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樂
摘 要:本文首先對危險源進行概述,對危險源的定義和范圍進行統計,然后根據危險源的產生情況進行分類,提出識別危險源的方法。然后針對湖南省小型除險加固工程的現場安全管理情況,對其中的危險源進行分析調研后,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對除險加固工程施工現場危險源進行匯總,將其具體分為永久工程施工、臨時工程施工、環境基本風險、工程特殊風險4個一級指標,并對現場管理中的每個危險源都進行了指標建立和指標劃分。
關鍵詞:危險源 除險加固工程 數字模型
中圖分類號:F2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1(c)-0089-03
1 危險源識別與控制
1.1 危險源概念與分類
危險源一詞,來自于英文詞Harzard,通常翻譯為危險的來源、危險的根源。
危險源廣義上可以定義為: 一個系統中具有潛在能量和物質釋放危險的、可能造成人員傷害、在一定的觸發因素作用下可能轉化為事故的部位、區域、場所、空間、崗位、設備及其位置。它的實質是具有潛在危險性的源點或部位,是能量集中的核心點,是危險性能量易于爆發的部位。從水利工程的角度上可以定義為:可能造成物質損失或人員傷亡,形成事故隱患的水利施工工藝單元或最小工作面。
1.2 危險源的分類
根據危險源在事故中直接接觸程度與爆發的防護程度,把危險源劃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直接危險源和第二類間接性的危險源。事故類型與第一類危險源因素見表1。
為了消除危險,使能量安全運行,在工程現場一般會采取一些屏蔽或約束危險源的手段,防止能量外泄引發危險。導致約束手段失效的各種不安全因素稱為第二類危險源,一般包括人、物、環境3個因素。
在安全工作中涉及人的因素問題時,有不安全行為和人失誤。不安全行為指行為違背安全標準規范,即直接產生事故。人失誤是指人的行為結果偏離了預定的標準。例如,操作儀器不符合安全標準手冊;疲倦狀態下的機械操作錯誤等。
物的因素第一指物的不安全,具體是指設備或物資不符合安全標準規范,如腳手架搭建時剪刀撐失穩。第二主要是指物的故障,即機械設備或物的狀態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如安全網在安全承重內破裂、機械超負荷運轉,不能實現目標功能。物的因素問題有時會誘發人的因素問題;人的因素問題有時會造成物的因素問題,實際情況比較復雜。環境因素是指與人和物相關的運行系統環境,包括溫度、濕度、空氣、水文、振動、企業環境和人文環境。不良的環境因素會降低人和物的安全性能指標,從而導致危險源的爆發,如粉塵環境易引發人身體不適,機械設備運轉磨損加劇。
危險事故的發生往往是第一類和第二類危險源共同作業的結果,第一類危險源是發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存在第一類危險源才會產生第二類危險源。第一類危險源是能量爆發的根源,第二類危險源的實際產生才會導致事故的真實發生。
1.3 危險源識別
危險源辨識是指從工程項目運行流程和環境中找出可能導致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破壞的第一類直接危險源因素和第二類約束性危險源因素,對兩類因素會產生什么樣的事故和后果進行評價和分析的過程。
(1)危險源辨識方法主要有詢問和交流法,現場觀察法,查閱有關記錄法,獲取外部信息法以及工作任務分析法等。
(2)風險評價方法。直接判定法:凡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危險源均應判定為重大危險源:不符合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相關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曾經發生過事故,且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直接觀察到可能導致危險且無適當控制措施的。
(3)危險源辨識范圍。危險源辨識在整個施工作業環境中都是存在并隨著施工進度不斷變化的,工作環境中的地質地形水文氣象;臨時工程中的道路橋梁、施工便道、二次運輸路線;機械設備中的吊裝和起重設備;易燃易爆區域的炸藥、雷管、油料;生活和工作區域中的水、電、火危險;隧洞和河道中的施工操作;土石方邊坡的滑坡與坍塌;既有土石壩的滲水和防汛施工操作;人工造成的誤操作、超負荷工作、惡劣環境下的低效率工作等。特別要指出的是,針對各種危險源,尤其是誤操作事件,應該要由項目管理人員制定相應的安全應急預案,來防止事故的發生。
2 水利工程現場安全模糊綜合評價數字模型
2.1 除險加固工程現場危險源匯總
除險加固工程主要是長久運行的小型水利工程發生滲漏、裂縫等情況下進行的修復工程,工程技術方案相對較為簡單,主要是解決壩基壩身防滲處理、壩基地基地震液化、砂土淤積、設備老化、水文觀測設備不完善等問題。湖南省小型除險加固工程也基本屬于上述情況。其現場的危險源主要集中在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鉆孔灌漿工程等部位。危險源匯總如下。
