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
摘 要:在英語的學習中,聽力作為一種基本的語言技能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在實際的語言交際過程中,語言的表層意思并不代表其真實用意,學生往往無法透過話語的字面意思準確深入地理解說話者的真實意圖。為了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和語用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策略中運用會話含義理論進行淺析。。
關鍵詞:會話含義理論 英語聽力教學 聽力理解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1(c)-0206-02
1 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現狀
當今社會需要具有實際語言應用能力的人才,現代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也更加重視學生的聽說能力,然而長期以來,聽力一直是大學生外語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在具體的聽力練習中,即使學生掌握了大量的詞匯語法,也能辨認語音語調,也具備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和聽力技巧,但只聽懂話語表層意思,而不能理解話語的隱含意義,理解上就會產生偏差。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運用語音語調、語境、文化背景、語言學相關理論等知識來分析、判斷說話人的態度和觀點,就會領會其真實意圖。因此,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運用會話含義理論,不但可以提高教學效果,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提高話語理解能力和增強實用交際能力。
2 會話含義理論
格萊斯認為,在所有的語言交際活動中,為了使會話、合作順利進行,說話人和聽話人遵守一些原則維持交際,這個原則就叫作會話的合作原則,其包括4個準則。
(1)數量準則:指提供的信息的量。①信息量要達到所要求的詳盡程度;②信息量不能過多。
(2)質量準則:說的話要真實。①說真實的話;②說有足夠證據的話。
(3)關系準則:要有關聯,說話人之間的對話是相關的。
(4)方式準則:表達要簡潔清晰。①不要說晦澀的話;②不要說有歧義的話;③不要說冗長的話;④不要說無條理的話。
在日常生活中,以上這四大原則是保證人們的交流順利進行的前提,但在現實交際中,人們出于種種原因,有時候會故意違反合作原則中的某個或某些原則,以暗示的方式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意愿或觀點,聽話人則要根據特定的語境推導出說話人違反合作原則的隱含意義。格萊斯把這種在言語交際中由聽話人在特定語境下從語言的表層結構分析說話人話語的隱含意義含義叫作會話含義(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3 會話含義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策略中的應用
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聽力資料大都是人們在一定的特定語境中進行的日常話語交際。然而在聽力練習中學生最難把握的就是聽力材料中使用的比較含蓄的話語,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和語用能力,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運用格萊斯的會話含義理論來推斷說話者的真實意圖。下面以聽力練習材料中出現的一些對話內容為例說明。
3.1 對數量準則的違反所產生的會話含義
(1)所說的話的信息不足。
A:Did you invite John and Mary? B: I invited John.
在這段對話中,B的回答違反了量的準則。B回答邀請了John,而不提及Mary,讓A去推斷“我沒有邀請Mary的會話含義”。從B的話中我們可以推測他和Mary關系不好。
(2)所說的話多過需要的信息。
A: I cant see why you are traveling to American.
B: I know you want me to stay here, but my boss is sending me. Im supposed to have a look at a factory there and learn something from it.
在這段對話中,B本可以直接告訴A原因——老板派我去的。可他卻說了一連串多余的話語, 這違背了合作原則中的量的準則,所說的話比所需要的信息多,從中我們推測B是身不由己。
3.2 對質量準則的違反所產生的會話含義
A: What is Mary like? B: She is a tiger.
在這段對話中,B回答Mary是一只老虎。很明顯,B的回答違反了質的準則,因為人不可能是老虎,但B認為Mary具有老虎的個性(爭強好勝),從中我們可以推測出B反感Mary。
3.3 對關系準則的違反所產生的會話含義
A: Mr.Wang is very lazy at home.
B: The flowers here are so beautiful, arent they?
在這段對話中,B完全答非所問,在語言表層結構上肯定不相關的,明顯違反了“關系準則”,從中我們可以推測B可能不喜歡說別人的壞話,或許在當時的交際場合中,B怕別人聽到他們的談話。
3.4 對方式準則的違反所產生的會話含義
(1)A: Shall we get something for the kids? B: Yes, except for I-C-E-C-R-E-A-M.
在這段對話中,B違反方式準則的第一條表達晦澀,B怕孩子們聽到“ice-cream”這個詞后吵著要吃,所以故意把“ice-cream”這個詞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讀出來,小孩子不懂其中的意思,但是B知道A能推導出他的這種表達方式的含義。
(2)A: Name and title, please? B: Peter, Associate Dean and Professor.
在這段對話中,B想要抬高自己身價,故意使用歧義結構,使A不能弄清楚他的職務到底是副主任兼副教授,還是副主任兼正教授。
(3)A:Would you buy this red skirt for me?
B: Eh, I think its color doesnt suit you, neither does its size. Much more you already have one like this in white.
在這段對話中,B的回答違背方式準則中的避免冗長。B本可以直接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但他不好意思直說,所以用其他理由來拒絕為A買紅裙。
(4)A:They are studying atom, nucleon, electron, ion…
B:I see, atom, electron, dumpling…
在這段對話中,B違反方式準則的第四條“有條理”,把原子、電子跟餃子混為一談,無知妄說。
4 結語
培養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是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重點,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語境并運用會話含義理論透過話語的表層意思去捕捉話語的言外之意,了解說話者的真正意圖,這樣才能使大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和英語綜合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 農同亮.會話含義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南寧師專學報,2005(1):89-92.
[2] 龔雯.會話含義理論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1):89-92.
[3] 李麗.談會話含義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師專學報,2011(4):84-85.
[4] 明瑞龍.會話含義理論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及啟示[J].青春歲月,2013(8):216-217.