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芹
摘 要:水利工程具有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促進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保護生態與環境等多種功能和多重效益,是黨和政府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2011年度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指出:“未來10年水利投入將達到4萬億元。”此后,中國水利工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開啟了水利建設事業的新篇章,如何規范水利項目工程實施及資金管理,成為水利人的重要課題。近年來,隨著中央財政對水利工程的不斷投入,一些重大水利工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落實推進,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得到極大的改善,農民的獲得感十足。同時,水利工程項目管理的弊端與不足逐漸顯現出來,本文就項目管理過程出現的問題及改進措施作個闡述。
關鍵詞:水利工程 資金 管理
中圖分類號:TV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0(a)-0071-03
水利項目資金是由中央及省級財政專項補助、市縣財政補助資金及地方配套資金組成,中央資金是以中央預算撥款為主,加上國債和少量的水利建設基金,省級資金是以省財政預算內資金、預算外收入、地方債券和銀行貸款,市縣資金來源則主要是財政預算內、預算外資金,地方配套資金是以地方財政資金和投工投勞折資投入。
1 水利項目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地方資金配套跟不上
大田縣是資源大縣,改革開放以來,縣財政財稅收入主要依靠礦產資源開發,一產、三產的收入比重不足30%。近年來,因為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在去杠桿、淘汰落后產能的大政策背景下,許多礦產被迫關停,導致財稅收入大幅減少,拿不出資金配套項目建設。比如:文江河流域擬實施的山水林田湖草項目,總項目資金8100萬元,省財政和地方財政各占50%,當前因我縣財政困難,資金配套不上,至今無法啟動。
1.2 項目工程實施周期長
(1)水利工程是戶外作業工程,項目施工季節性強,如果遇到汛期,無法正常施工,直接影響了工期進度;(2)征地拆遷困難、沙石材料供應不及時等原因,導致部分標段的工程項目推進較慢,影響了施工進度;(3)有些項目點多面廣,項目區分散,交通不便,施工難度大,對工程建設推進造成影響,如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跨多個鄉鎮實施,因鄉情不同,造成工程進度和質量不一;(4)工程完工,需進行工程結算審計方能進行完工驗收工作,由于該縣監察、審計部門只認可縣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中心的審計結果,而該中心承接全縣大小工程結算審計,人手又嚴重不足,無法及時出具審計結果報告,影響了項目的驗收進度,拖長了工程實施周期。
1.3 基礎工作落實不扎實
(1)編報項目計劃時,未進行充分的可行性調查,對項目實施的可能性未做充分分析,導致項目實施困難重重,甚至無法實施;(2)設計人員未做足現場踏勘和與項目業主溝通工作,導致部分項目設計與實際情況不符,造成部分項目反復變更甚至重大變更,存在工程量增加等情況;(3)項目實施過程中,未加強現場簽證工作管理,沒有隨做隨簽,做好施工日志、監理日志,導致項目驗收時,材料不齊全,無法驗收。
1.4 會計基礎工作要求高
會計人員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實操經驗和理論知識,還要熟知招投標、合同簽訂與執行、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基層財務人員普遍出現兩極分化,臨近退休的老會計或是剛入職的會計人員,老會計熟悉《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及核算方法,但較少涉足《建設單位會計制度》領域,且疏于學習,知識體系已跟不上目前局勢的變化,對水利項目資金采用的《建設單位會計制度》一知半解,很難規范運用;而新會計缺乏實踐經驗,所學的知識局限于學校里獲取的理論知識。因此,在常規的會計核算中,出現會計原始資料不全、未嚴格按合同條款支付款項、財務審核審批不嚴格等問題屢見不鮮,水利項目資金多采用縣級報賬制,常出現縣級報賬提交的資料全面完整,而項目業主核算的會計資料不完整的情況。
1.5 項目資金使用不規范
目前水利資金主要采取以下4種報賬撥付方式:(1)縣水利局當業主,按工程進度由水利專戶直接撥付至用款單位。(2)鄉鎮當業主,按工程進度由水利專戶撥付鄉鎮財政所,再由鄉鎮撥付給用款單位。(3)行政村當業主,由水利(財政)專戶撥付鄉鎮財政所,項目任務建設完成后,由鄉鎮財政所再行撥付給用款單位。(4)鄉鎮當業主,由財政撥付至鄉鎮財政所,再由財政所支付給用款單位。以上4種報賬撥付方式,除了第一種方式,其余3種方式都經過鄉鎮財政所中轉撥付,與鄉鎮其他資金在同一個賬戶進行核算,容易出現截留、擠占,影響了專項資金及時準確撥付。有些項目業主雖成立專戶進行專賬核算,但資金使用上不夠規范,如出現超標準、超范圍列支建設管理費、使用現金支付工程款等問題。
2 建議及措施
2.1 強化領導責任意識,糾正領導對項目資金管理重要性認識上偏差
改變領導重工程、輕資金,重撥款、輕監管的觀念認識,專門成立督查指導小組,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各分管領導擔任副組長,成員由計財、水利、水土等科室相關人員組成,實行常規檢查與專項檢查相結合的制度,對新開工或在建工程資金使用、招投標、質量、合同履約等情況進行檢查,加強事前指導、事中控制工作,切實加強對水利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工作。
2.2 形成市場運作機制,降低水利項目資金來源對政府的依賴程度
目前水利工程主要依靠政府投資,水利資金由財政兜底,單一的資金保障,制約了水利事業的發展,也加重了政府財政壓力,應尋找更多的融資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到水利工程中,如采取PPP、EPC等方式,借力第三方力量,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利用其先進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提高運營效率,推動水利事業的發展。
2.3 嚴格執行“五制”,加強項目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管理
“五制”即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驗收制。
(1)建立機構,明確職責,實行縣、鄉(鎮)兩級分級負責制和縣、鄉(鎮)雙項目業主負責制。為了加強建設項目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溝通,做到全縣水利工程項目“一盤棋”,縣政府成立“大田縣水利投資有限公司”作為全縣水利工程項目法人,負責全縣水利項目的投資、質量、進度及安全生產等全面工作;項目鄉(鎮)成立工程項目指揮部,全面負責本鄉(鎮)項目的策劃申報、征地拆遷、質量進度、資金把控和安全生產等工作。
