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冬萍
摘 要:衛生職業院校學生專業課程多、學習任務重,如何保證學生在校2年既打牢專業基礎又提升綜合素質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醫衛行業特點決定了從業人員必須有較高職業道德和人文修養,因此提升衛生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內涵勢在必行。衛生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應結合醫學專業特點,融入醫學職業精神、職業道德、職業修養,弘揚醫學精神,推崇仁愛品質,讓醫學教育充滿生命情懷、傳遞人文關懷。本文以揚州市職業大學醫學院為例,從醫學文化出發,探索提升衛生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內涵建設有效路徑。
關鍵詞:醫學文化 衛生職業院校 校園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0(a)-0125-02
當前,黨中央、國務院對醫衛類院校的發展非常重視,把“健康中國”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健康產業的轉型升級和人們健康需求的多層次多樣化,對醫衛人員知識、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呼吁醫衛類高職院校加快內涵發展。面對新時代的新機遇和新挑戰,衛生職業院校必須不斷改進和提升教學質量,注重內涵發展,才能確保培養的人才符合社會需求。醫衛行業特點決定了從業人員必須有較高職業道德和人文修養,因此衛生職業院校要實現內涵發展[1],必須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以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滋養學生,結合醫學專業特點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活動融入醫學職業精神、職業道德、職業修養,弘揚醫學精神,推崇仁愛品質,讓醫學教育充滿生命情懷、傳遞人文關懷。
1 開設人文素質系列講座,多渠道開展校園文化建設
精神文化是當代大學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提[2]。以思想政治教育為鍥機,開設人文素質系列講座,多渠道開展校園文化建設。通過舉辦理想信念教育和入黨啟蒙教育等講座,引導新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追求遠大理想;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講座指導大學生明確自我發展方向;進行校情校史院情院史教育,增強學生愛校、愛院、愛班級的集體主義情懷;邀請醫療行業專家進行醫學生素養要求講座,加強牢固專業思想和職業素養教育;舉辦遇見最美的我、魅力女生特色講座,進行現代女性素養教育;邀請優秀校友返校與新生交流、暢談,樹立學習的榜樣和標桿。
2 結合專業特點開展學生活動,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內涵
我國著名教育家劉佛年先生指出,校園文化建設要使人感到精神振奮,到處表現出文化的氣息、文明的空氣,使人感到想努力學習的動力和氛圍。衛生職業院校各專業的特點和實踐特征表明,醫學文化建設必須要重視文化對社會職業、對醫學崗位的適應和超越[3]。
2.1 開展具有醫學文化特色的院風建設
該院高職護理專業一直將綠色教育理念作為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的理論依據,始終堅持文明育人,把學生的全面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加強醫學生的人文教育,激發學生對人文領域相關問題的關注與思考,使之在獲取人文知識同時,培育人文精神。促進學生人性境界提升和理想人格塑造。使得學生在校期間逐步形成“努力尋求人道精神、用最好的技術與技能去治愈、撫慰和照顧患者,用我們真誠的奉獻和愛心去治愈患者受傷的軀體、思想和心靈”。
2.2 創建真實的職場環境
該院護理專業建設秉承“人本關懷,全程照護”的服務理念,積極探索符合高職護生可持續性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該院基礎護理實訓中心的布局與構造完全按照醫院的病區設置,內設護士站、病房、物理診斷操作室等。結合護理文化理念,制訂護理行為規范,使醫學生形成強烈的職業使命感,從內心深處自覺產生不斷創新、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和奉獻精神[4]。
2.3 通過特殊的儀式鞭策學生
組織特色的日常活動和慶典儀式是建設和塑造組織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護理組織有著自己的儀式和象征性的活動,借以傳遞和強化組織的價值觀念。該院采取護生入校后,在每年的“5.12”國際護士節為她們舉行隆重的授帽儀式。護生身著潔白的護士服,頭戴神圣的護士帽,手持火紅的蠟燭,在漂曳的燭光里,由優秀校友及蘇北醫院、揚州大學附屬醫院、婦幼保健院等臨床護理專家為其授帽。護生面對南丁格爾像莊重宣誓,擲地有聲的誓詞,讓她們明白了身上的責任,懂得了無私的奉獻[5]。
2.4 運用人物故事進行人格熏陶
我院主要是通過運用英雄人物和優秀校友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對學生進行人格熏陶和激勵,發揮榜樣的力量和典范作用[6]。如護理學的創始人佛羅倫斯·南丁格爾、抗擊“非典”斗爭中和汶川大地震等災難中涌現出的一批像葉欣這樣的優秀護理工作者,以及該院優秀校友如江蘇省優秀護理工作者、徐州市中心醫院優秀護理工作者等,讓學生在輕松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產生情感的共鳴,接受心靈的洗禮,感悟人格的震撼,逐步養成奉獻的精神和關愛他人的優良品質,為其健康向上的人格形成打下堅實的認知基礎,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推動護生塑造和完善人格。
