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艷霞
摘 要: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人,生物學科不僅探索生命奧秘,更注重人的成長。適時引導學生認識自我、相信自己,理解健康生活的意義,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對社會、對他人有益的人。
關鍵詞:健全人格;生命意義;社團活動;陽光生活;人生信念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黃金時期,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尚未成熟,身體和心理上都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越來越想掙脫管束,叛逆心理極強,處于青春期的他們表現得更為明顯,所以筆者認為,利用生物學科中相關內容教會學生如何積極、健康地生活,讓他們安全地渡過青春期,健康快樂地成長,已成為我們生物學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了解生命的意義,活出自我
在講解《人的生殖》時,組織學生觀看視頻《生命的起源》,讓學生了解生命在母體中孕育的神奇,體會生命的來之不易,從出生到入學乃至成年,每一個階段都凝聚著父母親人無限的愛,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無可復制的,充分肯定自己,樹立自信心,明確人生價值:對于家庭而言,孩子是父母全部的希望,希望他們身心健康,快樂成長,學有所成,有一技之長,立足于社會。
二、找準教材切入點,知健康生活的重要
1.明辨是非,矯正不良行為
利用《青春期》這節課,采用“實話實說”的形式,讓學生對于自己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心理變化進行分析,然后,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如何應對這些心理變化,一起找到健康度過青春期的方法,從而讓學生規范自身的行為習慣。
利用《眼與視覺》這節課,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讀書寫字的姿勢,正確理解“三要四不看”,注意勞逸結合,同時分析長時間看手機、玩電腦、看電視的不良習慣,還要注意合理膳食,少吃高糖食品和辛辣食品,保證眼的正常發育,從而引導學生努力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避免近視的發生。
利用《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中的內容,讓學生認識到隨地吐痰的危害,教育學生養成不隨地吐痰的良好習慣,同時,教育學生養成不隨地亂扔垃圾的良好習慣,明確保護環境衛生是我們每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2.知危杜漸,陽光生活
心態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人生。積極的心態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明確健康生活的含義,它不僅是指身體上的,還指心理上的。目前,心理健康問題凸顯。一個人如果心理有問題,直接影響他的成長,甚至生命。
在講解人體各系統的關系時,讓學生明確神經系統對其他系統的影響是主要的,而情緒的好壞又直接影響著神經系統,所以說情緒影響身心健康,有人做了一個測試: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給已婚夫婦的手臂上安裝上能產生水泡的抽氣裝置進行測試,當他們被問及曾有不同意見并激烈爭吵過的問題時,傷口比正常情況下的康復速度慢了40%,這一反應是由會引起感染的免疫細胞因子突然增多所致。
三、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堅毅的人生信念
1.編制調查問卷
對學生進行抽樣調查,了解學生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認識及存在的問題,并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影響學生健康生活的因素,以便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對癥下藥。
2.自理與責任教育
結合教材,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布置“我愛我家”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活動,學生們主動打掃房間、擦地板、洗衣、做菜,各顯神通,在家主動疊被子的多了,讓父母洗衣洗襪子的少了。從而懂得“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預立大志,從小事做起,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做到衣著整潔,舉止文雅。學習生活有條有理,家務事力所能及的要主動做,使學生懂得作為家中的成員,不僅接受父母的愛,更要愛父母,體諒父母的辛苦,進而拓展到班級這個大家庭,學生通過暢談,知道在班級大家庭中人人應負的責任,積極創建和諧、友愛的班集體。
3.群團活動促成長
社團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學生積極參與觀察動植物、學會標本制作、了解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在活動中,既培養了學生對生物學科的濃厚興趣,又激發了科學探索的精神。各小組分工合作,人人體驗到參與的快樂。還利用社團時間給學生播放《自然之子——達爾文》,達爾文在環球航行中面臨無所不在的危險,死神無數次來到達爾文身邊,在環球航行中,達爾文感染了南美錐蟲病,以致在他以后的生命歷程中終生飽受折磨。正如船長菲茨羅伊給達爾文的信中寫道:多少次逃脫了印地安人的追殺、多少次被激流沖走、多少次跌下山澗、多少次陷進沼澤……讓學生感受達爾文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合作精神、堅持不懈以及為科學獻身的人格品質。
多年來,由于對生物學科健康生活這部分內容的高度重視,越來越覺得尊重生命、健康生活之重要。能夠充分利用生物課堂這一席之地,讓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更加姣美,憂郁的眼睛放射陽光,開啟學生健康快樂風帆,吾心足矣。
參考文獻:
[1]田紅云.體驗式教學的認識論基礎及應用探析[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6).
[2]張永紅.優化生物課堂教學 積極推進素質教育[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3(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