(2)完善項目招投標制度,規范招投標程序。質量是工程建設的靈魂和生命。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工程的運行狀況,關乎生命財產安全。因此,要通過公開招投標擇優確定施工隊伍,確保工程建設又好又快。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招投標工作,設立“水利項目招投標管理辦公室”,指定專人負責,全程監督招投標各環節,制定《水利項目招投標制度》,根據工程規模和投資總額,嚴格按照《招標投標法》《福建省水利工程電子招標投標實施細則》等有關規定,實行上網公開招投標,確保招投標工程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道程序、每一個步驟都公開、透明,從根本上杜絕暗箱操作、內幕交易,創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環境,促使工程交易有序、集中進行,為建設優質工程提供可靠保證。
(3)實行工程監理,強化工程監管。工程監理單位通過總監、專監、監理員三級組織架構實施總監負責制,制定規范的監理規劃、監理實施細則,通過發布指令、旁站、跟班作業、檢測及協調等手段對工程質量、進度進行監督。督促施工隊制定相應的施工計劃、按計劃進行施工,按施工情況合理安排人員、機械數量,搶工期,晴天抓緊材料運輸,小雨天施工不停工,并做好必要的管理養護,確保工程質量。督促各施工標段及時做好施工業內資料收集、整理及編寫,及時完善內業資料,建立檔案。
(4)加強合同管理,充分發揮合同效力。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是組織、管理工程建設的主要手段之一,應將合同管理滲透工程建設始終。水利工程涉及的合同主要有設計、施工、監理、材料(設備)采購等,應設定專門機構指定專人負責合同登記及管理。制訂合同條款時,由局主要負責人、分管領導、財務、科室相關人員參與。重要合同,應有法律專業人士參加,認真研究、理解、運用合同條款,利用合同條款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工程進度款的支付、履約保證金及質量保證金的數額、提前完工或是延期的獎勵與懲罰等。
(5)及時進行審計,完成項目驗收工作。施工合同約定的建設內容完成后,項目業主應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合同工程完工驗收,單項工程經過驗收合格后,由施工單位申報,監理單位、縣鄉(鎮)兩級業主審核,報大田縣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中心審計,由審計單位出具工程竣工結算審計報告,確認工程完成投資額。根據項目管理規定和項目投資額,由省市水行政主管部門組成的專家組依據《水利水電建設工程驗收規程》進行驗收,驗收會議由驗收部門主持,成員由項目法人以及與合同工程有關的勘測、設計、監理、施工、主要設備制造(供應)商等參建單位人員組成。
2.4 加強會計人員培訓,規范項目工程會計核算和項目資金管理使用
水利項目依據不同的項目類別出臺了不同的資金管理辦法,如《全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福建省小(2)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和資金管理實施辦法》《大田縣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建設及資金補助辦法》《福建省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資金管理辦法》等,項目開始實施前,應組織相關財務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培訓,在熟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基礎上,著重培訓該項目資金核算的特殊要求,以保證會計核算的合法合規、真實準確。
2.5 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完善國庫集中支付方式
(1)水利項目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實行縣級報賬制,進一步規范資金撥付流程:由施工單位按工程進度提出用款申請,現場監理人員對工程量進行復核,總監理工程師復審,業主現場代表審核,業主主管簽署意見,報縣水利局相關業務科室、科室分管領導分別復核,簽署意見,最后由局主要負責人給予審批撥付,做到報賬手續規范齊全,資金撥付及時準確。(2)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是指政府將所有財政性資金都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管理,收入直接繳入國庫或財政專戶,支出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支付到商品和勞務供應者或用款單位。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可以改變以往財政性資金主要通過預算單位設立多重賬戶進行撥付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撥付效率和規范化運作程度,有利于撥付過程的有效監管,增強財政資金支付過程的透明度,避免了大量專項資金沉淀在水利賬戶,有效解決了資金截留、擠占、挪用等問題。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財政部門為每個預算單位開設零余額賬戶,用于財政授權支付和清算,工程進度款撥付申請單經主要領導審批后,由單位零余額賬戶直接撥款至用款單位,優化了審批流程,縮短了資金撥付申請審核時間,確保資金有效使用。(3)財務人員應參與到工程建設的全過程,積極與科室業務人員加強溝通,實時掌握項目進展情況,合理安排調度項目資金,及時準確給付,以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4)加強專項資金跟蹤督查,及時掌握資金使用情況,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基礎上,確保水利專項資金用在“刀仞上”,用足用好用到位。
水利事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投入與項目管理,我們應積極探索、努力創新,尋求更好的管理方式實現水利發展目標,以最小的投入建設最好的工程,解決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居住環境、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實際問題,使水利事業服務于民生,造福于民生,保障于民生,潤澤于民生。
參考文獻
[1] 黃玉雄.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投資控制探討[J].水利科技,2018(1):54-57.
[2] 鐘勝藍.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全過程投資控制探討[J].江西建材,2017(4):130-131.
[3] 李振卿.公益性水利工程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研究[D].山東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