3 豐富學生活動載體,提升校園文化建設活力
3.1 以構建學生品牌活動為載體,發揮學生自我教育能動性
在多年的校園文化建設中,該院逐漸形成了一批具有醫學特色的品牌活動,如醫學院主持人大賽、醫學院運動會、“5.12”國際護士節系列活動、學生干部能力提升素質拓展訓練、護理操作技能大賽、中醫刮痧培訓班、中藥傳統技能大賽等一系列醫學特色活動。構建品牌性學生活動不僅是提升學生素質、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內在要求,也是打造具有一流水平校園文化的有效抓手[7]。
3.2 以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
社會實踐活動是賦予校園文化生命力、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充分發揮社會實踐活動這一重要載體的作用,讓大學生能在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凈化靈魂,達到春風化雨般的教育目的。該院每年組織學生深入多個居民社區和市民廣場開展各種形式送扶助、獻愛心的志愿服務活動。通過散發醫學常識傳單,耐心地向社區居民和廣場群眾講解如何預防艾滋病、如何進行傷口包扎、如何救護溺水者等知識,并利用復蘇模擬人為社區居民演示心肺復蘇的操作要領和科學方法。志愿者通過親身體會,實際接觸、了解臨床護理的工作特點,體會到應用專業知識幫助病人的快樂及護理職業救死扶傷、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今后的護理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8]。
3.3 以新媒體為載體,拓寬學生管理工作的空間
為有效解決實習時間長、實習生分散、返校困難等問題,該院積極開發學生網上管理系統,占領新媒體,拓寬學生管理工作的空間。通過微博、飛信、微信、QQ等新媒體及時把學生活動信息傳播給每一位團員青年,進行便捷、高效的點對點及點對面的交流活動,與學生進行無障礙交流,與學生進行深入、細致、有效的交流,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由學工黨支部組織拍攝的微黨課視頻——“愛心天使在行動”為全體團員青年、入黨積極分子和黨員送去了精神食糧。
3.4 以頂崗實習為載體,開辟校企共建文化建設之路
校園文化建設應貫穿于醫學教育的全過程[9],該院加強與實習醫院合作,開展適合臨床實習生的校園文化活動。一方面,組織實習生積極參加醫院的各項文化活動,通過參與醫院文化活動,使實習生與臨床醫師之間建立信任與友誼;另一方面,將社會實踐、醫學實踐與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有機結合,宣傳和學習臨床實踐中的先進人物事跡,有利于傳遞醫學行業正能量。同時,定期與實習單位進行聯系和回訪,并及時向頂崗實習學生管理工作組反饋。通過校企共建之路,擴大學院學生管理工作的覆蓋面,增強黨團組織在青年學生中的凝聚力、影響力。
4 結語
校園文化建設涉及到高職院校的方方面面,對高職院校的發展意義重大。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順應社會文化發展的趨勢,是高職院校作為社會文化機構的使命體現;校園文化建設有利于高職院校凝聚力量、加強管理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是高職院校不斷發展的有利舉措。衛生職業院校緊密結合醫學專業特點,突出醫學人才職業道德培養,校園文化建設須滲透醫學職業文化,只有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有效提高高職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 胡冰.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醫學職業精神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28):47-49.
[2] 牛磊磊.從文化之維探索文化自信與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徑[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4):1-2.
[3] 田懷谷,黃新建,汪文新.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現實審視及其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524):84-86.
[4] 黃洋.增強文化自信與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研究[J].魅力中國,2017(39):293.
[5] 王瑩.醫藥類高職學生職業道德培養[J].科技視界,2017(1):278-279.
[6] 曾翠清.高職高專醫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新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8.
[7] 張佳,黃芳.中醫藥類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品牌打造路徑探析——以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文化節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8(9):41-42.
[8] 戴婷婷.中醫藥文化在醫藥衛生類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及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11):222.
[9] 張天寶,陳斌.醫藥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皖北衛生職業學院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5(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