(1)高邊坡土石方開挖,支護及不良地段開挖:土方邊坡高度大于30m或地地質缺陷部位開挖;石方邊坡高度大于50m或滑坡地段開挖;堆渣高度大于10m的挖掘作業。(2)深基坑開挖支護,洞挖施工、斜井、豎井施工:開挖深度大于4m的深基坑作業;斷面大于20m2或單洞長度大于50m以及地址缺陷部位開挖。(3)汛期施工。(4)高處模板施工,腳手架施工:模板高度大于5m;懸挑式腳手架;高度超過24m的落地式鋼管腳手架;高度超過10m的承重式腳手架。(5)易燃易爆物品的運輸、存放、使用。(6)大型金屬結構制安、超長超重構件吊裝、多臺主機交叉作業。(7)特種設備的安拆,運行。(8)場內、外交通;運載30人以上的通勤車輛。(9)辦公樓火災。(10)辦公樓電梯。(11)餐廳食品衛生安全。(12)其他。
某除險加固工程存在的具體問題為主副壩基清理不徹底,建基面表部巖石風化破碎,節理裂隙發育,沒有進行防滲基礎處理;主壩滲漏滲嚴重,壩腳存在集中漏水,壩體填筑土料差,一般為粘性土,夯壓不實,漏水現象嚴重,下游壩面大面積散浸,上游壩坡局部沖刷嚴重,上、下游壩面雜草叢生,下游壩腳沒有排水設施。溢洪道於堵,底板無襯砌,無消力池。主副壩涵管局部破裂,成為庫水下滲的通道,滲漏嚴重,存在安全隱患。臥管為漿砌石結構,由于施工質量差,工程老化及庫水的溶蝕作用,漿砌石臥管灰縫灰漿脫落、倒塌,放水臥管破損、滲漏非常嚴重。一般施工工序為:前壩面清廢→壩體填筑→阻滑墻→防凍墊層混凝土面板→壩頂碎石路面→路肩石;后壩坡施工流程:后壩面清廢→壩體填筑→壩后坡腳排水體→排水溝。
工程以國務院《建設工程質量保證條件》、建設部頒發的《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部頒布的行標為工程質量保證辦法。清水溶項目部按照企業按ISO09000標準、ISO9001標準建立起來的質量保證體系文件的所有規定進行管理。
在工程現場管理中執行崗位責任制,執行施工過程“三檢制”,搞好每道工序確認簽證手續,執行施工合同有關質量要求的各項規定。
2.2 除險加固工程現場安全指標體系
通過對湖南省若干小型除險加固工程的調研,主要根據實際工程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各項施工技術規范,我們將施工管理安全指標按照工程中常出現的施工危險源進行大項目劃分,總體來說分為現場和周圍環境,將其具體分為永久工程施工、臨時工程施工、環境基本風險、工程特殊風險4個一級指標。
將總的評價體系劃分為一級指標,一級指標下劃分為二級指標,有些二級指標下劃分了三級指標,考慮到計算的復雜性和實際的應用性,我們將指標劃分細分到三級為止。
將總的評價體系劃分為一級指標,一級指標下劃分為二級指標,有些二級指標下劃分了三級指標,考慮到計算的復雜性和實際的應用性,我們將指標劃分細分到三級為止。首先,將安全評價主要分為了4個一級指標:永久工程施工、臨時工程施工、環境基本風險、特殊風險。臨時工程施工分為2個二級指標:圍堰工程和腳手架工程。基本風險分為3個二級指標:車輛道路與交通、廢棄物、施工用電。特殊風險分為2個二級指標防汛、自然風險。最重要的就是永久工程,分為永久工程施工分為6個二級指標:隧道工程、鉆孔灌漿工程、基坑開挖與支護工程、拆除與爆破工程、混凝土工程、機電設備及安裝工程。
(1)隧道工程分為5個三級指標:①隧道內未及時檢測空氣成分、粉塵濃度。②未采用濕式鑿巖、出渣及防揚塵措施。③支護不牢固,缺乏對支護監視、測量。④襯砌不及時或襯砌厚度不夠。⑤瞎炮爆炸傷人,空氣壓縮機等壓力容器未檢測。
(2)鉆孔及灌漿工程分為6個三級指標:①一次挖得過深,護壁未跟上。②孔內大量涌水、泥漿或泥沙,作業人員躲避不及。③樁機超高限位裝置不符合要求。④提升繩索在輪上固定不牢,或有斷股、斷絲后未及時更換護。⑤壁混凝土強度不夠即拆模。⑥施工人工挖孔樁提升設備基礎不穩固,超負荷作業。
(3)基坑工程分為5個三級指標:①施工機械的作業位置不符合要求。②開挖造成管線破壞,引發觸電、中斷通訊、水氣泄露等后果。③未定期對支撐、邊坡進行監視、測量。④積土料具堆放或機械設備施工不合理造成坑邊荷載超載。⑤排水措施缺乏或者措施不當。
(4)拆除與爆破工程分為5個三級指標:①爆破作業前,有人未撤出安全距離以外或爆破后提前進入炮區。②爆破時未鳴哨,未設警戒區及警戒人員。③雷管直接插入起爆,藥包、器材混裝混放。④控制爆破防護措施不力。⑤裝填炸藥采用鐵棒或用力壓入炮孔內。
(5)混凝土工程分為兩個三級指標:①灌注砼時,操作人員站在鋼筋、模板或支架上。②振搗器無接地裝置或膠皮脫落。
(6)機電設備與安裝工程分為閘門和啟閉機2個三級指標。
在危險源分析和識別的基礎上,結合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現場危險源的特征,基于層次分析法和模糊評價法,我們構建了除險加固工程現場危險源指標體系,并對其中的某些重要二級指標細分到了三級指標。
參考文獻
[1] 吳本,楊文鋒.全面質量管理(TQM)在民航安全管理體系(SMS)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視界,2016(14):36-37.
[2] 劉萍.建設工程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