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委員
摘 要:在財務會計中,產品成本按經濟用途分為營業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和期間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但在管理會計中,出于對企業內部運營和績效的更好管理,將成本按其與業務量的關系,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由此產生了完全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本文主要梳理兩種方法對企業產品成本、存貨成本和損益的影響,闡述兩種方法的優缺點,期望對管理會計領域有一定理論意義,也期望企業靈活運用兩種方法。
關鍵詞:變動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 固定性制造費用 期間損益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1(c)-0138-02
1 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的概念
完全成本法符合我國現行的會計準則要求,即將產品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工人的基本工資、加班工資、計件工資)、制造費用(車間燃料、動力、電費、車間廠房折舊、設備折舊等)統一計入產品成本,不管是變動成本還是固定成本;將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變動成本法是將產品發生的成本按其與業務量的關系,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成正比例增加為變動成本,成本不隨產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為固定成本。這樣在變動成本法下,變動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加班工資、計件工資)、變動制造費用(車間燃料、動力、電費)、變動管理費用和變動銷售費用,它們隨著產量的增加成正比例增加;固定成本包括工人基本工資、固定制造費用(車間廠房折舊、設備折舊)、固定管理費用和固定銷售費用。
兩種方法的本質在于對固定生產成本的處理不同,完全成本法將固定成本(如固定制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變動成本法將固定成本計入當期損益,如圖1所示。
2 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的影響
2.1 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不同
產品成本方面,在完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性制造費用和固定性制造費用)大于按變動成本法計算的單位產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性制造費用)。
現舉例說明,A公司只生產一種產品,單位產品中直接材料400元、直接人工120、變動性制造費用60元,單位產品售價為900元/件,每月固定制造費用為6萬元,固定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合計為80000元。已知期初無存貨,當月生產量為1000件,銷售量為800件。
單位產品成本=400+120+60+60000/1000=640元;在變動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400+120+60=580元,所以后者小于前者的成本。
存貨成本方面,存貨是指在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沒有賣出去的在產品、產成品、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資等。存貨成本=存貨庫存量×單位產品成本,由于單位產品成本在完全成本法下大于變動成本法下,所以,使用完全成本法核算的存貨成本((1000-800)×640=128000)大于使用變動成本法核算的存貨成本((1000-800)×580=116000)。
2.2 銷售成本和期間成本不同
銷售成本方面,銷售成本指當期已售產品結轉的成本,銷售成本=銷售量×單位產品成本,在銷售量一定的情況下,使用完全成本法核算的銷售成本(800×640=512000)大于使用變動成本法核算的成本(800×580=464000)。
期間成本方面,完全成本法,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變動成本法,期間費用包括固定制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使用完全成本法核算的期間費用(80000)小于使用變動法核算的期間費用(80000+60000=140000)。
2.3 對稅前利潤的影響
由于管理會計更多是提供內部生產經營管理的信息,因此,對利潤的計算剔除了生產經營以外的損益,在完全成本法下,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式中,銷售收入=銷售量×銷售單價,銷售成本=銷售量×單位產品成本(材料、人工、固定制造費用、變動制造費用);在變動成本法下,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成本-固定制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式中,式中,銷售收入=銷售量×銷售單價,銷售成本=銷售量×單位產品成本(材料、人工、變動制造費用)。
利用兩種方法,案例中A公司的利潤計算如表1所示。
從兩種方法計算利潤的結果可以看出:完全成本法核算的利潤(128000元)大于變動成本法核算的利潤(116000元),差額=128000-116000=12000元,這12000元正是由沒賣出去那部分產品承擔的固定制造費用((1000-800)×(60000/1000)=12000)在當期沒有扣除,即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費用由當期已售產品和期末庫存產品共同承擔。而變動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費用(60000元)一次性全部扣除了,固定制造費用由當期已售產品承擔。
由上面的闡述我們可以預測出,當A公司本期生產1000件,剛好也銷售1000件時,兩種方法計算的利潤剛好相等(即為900×1000-580000-60000-80000=180000)。當產量小于銷量的情況下,完全成本法核算的利潤小于變動成本法下核算的利潤,因為上期未賣出去產品所承擔的固定制造費用在本期來扣除了。從長期看,當所有生產的產品全部賣出去時,兩種方法計算的利潤合計是相等的,所以變動成本法有益于企業短期的決策。
3 兩種方法的優缺點
3.1 變動成本法的優缺點
優點在于,首先,更有利于企業的績效評價,變動成本法將固定制造費用作為期間費用,由管理部門負責,以前這一部分費用由生產部門、采購部門等其他部門負責,但這些部門作為底層單位無法控制廠房和設備的折舊,所以變動成本法更有利于績效的考核。其次,費用與收入更加的配比,揭示了銷售量、成本、利潤之間的依存關系,使當期利潤真正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然后,變動成本法更加注重銷售,在供大于求的情況下,有利于刺激銷售,銷售得越多利潤就越高。最后,變動成本法有利于企業產品的定價,對于臨時訂單,只要購買方開價大于產品變動成本就可以接受訂單。
缺點在于,變動成本法要求企業財務人員對產品成本進行分類,分成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對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其次,變動成本法不利于企業的長期決策。最后,變動成本法的核算方法不符合現行會計準則的要求。
3.2 完全成本法的優缺點
優點在于,完全成本法符合現行財務會計準則的要求,計算的產品成本包括了產品發生的所有成本,當市場上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時,有利于刺激生產,產生規模效應,生產量越大,單位固定成本越低。
缺點在于,不利于企業的短期決策,對于需要經常做短期決策的企業不適合采用這種方法;不利于企業的績效評價,將固定制造費用(廠房和設備的折舊)歸為生產部門的責任,對于廠房和設備的購買是高層管理者能決策的,不應作為生產部門的績效來考核。
4 變動成本法的適用情況
使用變動成本法的企業應具有以下特點:(1)企業的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能夠可靠劃分;(2)企業分品種產品的變動成本能夠核算;(3)企業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比例適中;(4)企業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比較穩定,波動性較小;(5)市場競爭環境激烈,需要頻繁進行短期經營決策;(6)市場相對穩定,產品差異化程度不大,以利于企業進行價格等短期決策。
對企業的要求,企業應保證成本基礎信息記錄完整,財務會計核算基礎工作完善。企業應建立較好的成本性態分析基礎,具有劃分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科學標準,以及劃分標準的使用流程與規范。企業能夠及時、全面、準確地收集與提供有關產量、成本、利潤以及成本性態等方面的信息。
5 結語
本文對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進行了比較分析,從兩種方法的概念出發,分析了兩種方法對產品成本、存貨成本、銷售成本、期間費用、稅前利潤的影響,并舉例進行分析,找出不同的原因。同時,闡述了兩種方法的優缺點。最后,梳理了變動成本法使用的情況,包括企業應具有的特點和對企業的要求。希望企業能夠靈活結合企業的特點運用兩種方法。
參考文獻
[1] 馬玉潔.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利潤差異分析——基于存貨計價方法的角度[J].財會通訊,2014(6):107-108.
[2] 付光富.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核算差異分析[J].商業會計,2015(23):103-104.
[3] 孫茂竹,支曉強,戴璐.管理會計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