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鑒于目前名著閱讀的現狀,以《白洋淀紀事》為例,用“閱讀記錄單”的形式落實名著閱讀,按照日記錄單落實進度、概括信息,周記錄單去粗取精、歸納思考,月記錄單總結評析、專題研讀的步驟,為真正閱讀名著做一點探索。
關鍵詞:名著閱讀;《白洋淀紀事》;閱讀記錄單
中學階段名著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名著閱讀的隨意性、功利性比比皆是,學生讀而不思、讀而不寫的現狀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筆者接觸部編教材以后,以《白洋淀紀事》為例,在任教班級進行試驗,用閱讀記錄單的形式落實名著閱讀,為真正閱讀名著做一點探索。
一、用“日記錄單”落實進度,概括信息
附1:《白洋淀紀事》日閱讀記錄單
說明:請大家每天讀不少于10頁,包括周末,在書上勾畫優美語句,隨時批注,按要求完成日記錄單,家長簽字,課代表每天收齊記錄單交老師檢查。
《白洋淀紀事》是孫犁創作的小說、散文的結集。富有詩意的場景,戰爭年代軍民樸實的人情美、人性美,清新含蓄而明凈的語言都是初一學生容易讀懂、喜歡的內容。但初一的孩子自覺性畢竟還欠缺,課外閱讀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會讓學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部編教材要求學生大量閱讀、海量閱讀,把學生“拉”進書海。建立每日閱讀記錄單,既是與小學高年級要求學生做閱讀卡的銜接,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又可以督促學生堅持下去讀完整本名著,實現初中階段閱讀名著的要求。每日閱讀記錄單規定學生每一天的最低讀書量,例如,每天的課外閱讀的時間不得少于30分鐘,閱讀量不得少于10頁(大約5000字),多多益善。學生每天要把讀到第多少頁的頁碼填寫在“每日閱讀記錄單”中,在文本上瀏覽勾畫以后概括主要內容,鍛煉篩選信息、概括內容的能力,記錄下來每日閱讀的收獲或者疑惑,并且要求家長督促簽字。
在筆者任教的兩個班級中,每日閱讀記錄單填寫的實施效果很好。一是督促填寫就是督促讀書,至少讓每個學生每天都知道有讀書這件事。督促工作主要交給課代表收發記錄單,老師只要收上來看一下即可;二是把一部幾百頁的名著分解成每天的閱讀任務量,其實就是分散難點,學生感覺容易完成,消除畏難情緒;三是充分體現閱讀的個性化,快者快讀、慢者慢讀,使學生有自己掌握的空間,營造了很好的讀書氛圍;四是每日填寫閱讀頁碼既使學生產生閱讀成就感,又使學生橫向關注他人的閱讀進度,從而不甘落后,形成你追我趕的閱讀局面;五是充分鍛煉了學生的篩選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六是家長簽字既是對學生的督促,另一方面也引導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名著閱讀中來,營造具有書香氣息的家庭氛圍;七是名著閱讀這一無形作業的完成情況讓語文老師時刻盡收眼底,有利于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用“周記錄單”去粗取精、歸納思考
附2:《白洋淀紀事》每周閱讀記錄單
說明:周記錄單對一周的閱讀情況進行匯總反思,嘗試自己解決一周的疑惑,對每日收獲中有最大價值的一點展開表述,不少于300字,填寫在周閱讀記錄單中。
其實,采用“日記錄單”的方式重在積累知識,擴大閱讀量,屬于淺層次的閱讀。學生在“日記錄單”上提出的問題大致有這樣幾類:(1)字詞,尤其是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詞語的理解;(2)語句理解;(3)人物形象特點;(4)寫法技巧。
對于第1類問題,周末時間相對充足的情況下,學生可以自己通過查找字典或者其他工具書解決,這類疑惑解決后填寫在“周記錄單”中,日積月累擴大詞匯量;對于第2類問題,需要學生讀夠一定的篇數,積累了一定量的關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人們的斗爭和生活情況,再回過頭來理解;對于3、4類問題,在量的積累下,學生在周末可以進行精讀、比較閱讀,去除每日記錄單中粗糙的價值不大的問題,留下感受最深的一點進行片段的寫作積累。“周記錄單”的設置旨在督促學生學會總結,去粗取精、歸納
思考。
初一的學生理性思維還不夠,雖然閱讀名著時都會有疑惑或收獲,但這樣的疑惑和收獲往往都是流于表面的,有些想法經過幾天的沉淀以后會分層,有的在閱讀中或者自行可以解決,有的需要再回歸文本,進行精讀和比較。一周進行總結反思,不僅僅是語文學科知識的需要,更是給予了學生有用的核心素養,終身
受益。
三、用“月記錄單”總結評析、專題研讀
依照進度計劃,《白洋淀紀事》一個月時間讀完,學生在四周去粗取精、歸納思考的基礎上,已經可以嘗試進行總結評析、小組合作專題研讀。在每組組長的帶領下,根據這本名著的內容特點,筆者設計了幾個供學生選擇的寫作方向,可以是人物特點的分析、多個人物異同點比較;可以結合文本談印象最深的情節;可以是詩意場景的積累;可以是“白洋淀派”作品的特點;也可以拓展延伸到“山藥蛋派”……或者學生也可以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或有感而發聯系實際,或自悟自得抒寫情感,也可將閱讀中遇到的問題、產生的想法寫作成文。總之,讓組長去組織組員討論,選擇研讀專題和指導組員圍繞專題進行研讀,形成規范的文字完成“每月閱讀記錄單”,各小組成員按照組長的安排,代表小組進行閱讀成果展示。展示時指導學生傾聽不同組的觀點,學會記錄要點,養成做聽講筆記的習慣,能對不同組的觀點進行點評質疑,發表自己的見解。
每月的閱讀記錄單,教師要及時收上來詳細檢查和批閱。對于體會較深,歸納評析可圈可點的記錄單讓學生在每節課前利用5分鐘上臺演講。組內評選做得最好的3~5張讀書記錄單,參加班級的評選。可以把選出來的這些優秀的讀書記錄單張貼在教室后面的學習園地,或者特定的張貼欄里,供大家觀摩學習。教師可以把評選出來的優秀作品拍攝成圖片,利用學校微信公眾號或者其他媒體進行展示、評價與激勵,作為小組評比,來進行打分和評價。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說中印象最深的人物或者情節的話劇表演。綜合這幾個方面,每學期可以舉辦四次“名著之星”評比,讓認真優秀的學生成為全班的榜樣,在班級展示中展示他們的記錄單,以此鼓勵和鞭策學生認真對待名著閱讀。
以上是筆者以《白洋淀紀事》為例,利用“閱讀記錄單”落實進度、概括信息,去粗取精、歸納思考,總結評析、專題研讀的過程。當然,對于不同的名著,記錄單的設置要有針對性的修改,筆者期待更多的同仁有精彩的策略。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