友考上廈門華僑大學,如今也工作兩年,在坐下閑聊時他會表示后悔自己在大學玩了四年,沒有去考研究生,如今看著自己心怡的女生一邊讀研一邊賺著比他還高的薪水時只能怯而止步,覺得自己配不上對方。學歷很重要,高考也很重要,它直接提升了你的社交圈子和平臺。在五百強企業的最底層做一名小職員也比在一家小公司做領班來得更有優勢一些。
別再用我們的初中三年去盼望高中三年,用高中三年去憧憬大學四年,再用大學四年去懷念中學六年。在懊惱和悔恨中來回憶,最終用一生去祭奠我們的青春。
學歷和英語很重要,愿你對此深信不疑,并為此付出所有的努力。
編輯/圍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