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芳藝
1264年前,唐朝的鑒真大師六渡東瀛成功,把中華文明遠播他方,成就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博大包容的傳世佳話。2011年9月,東渡實驗學校正式啟航,確立了“九年成就未來”的育人理念和“培養具有民族情懷和國際視野的優秀公民”的育人目標,在校訓“堅毅、包容、協作”東渡精神的感召下,積極培育“大氣、大雅、大毅、大成”的優良校風和“崇文尚藝、堅忍自覺”的優良學風,其中的“大雅”和“崇文”,就是讓東渡學子在“經典文化”的滋養和浸潤下,提升人文素養,發展綜合素質,深化價值觀。
學校從建校之初,就高度重視中華經典誦讀教育,每年定期組織誦讀活動,2012年,學校榮獲全國經典誦讀基地學校。2016年4月,張家港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在國學經典誦讀中提升學生道德素質的實踐研究》順利結題。學校已成功舉辦了6屆“誦經典·品人生”中華經典誦讀節目展示活動,師生同臺誦讀,氛圍濃烈。學校每年精心策劃的“經典誦讀”節目均獲張家港市一等獎。
一、以課題為依托,夯實經典誦讀的理論基礎
2012年,學校成功申報了張家港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課題《在國學經典誦讀中提升學生道德素質的實踐研究》,隨后課題組結合對我校實際,對如何推進經典誦讀教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六年來,學校先后派國學誦讀骨干教師到深圳、南京、蘇州、杭州、山東等地培訓,學習借鑒傳統文化推進強市的國學誦讀方面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為學校深入推進經典誦讀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參考。
二、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經典誦讀教學模式
學校開設國學誦讀系列實驗項目,定期以班為單位開展國學誦讀活動,每周安排一節晨會課時間集體詠誦國學名篇名段,通過誦讀,積累典籍中優美辭章。在中小學部分年級開展課前一分鐘配樂誦讀,由各班自行選擇國學名句摘錄在黑板的日日誦欄目上,音樂聲響起,誦讀聲而至。
學校廣播站每月定期播出國學經典名篇配樂朗誦、吟唱,為學生創設優雅的誦讀環境;學校還將經典誦讀納入校本課程中,每學期的少年宮、社團活動都開設“國學誦讀”課程項目;每學年舉辦“相約經典·美麗人生”國學誦讀比賽和展示活動,為給學生搭建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經典誦讀還走進了部分學生的家庭,由學校和家庭共同建立學習的人文環境,孩子們將學校的誦讀內容拿回家跟父母一起誦讀,形成精神氣場。
我們還將國學經典誦讀的內容與除語文以外的其他學科有機進行了整合,全面培養了學生的人文素養。與音樂、美術、班隊活動進行有機結合、相互滲透。國學經典誦讀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增加學科教學特色,促進原有學科教學任務的完成,實現教學內容的融合和學科間的共贏,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深化價值觀。
學校還通過小水手超市專門設立了“誦讀章”,根據中小學生不同年級段的要求將國學誦讀層層推進,并進行階段考核,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誦讀國學的積極性和競爭意識。我們還把經典誦讀延伸到家庭,學生在“自省、自評、互評、考評”的過程中找“過”并糾正自己,學以致用。
三、選編“東渡雅韻”校本教材,形成“東渡”特色
根據我校“堅毅、包容、協作”的校訓,將《經》《史》《子》《集》等國學經典名篇中涉及禮儀、習慣以及能力諸方面的綜合道德素質的文章,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按低、中、高、初中四個年段循序漸進地編寫教材,教材內容題材廣泛,活動豐富,主要由注釋、譯文、賞析、相關鏈接和實踐活動五大版塊組成。這一本具有東渡特色的國學經典教材《東渡雅韻》目前已經投入使用。
四、誦讀中華經典,提升師生道德素養
中華經典作品中有著最質樸的人生指南,有著對世界的精辟認識和對為人處世的精準總結,日常行事的準則。經常誦讀縱橫千年的中華經典,才能讓人無論處于什么樣的環境,都能淡定從容、高雅脫俗。學校推行國學誦讀的四年來,教師體會到以德明志、博學多才的內涵,文化積淀變得深厚。學生也在提升修養的路上努力前行,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認為,幼小的心靈純凈空曠,用經典名著奠基可以激發他們一生的文化向往。當孩子沉浸在閱讀經典名著的喜悅中,他們目光炯炯,神采飛揚,經典名著對于孩子心靈的呵護,精神的滋養已如春雨點點滋潤了他們的心靈,打開了他們美好的感情世界,激發了他們心底的善良。
國學經典的神奇力量已經在東渡的校園內展現,在校園里,你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聲音:“事雖小,勿擅為,雖然你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了,但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告訴父母和老師哦。”去食堂的路上,小朋友們都唱著“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你也會看到學生為了夢想而執著追求,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在學習的道路上,堅持不懈,勇往直前。
中華經典已積淀在他們的腦海里,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日后的人生態度和方向。東渡學子正在國學經典的滋養下不斷地生長、拔節。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