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玲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而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往往把應試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忽視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當今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學生在學校只能學到一部分基礎知識,可以說自學能力是學生走入社會、適應社會發展的基礎能力;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課堂教學是主陣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優化課堂結構,適時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下面以初中數學“線段垂直平分線”為例,談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幾點思考與嘗試。
一、做好課前預習布置
課前預習對于學生了解學習內容,把握重點、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聽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把課前預習作為備課的一個重要環節認真思考,做好預設與布置,以便使學生有針對性地預習。而預習作業的設計與布置要有范圍而又不做“死”規定,從而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發揮自主權的空間,放手讓他們去嘗試推導,形成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并主動參與新知識的探究過程之中,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課堂教學提供良好的知識基礎和思維基礎。
二、適時引導歸納,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課上我們可以設計并引入一個作圖題:“作一個底邊已知的等腰三角形”。學生的作法主要有兩種:一是依據兩腰相等作,二是借助底邊的垂直平分線間接作。然后抓住第二種做法的理論依據緊追不放,適時引導并歸納,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引到探究“制作”原因這一創新思維的情境之下,為線段垂直平分線性質、定理的得出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隨后再利用教具加以強化。在“作一個底邊已知的等腰三角形”這一學習活動中,學生自始至終都是在一邊動腦思考、一邊動手操作、一邊動嘴表達,多角度挖掘了學生的創造性學習潛能,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提高了學生的分析、歸納、推理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促進了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提高。
三、加強練習,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常言道: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只有運用,才能實現知識的遷移,使知識轉變為能力。而要實現這一目的,加強課堂練習是必需的環節,只有把學生的練習當成一種自主實踐的形式,充分體現于能力的培養上,才能使知識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工具,促進學生技能的形成。因此在“線段垂直平分線”這節課,我精心安排了三個練習:一是鞏固性質、定理的計算題;二是深刻理解逆定理的辨析發散題;三是把兩定理綜合起來的證明題。這樣可以從三個層面來強化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通過以上練習,既能拓展學生做題的思路,鞏固基礎知識,又便于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注重例題解析,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這節課的例題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并不十分困難,那么如何處理這一細節,對于教師是一個挑戰:是滿足于學生只會證明的現狀,還是引導學生追求更深層次的含義,顯然教師應引導學生追求更深層次的含義,并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隱含結論:“三角形三邊的垂直平分線相交于一點,這一點到三頂點的距離相等?!本o隨其后出示一個實際問題,讓學生加以解析,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以進一步調動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幾何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五、課堂小結,提綱挈領
教師的小結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小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學習“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定理,明確其在幾何的計算、證明、作圖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把課堂小結作為一個重要環節加以落實。但小結不要拖泥帶水,面面俱到,應做到提綱挈領,條理清晰,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學生能力與數學思想的培養。本節課針對培養學生能力的角度,體現了開放性的教學理念,采用啟發式的教學原則,放手讓學生大膽去猜想探索,在定理的推證過程中采用對比、類比,由特殊到一般,分析歸納的方法,在課堂習題的處理上讓學生討論、質疑,自主實踐,以達到感悟并內化知識、舉一反三的效果,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得以提高,同時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所學知識得以拓展,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